01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愚昧無知的人,遇到事情了,總是慌亂不已,不是求人,就是求神。
有大智慧的人,總能洞察到事情的發展趨勢,能夠在紛紛擾擾的世界裡,活成“安靜的自己”。
人生路上,如果你能對以下幾件事保持無動于衷,說明你活明白了。
02
第一,對内心的雜念,無動于衷,才能專一成事。
春秋時,孔子和弟子在去楚國的路上,遇到一位駝背的老人,正在捕蟬。
老人捕蟬就像從平地拿東西一樣輕松。令人驚訝。
老人說:“捕蟬這件事,我練習了很久。在竹竿頂端放兩顆彈丸,并且讓其不掉下來;訓練一段時間之後,不斷增加彈丸。穩住彈丸之後,我發現眼裡全部是彈丸;我捕蟬的時候,眼裡全部是蟬的翅膀,沒有别的東西了。”
孔子說:“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不管内心有多少雜念,都不要去管,心中的一切,就是“一件事、一樣東西”,這就是做事的大智慧啊。
很多時候,我們在埋怨事情難做,金錢難賺,卻不知道自己就像釣魚的小貓——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看野花,哪能有收獲呢?
雜亂無章的事情,看起來在外部,其根源在你的内心。你做到心外無物,自然就能穩住心性了。你再去做點什麼,就能迅速集中精氣神,達到一氣呵成的效果。
03
第二,對兒女情長,無動于衷,才能追尋遠方。
有人說:“人生最大的事情,就是洞房花燭。”
有人說:“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家庭成功。”
道理沒有錯,但是要明白一點,再好的家庭、婚姻,最後要落實到“吃飯、穿衣、房子車子”的問題上來。
總不能餓着肚子,天天喊“我真幸福”。窮開心,是一時半會的,富開心,才能持久。
有道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在古代,很多有大智慧的人喜歡雲遊,他們把外出,叫做“遊學”。做生意的人,需要外出進貨。
比方說,唐代宰相馬周,離開家鄉,去京城遊學,遇到了常何中郎将,然後結識了唐太宗;宋代的蘇東坡,被貶之後,才真正成熟。
在今天,背井離鄉的人很多。他們靠打工來成就人生,靠外出創業來改變命運。
等自己有了實力之後,才把家人接過來,享受團聚的福氣;或者一家人外出創業,等有了金錢之後,才衣錦還鄉。
要明白,離開家庭、家鄉,實現自己的理想,恰是無情最有情。
04
第三,對外界的驚擾,無動于衷,才能穩中求進。
春秋時的某一天,顔淵向孔子求教。
顔淵說,一個撐船的人告訴他,如果學會了遊泳,就算不學撐船,也會撐船。這是什麼道理呢?
孔子說:“會遊泳的人,絲毫不害怕翻船,他們把水面當成了陸地。因此沒有了'怕水’的感覺,撐船的事情,就易如反掌了。”
很多人,在一件事還沒有開始之前,就戰戰兢兢了。事情一開始,他就趕緊逃跑。因此,做了很多事情,都沒有成功。
聰明的人,在事情開始之前,會認真琢磨,學會和這件事有關的技能。事情開始的時候,他已經做到了胸有成竹,并且有了應對風險的能力。
孔子說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排除外界的驚恐、危險,關鍵是提前準備,在危害來臨的時候,穩住自己。
比方說,你要成為一個畫家,就要去了解繪畫的顔料的屬性、著名畫家的情況、本地繪畫行業的情況等。而不是每天都是拿起筆就開始作畫。
目标都沒有搞清楚,細節都沒有琢磨,就随便開始,很容易陷入慌亂,從而半途而廢。
還比方說,你喜歡一個人,就要去了解他身邊的人,要知道他的家庭情況,發現他的過去,不能僅僅是和他談情說愛。
夯實每一步,那麼你走的每一步都是有效的,就算走得慢,也能走得遠。
05
第四,對人生的榮耀,無動于衷,才能自由灑脫。
戰國時期,有一個雄辯家公孫龍,他可以把白的說成黑的,把死的說成活的,因此他獲得了很多的掌聲。
有一天,公孫龍發現自己十分迷惑。因為他看到莊子的學說之後,認為自己的才學,遠遠落後了。
魏國的公子魏牟告訴他:“人生如大海,千裡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
公孫龍低下來,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有道是,事實勝于雄辯。
不管你說什麼,一旦違背了規律,就是廢話,令人恥笑。
如果你深入思考,就會發現,一個人真正的榮譽,是群衆的口碑。如果你給自己一頂高帽子,那隻是外表上很威風,不一定得到了别人的認同。
做人,要像大海一樣,收集了大河裡的水,但是自己卻沒有多大的變化。經曆了長期的幹旱,也沒有什麼變化。
大海裡,有萬物在繁衍生息,但是大海卻沒有排斥的想法;有人贊美大海,也不見大海有多浮誇。
無動于衷的人,萬物是心有一片海的人。進退、上下、成敗,都不會引起軒然大波了。
06
《道德經》裡寫道:“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稀缺的,别人的人生和你不一樣,可以學習,但是不能雷同。
如果你搞懂了“自己”,那麼你就能活得率真,就算穿着粗布衣,内心也會有一塊美玉。
因此,一個擁有“無動于衷”的智慧的人,早已抛開了情緒、榮譽、痛苦、傷害、仇恨、偏愛、炫耀等,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人生無常,怕啥?身在風雨裡,還能懷着彩虹。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