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情感 > 正文

“家人有四癖,不如陌生人”:親人有這些癖好,家無甯日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衰吵不停。”

親人和諧相處,家庭才能愈發興盛。而親人吵來吵去,也許家庭就隻能走向衰落了。影響家庭命運的,不是外人,而是家裡人。

就跟參天大樹一樣,所有的生機,并非源自于外部,恰恰是源自于内部的根系。不然,為什麼根系太淺,或者根系被蛀空的樹木,會被狂風吹倒呢?

在一片廣闊的叢林當中,每棵樹所面臨的外部環境,都是一樣的。所以說,唯有注重“内在”,才能更好地适應外部的發展。

家庭的内在,都跟親人的一舉一動有關。親人怎麼做,家庭就會有什麼前途。不少有錢的家庭,就是被敗家子搞垮的。

再怎麼堅不可摧的堡壘,都不可能從外部被攻破,而隻能從内部被攻破。

家人有四癖,不如陌生人。身邊的親人有這些癖好,注定家庭永無甯日。

一、對外人寬容,對親人計較。

有一種親人,他們的做法特别矛盾,竟然對外人寬容,而對身邊人特别計較。盡管我們總是勸他們要對家人好一點,可他們還是聽不進去。

一個糊裡糊塗的婆婆,永遠都看不到兒媳婦做了什麼事兒,就覺得别人家的兒媳婦,要比自己家的兒媳婦優秀。這個時候,她就會為難兒媳婦。

兒媳婦也特别疑惑,我如此賣力為了家庭付出,為什麼還是被婆婆嫌棄呢?難道說,人與人之間,就真的做不到“感同身受”嗎?

要想做到感同身受,那是不容易的。因為每個人都存在“遠香近臭”的心理。總是覺得外人很好,而覺得身邊的親人不好。

為什麼“遠香近臭”的心理會出現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是親密,就越是容易産生矛盾。

人與人之間靠得太近,本就是一場劫難。再搭配上糊塗的親人,家庭終将禍事叢生。

二、永遠自以為是,不懂得妥協。

有一個詞,年輕的時候我們不喜歡,到了中年才明白特别重要,那就是“妥協”。

談到妥協,人們都特别反感。在人們眼中,妥協就是懦弱的意思。事實上,在一個家庭當中,如果每個人都不妥協,家庭就會成為“修羅場”。

父母和孩子不妥協,雙方就會反目成仇;夫妻雙方不妥協,沒有人活得幸福;兄弟姐妹不妥協,等父母離開了,肯定會相互争鬥。如此下去,不是好事。

什麼才是真正的“妥協”呢?你不小心做錯了一些瑣事,我能原諒你。我無意之間犯了一些小錯,你也能體諒我。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也就是說,你對我好,我才能對你好。如果你對我不好,那我又如何能夠對你好呢?

家庭需要的,不是咄咄逼人的莽夫,而是懂得妥協的聰明人。你好,我好,一家好,那才是真的好。

三、脾氣暴躁,總是喜歡争吵。

市場可以吵鬧,因為競争和交易,本就需要争執和喧鬧。家庭不可以争吵,因為家庭不是菜市場。靜,才是家庭的主題。

在生活壓力沒有那麼大的時候,人們的脾氣比較好,家庭還是能做到安靜的。一旦生活的壓力增大,人們就需要找地方發洩脾氣。沒想到,家庭以及家人,都成為了受氣筒。

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不少人一下班,就回家大發脾氣。無論我們做得對不對,都罵一頓。對此,我們很不解,有必要對親人如此暴怒嗎?

後來才發現,這些對家人發脾氣的人,在外面基本就跟“鹌鹑”一般,不敢說話,也不敢出聲。說到底,他們都活成了“窩裡橫”的模樣。

有道是:“老鼠扛槍,窩裡橫。”在這個内卷壓力極大的年代,無數人都活成了“窩裡橫”的樣子,所以無數家庭都不見得和諧、幸福。

和諧,乃是家庭發展的根本。不和之家,哪有福氣可言呢?

四、為人做作,故意挑事。

在一個普通之家,如果年輕的後輩喜歡搞事,那問題不大,因為還有長輩能夠壓制他們。如果有一天,長輩喜歡挑事了,那家庭的噩夢就來了。

有一個家庭的老人,退休後就總是為難子女,不是要求子女出錢買保健品,就是要求子女每個月給多少錢,哪怕子女做不到,老人還是強求。

剛開始,孩子照做了,沒有任何的抱怨。等到了第二次,孩子的抱怨聲就大起來了。過了一段時間,老人和孩子的矛盾,全面爆發。

後來,老人住院了,孩子連醫院都不去。在那一刻,老人才後悔莫及,為什麼以前的自己要如此做作,傷了孩子的心,也破壞了來之不易的親情呢?

身為家中的長輩,還是“和藹”一點比較好。過分做作,或者倚老賣老,隻會徒增别人的厭惡感,不會讓自己有任何的得益。

家庭,需要有德之人,而不需要無德者。

文/舒山有鹿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