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臨床實用口訣5條

作者簡介 :陳軍帆,男,浙江溫州人,中醫學碩士,出生于五代中醫世家,方證學者,目前就職樂清市人民醫院,主要研究《傷寒論》、《金匮要略》,講學與臨床一緻,不喜故弄玄虛,隻求客觀療效,另對日本漢方醫學及腹診亦微有涉略。 前言:為醫者,先善醫技,尚能談醫理,否則徒為紙上談兵耳。臨床實用口訣的特點,便是拿來就可以直接用之臨床,筆者在跟診良師、會談同道、研讀典籍過程中對臨床口訣多有記錄,故分享于此。
  1. 口苦這個症狀,常規情況下,可以當成少陽柴胡證,配黃芩治療,但有些情況下服用柴胡劑無效,或者越來越苦,這時有兩個考慮。第一,如果苔厚,脈有力确為實熱證,那則為病重藥輕,單純柴胡、黃芩力量不夠,還需要加龍膽草、栀子。第二,如果舌苔薄而少,口幹欲飲水甚,伴乏力者,為津液不足之口苦,這種口苦就像鍋裡炒菜水不夠熬幹了發苦一樣,用清熱是無效的,當用滋陰法,《金匮要略》百合地黃湯方證就有“口苦、小便赤”,筆者在治療時常加枸杞子,此藥也是治療陰液不足口苦的要藥。
  2. 不明原因的低血壓,經常感覺乏力頭暈的,可以服用桂枝甘草湯原方,一般服用5付作用,血壓就有明顯上升,最好使用肉桂、桂枝兼雜,具體劑量為:桂枝15g 肉桂5g 炙甘草20g。
  3. 曾有一失眠患者,患不安腿綜合征,每夜感覺心情煩躁,必須要捶打雙腿,嚴重者徹夜不眠,初投栀子豉湯,企圖解胸中郁熱,然無效。後來聯想到《金匮要略》的旋覆花湯“其人常欲蹈其胸上”,雖然這個人打的不是胸,是腿,但根據類比思維來看,都是通過捶打的方式獲得緩解,說明局部氣血有不暢,換方血府逐瘀湯,睡眠質量便得到了改善。
  4. 關于防己茯苓湯的“四肢聶聶動”的臨床意義,楊大華猜測可能是肝性腦病、尿毒症引起的撲翼樣震顫,這種震顫常伴見水鈉潴留、浮腫,比苓桂術甘湯的“身膶動”更加明顯,所以茯苓劑量從4兩提升到了6兩,止悸之力量最強。
  5. 茵陳蒿湯在治療黃疸時需要注意原方配伍的問題,日本經過藥理試驗發現,茵陳蒿湯三味藥本身的退黃作用并不明顯,但三者合一後效果卻很強,并且如果在茵陳蒿湯的基礎上加藥,哪怕隻是加一味藥,整個方子的利膽、利尿、退黃作用會減弱,婁紹昆在《中醫人生》中講到一個病人,黃疸12天,黃色鮮明,煩熱,頭汗多,納呆,惡心,口幹口苦,大便秘結,2天1行,小便量少,尿黃臭。小腹肌肉緊張,自覺心下痞,脈弦硬,舌紅苔黃膩。服用過茵陳15,栀子10,大黃3,柴胡10,黃芩10,半夏5沒效果,婁紹昆認為雖然有肝病,且口苦,但沒胸脅苦滿,不一定就得加柴胡、黃芩,再者結合日本人對茵陳蒿湯的研究考慮,便隻用了茵陳蒿湯原方,茵陳10,栀子5,大黃2,結果黃疸和肝功能均恢複正常。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