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為什麼道理都懂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為什麼道理都懂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明白很多大道理,卻依然不能執行?

原因是:道理你跟本就沒明白。

有時侯我們隻是自以為知道,實際上理解的不深。

所以不能付出行動。

最近[認知]這個詞很火,維基百科對認知的定義:

認知是指透過思想、經驗和感官獲得知識和理解的心理行為或過程。

可見,知識和理解中間還有一大段漫長的加工過程。

知行本就一體,正如王明陽所說:

行是知之成,知是行之始。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隻是未知。

真正的理解與想明白,肯定會有所行動。

黑格爾也說:熟知非真知。

我們所謂的明白,可能也隻是一知半解,

如果對理論知道的不夠深刻,

在實踐中遇到一點阻礙都會動搖我們的決心。

李笑來在《執行力》這本書中說過一句話:

執行力是想明白的結果。

如果行動是最終結果,那“想明白”就是認知過程。

想明白,是從主動思考到真正理解的一個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經曆四個階段。

第1️⃣階層:無知,

我們通過感知,獲得知識,明白概念,知道

第2️⃣階層:假知,

我們通過認知,主觀感受,明白一點,了解

第3️⃣階層:真知,

我們通過決策,廣度調查,明白很多,反省

第4️⃣階層:真行,

我們通過行動,深度理解,明白本質,思考

那麼,我們可以知道,認知就是從認識到理解的加工過程過程。

理解才是最終的結果。也是分辨智能高低的一個标準。

⭕ 認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理解是: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所以僅僅有了認知是不夠的,

還要通過我們的對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象這些能力整合。

有了更層的理解。思想認知水平,也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對待新的規律和知識的态度及理解的也有層次劃分。

造成一件事行為态度的不同,取決于理解層次有所不同。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

⭕上士聞道,勤能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這裡的上士,中士,下士,

就是理解層級的三個層次。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圖2]

這種人聽了道理,努力去踐行。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圖3]

這種人聽了道理,偶爾嘗試去行動。

「下士聞道,大笑之」[圖4]

這種人聽了道理,懷疑回避。

想明白是從獲得知識到理解事物本質的一個長久的過程。

我們從簡單的知道,

通過自己的學習,歸納,整合,關聯。

到了理解層,真正理解就有了真正的行動。

我是:愛學習的佐小慧,

專注個人成長領域筆記整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