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狀态,不是圓滿,而是适度。
人這一生,把握好這三個度:
知取舍,才能不貪得;知進退,才能不迷茫;知得失,才能不憂愁。
01
知取舍
莊子曰:“鹪鹩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小鳥栖身山林,但隻占一樹枝;鼹鼠飲河水,卻隻求喝飽肚子。
生而為人,需要的東西其實也不多:縱有美酒佳肴,不過一日三餐;安得廣廈萬間,隻睡卧榻三尺。
《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顔色太多讓人眼花缭亂,聲音太多讓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讓人感覺失調;縱情打獵讓人身心發狂,稀奇的寶貝讓人為了得到而不擇手段。
人這一輩子,注定會得到很多,也會失去很多。
決定人生質量的,并非你獲取了什麼,而是你放棄了什麼。
活得明白的人,都懂得有舍才有得。
02
知進退
《周易》有言:“亢龍,有悔。”
龍盤旋于九天之上,已經到達了最高的地方。
它四顧茫然,進無可進,退又舍不得退,反而覺得悔恨。
世人也是如此,他們隻知道前進,不知道後退;隻知道成功,不知道失敗。
執着于長盛不衰,無止境地貪戀功名利祿。
卻不知道: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隻有當進則進、當退則退,才能掌握住自己的命運。
範蠡輔佐勾踐消滅吳國,卻謝絕高官厚祿。
而是棄官從商,與西施泛舟西湖。
《道德經》有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當退則退,是一種氣魄,也是一種智慧。
03
知得失
人生在世,總是在得與失之間循環。
莊子曰:“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
再多的财富,都不過是外物。
生不帶來,死不帶走。
得到的時候,不要過度歡喜;失去的時候,也不要過分憂愁。
古人雲:“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生活不會因為一次失去,就變得一片荒蕪。
萬事萬物都是守恒的,你在這裡失去的,會在其他地方找回來。
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忽略了現在,把已經擁有的東西都失去了。
整日患得患失,往往得不償失。
古時候,有個小和尚替師父養蘭花。
蘭花是師父的心頭好,叮囑小和尚要仔細看護。
小和尚不敢怠慢,每天小心翼翼地照顧它。
誰知某日狂風大作,蘭花被風吹折。
小和尚去找師父領罰,老和尚卻一笑了之。
他說 :“擁有時,已經盡力,逝去時,又何苦挂礙。”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得失随緣,才能心安。
上一篇
高血壓的真相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