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心理學科】青少年心理:孩子太聽話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

讓知識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閱讀與創作

【心理學科】

青少年心理:
孩子太聽話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


養育孩子是一件大工程,每個父母都希望能夠養育出一個健康、出色的孩子,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很多孩子被毀了。一般來說,當孩子太叛逆,難以管教時,父母才敢承認孩子出現問題,有些不正常;當孩子很聽話,什麼都順着父母,沒有主見,不敢反對的時候,有些父母會覺得自己教育有方,當孩子進入社會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這孩子好像哪裡有些不對頭,不是自己希望的那個“好孩子”。廣州心理咨詢提醒廣大父母:孩子太聽話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


關于叛逆孩子的問題,之前很多文章已經都讨論過了。今天這篇文章主要講一講為什麼太聽話的孩子是“不正常”的,真正健康的孩子到底是怎樣跟父母互動的。

随着孩子的成長,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意識和想法,希望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當孩子說話能力和思維能力越來越強時,孩子不再像小的時候那麼“聽話”了,不會任人“擺布”了,許多時候,長輩命令他去做什麼事,他順口就說出一個字:“不!”孩子學會說“不”的時候,說明他們逐漸樹立了自我意識,這是孩子的自然發展。然而,在中國家庭中,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乖巧的,能夠遵循大人的教導,順從父母的做事方式。當孩子頂嘴次數多了,父母會嚴厲責罵孩子,無論孩子是對是錯。因此,隻有無條件接受父母教育的孩子才會被父母視為“好孩子”,受到大人的歡迎。

但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以後他們是要離開父母闖天下,過于順從父母、聽任父母擺布的孩子進入社會時碰到挫折時,往往會感到惶恐無助,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樣決定,甚至有些人會把解決問題的責任推到他人或社會身上來讓保持自己“優秀孩子”的自我認可。

所以,一個孩子過于聽話,其實他心智的發展已經受到阻礙,難以在自己覺得不合理的情況下,勇敢講出自己的訴求;缺乏主見,遇事唯唯諾諾,看不到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依賴父母或老師,甚至依賴自己的同學、朋友、同事,遇到事情沒有自己主見,缺乏戰神挫折的信心;能力發展受到限制,可能很會學習、考試,但不會處理日常事務和人際關系,情商比較低。

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過于聽話,不要覺得這是件好事,反而應該反思一下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是否需要調整,以便孩子成為一個心智更健康的人。要知道把“聽話”與叛逆對立起來是不妥當的。從兒童心理學來講,孩子太聽話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孩子的培養,關鍵在于把握一個'度’。

實際上,很多育兒書中強調的“聽話”,不是什麼都聽父母的,而是指孩子與父母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動關系。

那麼,怎樣培養與父母“合作”的孩子呢?

一是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看做獨特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看做控制的對象,允許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犯錯,幫助孩子矯正錯誤,這樣孩子自然就會與你合作。

二是積極看到孩子的行為。孩子情感和行為的獨立是孩子長大、成熟的标志,并不意味着孩子與你作對,非要不聽你的話,而是他在表達自己内心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面對孩子的情感和行為,父母第一時間應該想到的是“他怎麼了?”而不是“我讓他怎麼了”。

三是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選擇,鍛煉孩子自主選擇的能力。不要從小就要求孩子長大後實現大人未完成的心願,這其實是一件很殘酷的事。孩子們有他們自己的人生,父母要相信孩子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并幫助孩子獲得這方面的能力。如果父母經常說:“你能行,我相信你的能力。”無疑會鼓勵孩子去嘗試,但在嘗試的過程中,父母要給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議并加以指導,孩子在嘗試中因為父母的建議而獲得成功,會更加信任父母,更重視父母的建議,合作關系自然形成。

四是要允許孩子與成人有不同的意見,允許孩子與父母争論。讓孩子參與家庭或學校裡的重大事情決策,這是對孩子價值的認可,孩子會覺得你尊重他的存在,他在這個家庭中很重要,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凡事與家人溝通、充分保護家庭的利益。


另外,父母也必須幫助孩子建立“是非”觀念,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在孩子腦子裡逐漸建立一個行為判斷标準,孩子按照這個标準,才能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确,才能學會控制自我,而不是胡作非為。

【結語

父母長期“壓迫”孩子,孩子們就容易受到别人的影響而不敢說不出自己真正的想法,言聽計從,唯唯諾諾,失去自我,“随大流”。父母如果想自己的孩子獨立自信,就要學會鼓勵孩子去自由表達,給予孩子自主的權利。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