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收法
(1)定義 先掐後按揉肩井,并拿、搖患兒食指、無名指作為推拿結束手法的複式手法稱總收法。亦稱收診法。
(2)操作流程:
①姿勢準備 患兒取坐位,治療師坐其身前。
②操作步驟治療師用雙手中指螺紋面分别先掐後按揉患兒左右兩側肩井穴;治療師用一手扶住患兒肩部,另一手拿患兒食指、無名指搖動數次。
(3)動作要領:
①本法屬于關門手法,應用在各種手法之後,即在推拿結束之後操作。
②掐按患兒肩部時用力應柔和,以患兒能耐受為度。
③本手法按、掐、揉各10次左右,搖動30次左右。
(4)臨床運用 本法具有提神、開通經氣的功效,主要用于久病體虛和作為推拿結束手法,也可用于感冒和上肢痹痛等病症。
開璇玑
(1)定義 把分推腹陰陽、推中脘、摩腹、推臍等手法聯合操作的複式手法稱為開璇玑。
(2)操作流程:
①姿勢準備 患兒仰卧位,治療師坐于其旁。
②操作步驟:
a.治療師用雙手拇指從患兒的璇玑穴沿肋間隙向兩側分推,并直上而下推至季肋。
b.治療師用食、中兩指的指腹從患兒胸骨下段的鸠尾穴直推至臍部。
C.治療師用食、中、無名三指,在患兒臍部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摩腹。
d.治療師用食、中兩指指腹從患兒臍部直推至小腹部的恥骨聯合上緣。
e.根據需要适當增加推上七節骨。
(3)動作要領:
①操作須按照上述順序嚴格進行,不可颠倒順序。
②治療師操作時應先搓熱雙手,争取患兒最大程度的配合。
③本複式手法要求患兒脫去衣物,故應注意保溫。
④本複式手法每次重複操作100次左右。
(4)臨床運用寬胸理氣,健脾和胃。主治小兒胸悶咳喘痰鳴氣急、食滞胃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等症。
(1)定義用揉法和擦法在臍、龜尾、七節骨進行結合性操作的複式手法稱為揉臍及龜尾并擦七節骨。
(2)操作流程:
①姿勢準備 患兒先取仰卧位,然後取俯卧位,治療師坐在患兒身旁。
②操作步驟:
a.患兒先取仰卧位,治療師用一手手掌或食、中、無名指三指指面着力揉臍部,用另一手中指指面揉龜尾;
b.患兒取俯卧位,治療師用拇指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從龜尾向上沿七節骨推至命門為補,稱為推上七節骨;
C.若從命門向下沿七節骨推至龜尾為瀉,稱為推下七節骨。
(3)動作要領:
①操作時應按上述操作順序進行,不可颠倒。
②在七節骨做上下推擦時應塗抹滑石粉等介質,以防擦破患兒皮膚。
③操作時擦動的頻率要快,以局部皮膚微紅為度。
④每次操作揉50~100次,推100次左右。
(4)臨床運用能夠通調任督,調理腸腑,止瀉導滞。臨床上常用于調理洩瀉、痢疾、便秘等不适。「揉臍及龜尾并擦七節骨法」的補瀉主要取決于推擦七節骨的方向,推上七節骨為補,能溫陽止瀉;推下七節骨為瀉,能洩熱通便。
(1)定義 用雙手掌在患兒兩脅肋部從腋窩搓摩至肚角的複式手法稱為按弦走搓摩。
(2)操作流程:
①姿勢準備 患兒取坐位或抱于家長懷中,将患兒兩上肢交叉搭在肩上,治療師坐于患兒身前或身後。
②操作步驟 治療師用雙手手掌從患兒腋下沿兩脅向下搓摩至肚角處,反複操作數次。
(3)動作要領:
①操作時雙手動作要協調而連貫。
②在邊搓邊向下移動時,右側用力應比左側輕,以防傷及肝髒。
③操作時應注意方向性,隻能從上向下單向操作。
④每次搓摩100次左右。
4)臨床運用 本法具有宣通氣機、理氣化痰、健脾消食的功效。臨床用于胸脅不暢、咳嗽氣喘、痰積、食積、食滞等病症。
(3)臨床運用 本法具有補腎、通利小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尿頻、小便赤澀、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病症。
(1)定義 從腎經沿掌根推向脾經的複式操作方法稱為運水入土法。
(2)操作流程:
①姿勢準備 患兒取坐位或卧位,治療師面對患兒坐或立。
②操作步驟治療師一手握住患兒腕部,用另一手拇指外緣從腎經沿掌根推向
脾經。
(3)動作要領:
①操作時動作要協調連貫,不能帶動皮下組織。
②操作時需塗抹滑石粉等推拿介質。
③操作時力量應适當,做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滞。
(4)臨床運用 本法具有健脾通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小兒脾胃虛弱引起的便秘,特别是用于治療胃陰不足型的便秘,也可治療小兒腹瀉、癃閉等病症。若僅從腎經穴運至手掌大魚際肌處,則可用于治療大小便不通、痢疾等。
(1)定義 運用掐法掐按心經及心包經和内八卦等處的複式操作手法稱為黃蜂出洞法。
(2)操作流程:
①姿勢準備患兒取坐位,治療師面對患兒坐或立。
②操作流程:
a.治療師一手握住患兒腕部,一手用拇指指端掐按心經和内勞宮穴。
b.在上述操作的基礎上,治療師用左手扶住患兒腕部,右手食、中兩指在前臂内側正中線從腕橫紋推至肘橫紋,即推三關。
C.治療師用雙手拇指指端掐按總筋,邊掐邊向前推進,一按一放直至内關穴處。
d.最後用拇指掐按離官和坎宮數次。(見上“内八卦圖”)
(3)動作要領:
①掐按時注意用力要恰當,不可損傷患兒皮膚。
②各分解動作操作應按照順序操作,不可颠倒。
③掐按完後最好輔以和緩的揉法,以緩解不适。同時注意患兒的配合。
(4)臨床運用本法具有發汗解表、疏經通竅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小兒偶感風熱、腠理不宣、發熱無汗等病症。本法屬推拿中之汗法。
(1)定義 治療師用食、中二指螺紋面緊貼患兒兩鼻孔下緣一進一出,反複揉動的複式操作手法稱為黃蜂入洞法。
(2)操作流程:
①姿勢準備患兒取坐位,治療師坐于患兒對面。
②操作步驟 治療師一手扶住患兒頭部,使患幾頭部相對固定,另一手食、中兩指着力,緊貼患兒兩鼻孔下緣處做反複不問斷的揉動。
(3)動作要領:
①操作時應以腕關節做主動運動帶動拇、食指的運動。
②操作時動作要均勻、持續。用力要柔和、緩慢。
③一般每次揉動100次左右。
(4)臨床運用 本法具有發汗解表、宣肺通竅的功效,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外感風寒、發熱無汗以及慢性鼻炎等導緻的鼻塞流涕、呼吸不暢等病症。
(1)定義 治療師用雙手拇、食指螺紋面相對撚揉患兒耳垂和用雙手搖患兒頭頸部的複式操作方法稱為揉耳搖頭法。
(2)操作流程:
①姿勢準備 患兒取坐位,治療師立于患兒背後。
②操作步驟 治療師用雙手拇、食指指端着力,分别相對撚揉患兒兩耳垂;在上述動作基礎上,治療師再用雙手捧住患兒頭部,将患兒頭頸左右輕輕搖動。
(3)動作要領:
①該複式手法操作時一般揉耳垂30次左右,搖頭20次左右。
②操作時,治療師兩手用力要對稱,撚、揉、搖三法結合運用,力量要均勻。
(4)臨床運用 本法具有開關、鎮驚、退熱、祛風寒等功效,可調和氣血。臨床上主要用于發熱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驚風證。
(1)定義 治療師一隻手托住患兒尺骨鷹嘴搖動肘關節,一隻手搖患兒腕關節的操作方法稱為抖肘走氣法。
(2)操作流程:
①姿勢準備 患兒取坐位或仰卧位,治療師坐在患兒身體前。
②操作步驟 治療師右手拿住患兒右手搖動,另一手托拿住患兒的尺骨鷹嘴處,兩手協同用力運搖患兒的肘關節。
(3)動作要領:
①操作時用力要輕巧柔和,不能用猛力。搖動時不可超過肘、腕關節的活動範圍。
②搖動時兩手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每次搖動肘關節30次左右。
(4)臨床運用 本法具有行氣消滞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小兒痞證。
(1)定義 在前臂各經之間彈擊如飛,并拿住陰陽二穴,将患兒右手四指一伸一屈的操作方法稱為飛經走氣法。
2)操作流程:
①姿勢準備 患兒取坐位,并仰掌伸出右手,治療師面對患兒而坐。
②操作步驟治療師用右手握住患兒右手四指,用左手四指從患兒曲池穴起彈擊至總筋穴,彈擊數次;治療師用左手拿患兒腕部陰池、陽池二穴,右手将患兒右手四指一伸一屈,連續操作。
(3)動作要領:
①操作時用力要輕巧,彈擊時以前臂微微泛紅為度。
②操作時各分解動作要具有協調性和連貫性,一般每次連續操作20次左右。
(4)臨床運用 本法具有化痰定喘、清肺利咽的功效,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咳喘、失音、咽痛、外感風寒等病症。
(1)定義 治療師一手拿住患兒食指和小指扯搖數次,狀如雙龍擺尾的複式操作手法稱為雙龍擺尾法。
(2)操作流程:
①姿勢準備 患兒取仰卧位或坐位,治療師坐在患兒身體前。
②操作步驟 治療師用一手托扶住患兒的尺骨鷹嘴處,另一手拿住患兒左手的食指、小指向下扯拉;治療師在上述操作的同時搖動患兒肘關節數次。
(3)動作要領:
①本法操作時應注意用力柔和,避免對患兒肘、指關節的損傷。
②本法要求扯手指和搖肘關節各10次左右。
(4)臨床運用治大便秘結,小便不利。
(1)定義 治療師一手拿住患兒尺骨鷹嘴處,另一手拿其三指搖動,狀如青龍擺尾的複式操作手法稱為蒼龍擺尾法。 ’
(2)操作流程:
①姿勢準備 患兒取仰卧位,治療師坐在患兒身體前旁。
②操作步驟 治療師一手捏住患兒食、中、無名三指,手心向上,另一手自患兒總經穴沿天河水至肘關節處來回搓揉3~4遍;在上述操作後,治療師左手拿住患兒尺骨鷹嘴處,右手握住患兒三指左右搖動,并手心向下,狀若青龍擺尾。
(3)動作要領:
①揉搓時須使用滑石粉等推拿介質,以防止擦傷患兒皮膚。
②每次操作應揉搓10次左右,搖動30次左右。
(4)臨床運用 本法具有退熱通便,開胸順氣的功效。臨床用于治療大便秘結、胸悶發熱、躁動不安等病症。
(1)定義 治療師用兩手食、中兩指夾住患兒兩耳向上提,狀如雙鳳展狀的複式操作手法稱雙鳳展翅法。
(2)操作流程:
①姿勢準備 患兒取坐位,治療師坐于其後。
②操作步驟 治療師用兩手食、中兩指夾住患兒兩耳向上提數次;治療師用兩手拇指指端掐按眉心、太陽、聽會、人中、承漿、頰車等穴各5次左右。
(3)動作要領:
①本法操作應按上述順序操作,不可颠倒次序。
②在掐按諸穴和上提雙耳時應注意用力不可太重,以患兒能忍受為度。
③本法要求向上提耳5次左右,掐按各穴5次左右。
(4)臨床運用 本法具有祛風寒、散風熱、鎮咳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風寒、風熱感冒、咳嗽痰喘等病症。
上一篇
藥食兩用調理陰虛
下一篇
給孩子體驗負面經曆的機會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