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來分享一下金門穴,它有補陽益氣,疏導水濕,安神開竅,通經活絡、舒筋脈的作用。
金,屬肺之氣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氣血在此變為溫熱。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下部經脈上行的陽氣,屬溫熱,與肺金之氣同理,故名。它還有一個别名,關梁。
定位:金門穴位于足的背部,申脈的前下方,骰骨外側的凹陷處,申脈我們上次有講過的,在足踝下方的凹陷處,那麼,怎麼來找金門穴,正坐之後,足垂地,然後腳趾向上翹,你會看到申脈下方有一塊骨頭是凸起的,在凸起的骨頭後側有一個凹陷處就是金門,按壓有脹麻感。(找不到也沒關系,我會放上圖片的)
金門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郄穴,是足太陽膀胱經與陽維脈的交會穴,主安神開竅、通經活絡,善于解決頭向、腰部、下肢等部位的一些問題,比如腰膝酸痛、下肢不遂、頭痛、牙痛、耳聾、項強、眩暈等。
現在多用這個穴位來調理小兒抽搐、耳鳴耳聾、(踝、膝關節炎、扭傷)、疝氣等。
在對症當中,金門穴善于調理急xing的腰扭傷、如果出現這種扭傷,可以在金門這個位置上點按2分鐘,腰痛馬上就會緩解,值得肯定。
在配伍當中:
金門穴+人中穴+中沖穴:醒神鎮驚、開竅,主要調理癫痫、驚風。
實際上在這個時候,還可以配上大椎穴、申脈穴、水溝穴、百會穴這幾個穴位,用他們幾個配合來調理癫痫、驚風會更好。
金門穴+合谷穴+太沖穴+百會穴,緩解急xing頭痛。
金門穴+環跳穴+委中穴+昆侖穴+陽陵泉,可調理下肢痿痹。
在平時的養生當中,經常按揉金門穴,每次1-3分鐘,它對于頭暈目眩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