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對一個真實産品的規劃過程進行了複盤。描述了從零開始規劃一個軟硬件解決方案級産品矩陣的思考過程,以及具體場景下關鍵業務的需求分析及功能設計思路。同時會包含部分項目管理視角的考量,畢竟想法再好也要考慮項目推進時的資源限制,及相關技術與市場風險。希望對沒有經曆過整體解決方案構建過程的産品人有所啟發,初步了解如何從零構建類似的整體解決方案。
行業調研、交互設計、原型設計等實操細節的文章市面上很多,此類内容非本文關注重點,不會過多着墨。
解決方案的規劃過程,涉及到行業與企業的視角切換,時間線上的價段劃分,業務領域内橫向産線劃分過程錯綜複雜。為簡化表述,下面以時間為主線,僅做線性描述。
實際設計過程中,很多設計上的思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反複取舍,交錯進行的。有些關鍵設計環節,為了優化到合适的程度,甚至會出現推導重來的情況。
就個人經驗來看,做好紮實的産品定位研究與業務架構設計是第一要務。這一塊的工作做好了,産品在進入研發環節前,已在大的方向上與各方達成了共識。這會為後續工作減少了很多摩擦,同時也為後續細節設計指明了方向,避免在需求頻繁變動時失焦。
産品的細節設計階段上,建議結合敏捷項管思維,采用漸進明細的設計方式叠代前行。同時,設計環節相對研發環節,保持兩到三個 sprint 的進度提前量,将是一個比較恰當的工作節奏。
這能讓産品設計人員在保持足夠緊湊度的同時,擁有适度的容錯空間,從而以更為開放的态度響應市場反饋及需求變更。這樣能将變更導緻的影響盡量消化在設計環節,為研發環節創造出相對穩定需求環境,從而有利于研發質量提升,減少對研發進度的沖擊,降低項目整體的産出成本。
19 年底,公司決定決定涉足智慧城市領域,成為該領域的解決方案提供商。筆者當時在産品與項目管理部,我的任務是為公司智慧城市戰略規劃軟硬件解決方案,并負責軟件部分的産品設計及整體方案的研發推進。
公司當時的主營業務,是給水電氣熱領域的廠商提供遠程低功耗數據采集模組。公司輔助業務,是建立在低功耗采集技術基礎上的通用數據采集硬件,以及在此基礎上孵化出來的一些智能硬件。
從組織結構上看,研發中心硬件+嵌入式軟件人員占比超過 80%,應用軟件人員占比不到 20%。且應用軟件部門之前的工作,主要是輔助硬件部門做設備調試運維的上位機軟件,以及遠程查看數據及設備運維的 APP,沒有行業應用的項目經驗。應用軟件開發及行業背景上是短闆,無論是技術基礎,項目經驗,還是人才儲備上都捉襟見肘,預期短時間内不會得到改善。
智慧城市是個很大的概念,囊括基礎設施,生态環保,安全服務,社會管理,民生服務,産業發展等六大領域。而基礎設施上又包括: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管廊、智慧樓宇、智慧酒店、智慧工地。
智慧城市顯然不是一個具體可執行的目标,需要縮小領域範圍,然後聚焦到一個可能落地的場景。通過與公司領導及軟硬件部門的多次溝通,結合自身資源禀賦進行分析論證,最後公司内部達成共識,将範圍壓縮至園區管理領域,并将場景聚焦至園區内的能耗管理方向。
行業現狀:能耗管理并不是一個新概念,隻是受制于技術與成本,市面上的解決方案有各自的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為架構老舊,兼容困難,業務割裂,數據孤立,擴展受限,售後及維護成本高昂等。具體問題總結在下圖:
造成上述問題的核心原因大體可分為兩塊:一塊是軟硬件研發分離,另一塊硬件間互通成本高。軟硬件因技術方向差異大,企業往往選擇專精一個方向。這種方式下軟硬件企業各用其長,優勢明顯,但也給軟硬件集成留下不少麻煩。硬件間互通困難的原因構成複雜,大體可從客觀與主觀兩個維度進行分析。
客觀上: 因史原因,底層設備的傳輸與通訊協議紛繁複雜,常見的就有幾十種,選擇範圍極其寬泛。而硬件的實際應用場景差異極大,對功耗控制,通信距離,數據安全,硬件成本等要求各異,于是各硬件遵循的協議規約沒法簡單統一。
主觀上: 盡管國際與國家标準組織在努力推進标準的統一化。但硬件廠商為保護自家市場,主觀上有動力制訂私有協議,以增加對接成本的方式減少競争,導緻硬件互通成本更高。
在國内,水,電,氣,熱屬公共事業,分屬不同行政部門監管。在之前數字政務的推進過程中,水,電,氣,熱分别發展了各自的單體管理系統,分别服務于其歸口單位的後端系統。市面能耗綜合管理方案,大多在上述基礎上簡改造而成,存在架構老舊、功能與場景脫離、數據互通性差的問題。再疊加實際落地時,各規格硬件的互通難題,後續拓展需求,對沖售後 及維護都面臨諸多挑戰。
政策紅利:随着數據化及自動化趨勢的不斷推進,加之碳中和,碳達峰的政策引導。各企事業單位為減員增效,降低能耗,開始逐步重視能耗監管及智能化改造,這是一個長期的政策利好。
我方優勢:目前所在公司,深耕無線傳輸領域17載,在水電氣熱等能耗遠傳及抄收領域有深厚積澱,是能耗管理領域的硬件提供商,有紮實的硬件研發能力。在整合了公司在前端表計、遠傳通訊及行業理解上的諸多優勢後。結合軟硬件分離及硬件互通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相較純軟公司我們優勢明顯。
戰略定位:經過上述分析,并考慮到市場競争情況後,我們提出如下定位。
市場定位: 二級能耗計量、采集、費控的智能化建設及改造市場。
客戶定位: 自管物業,校園,工礦企業,綜合商務樓宇,科技園區,産業園區等運營單位。
功能定位: 提供一套軟硬件一體,水電氣熱綜合管理,抄收繳管一條龍服務,後付預付全覆蓋,能耗數據全打通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園區能耗管理領域内涉及傳感設備,計量儀表,遠程采集等前端設備,負責數據解析及分發的IoT 平台,以及具體的能耗管理應用三大業務版塊。各版塊下還生存了繁多的軟硬件供應商。而能耗管理作為智慧園區的一個環節,還需考慮與上下遊的軟硬件系統互通。一言以蔽之,能耗管理整體解決方案涉及面很廣,沒法一蹴而就,隻能分而治之。
由内而外展開能耗解決方案就會發現,這是一個由企業核心能力與行業夥伴鍊接的多層網絡結構。建立企業核心能力是前提,然後以此為基礎向行業提供價值,進一步裹挾行業資源為我所用。從而可以将整個解決方案,按時間維度大體分成三個階段分步實施。
第一階段: 目标是構建一個最小化的業務閉環,完成能耗管理的核心業務,使之能獨立完成客戶服務。在不考慮第三方硬件與系統的前提下,完成從能耗計量,遠程數采,抄收計費,費用收繳結算、數據分析以及設備監控的業務閉環。
第二階段: 目标是完成标準化接口建設,使之能參與到其它集成系統中去,拓展市場邊界。這個階段,會将第一階段的業務數據以标準的 API 接口輸出,供給第三方系統調用,或是整個解決方案作為子系統,集成到更高維度的智慧園區管理系統中去。
第三階段: 目标是,作為集成平台,集成第三方的設備與服務,拓寬業務邊界。使得我們的智慧能耗管理方案能适配到更加複雜的業務場景,并為系統的後續拓展鋪路。
完成第一階的戰略目标,才有了自身的核心價值,是在行業生态上了占據一個生态位的前提。但第一階戰略涉及到多個智能硬件與兩個軟件平台的開發,整體的設計與開發周期必然不短,而公司能擠出的人力資源十分有限。長周期的産品開發,如得不到市場驗證,研發内部壓力與産品的市場風險都很大,甚者整個方案都會流産。
在考慮方案的正面收益時,必須同時考慮不如預期時如何減輕風險的沖擊,如何進行産品退出。不考慮市場與風險的産品設計都是耍流氓。
研究整體解決方案的業務鍊條發現: 智能硬件、數據服務、設備管控、能耗應用這 4 塊業務,邊界明确,邊界内業務相對獨立,邊界間僅存在數據流的上下遊關系,具備拆分的天然條件。且上述業務領域對應的資源基礎與研發周期不一,相互解耦後分别開發能極大的縮短方案交付的周期。
結合公司當時的組織結構與業務沉澱,将解決方案橫向劃成4 條橫向業務線,形成一個産品矩陣。各業務線的階段産出都能獨立作為為産品售賣獲取現金收益,接受市場反饋,極大的減輕了研發壓力與市場風險。業務線進行組合,便構建起軟硬件一體的完整解決方案。
數據采集: 在公司已有硬件基礎上,研發水電氣熱智能儀表,數據采集模組,智能網關等硬件産品,可作為獨立硬件投入市場銷售。
數據接入與分發: 在公司之前運維服務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這塊可作為智能硬件的配套服務與硬件打包銷售。也可升級為通用的 IoT 平台單獨銷售。
數據映射與設備管控: 以設備管理為核心的功能組,設備的定義,檔案管理,數據位點配置,實時監控等都在這個模塊完成。這個模塊可與前兩模塊合并就是一套完整的設備監控解決方案。也可後續升級成為專業設備管理應用。
數據應用與能耗費控: 這是能耗管理解決方案的核心應用,與前面三個模塊構成完整的智慧能耗管理解決方案。也可作為獨立軟件,成為行業生态的能耗管理組件,實現對第三方系統的賦能。
通過方案的戰略定位及階段分解,解決方案落實為由智能硬件,IoT 服務平台,設備管理平台,能耗管理平台四個業務線構成的産品矩陣。第一階段隻考慮企業内部四條業務線的建設,完成能耗管理的核心業務。後續再考慮與第三方軟硬件集成,形成與上下遊生态廠商的互動合作。至此,可将智慧能耗整體解決方案具象成如下拓撲。
文章内容較長,将分成三個篇章輸出。後續兩個篇章會在上述内容的基礎上,進行産品路線規劃,産品功能設計,以及 2B 類産品的 PRD 輸出示例與項目總結等内容輸出。
本文由 @李金堯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上一篇
毛德西談臨證遣方用藥思路
下一篇
股票投資穩賺不賠6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