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一旦發生,經過及時、規範的救治,很多人可以回歸社會、回歸家庭!但一部分人,非但不能回歸社會、回歸家庭,其死亡率、緻殘率和複發率還明顯高于其他人,給家人帶來的困擾也更大,這可能就是“中風後抑郁(PSD)”惹的禍!
一、什麼是“中風後抑郁”?
中風後抑郁,醫學名稱“卒中後抑郁(post- ,簡稱PSD)”,是指發生于中風後,表現為一系列抑郁症狀和相應軀體症狀的綜合征,是中風後常見且可治療的并發症之一,如未及時發現和治療,将影響中風患者神經功能的恢複和回歸社會的能力。
二、為什麼需要認識“中風後抑郁”?
根據最近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PSD在中風後5年内的綜合發生率為31%!在中風後急性期(<1個月),中期(1~6個月)和恢複期(>6個月),其發生率分别為33%、33%和34%。
大量研究發現:PSD與中風的不良預後密切相關,不僅可以導緻住院時間延長,神經功能恢複障礙,獨立生活能力更加喪失,甚至可以導緻死亡率升高。
非常遺憾的是:目前,不僅廣大民衆無法對“中風後抑郁”進行識别,很多臨床醫生尚不能及時、正确識别和處理PSD,影響了中風患者的神經功能恢複,導緻PSD人群的緻殘率、病死率、複發率居高不下,甚至導緻認知損害以及精神行為異常,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病情遷延。
三、什麼導緻了“中風後抑郁”?
最可能的發病機制:中風的突然發生,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經功能缺損,社會和經濟環境發生改變,導緻患者心理應激障礙,心理平衡失調,由此可能誘導了PSD的發生發展。
此外有研究顯示:有抑郁個人史和(或)家族病史可能是PSD的危險因素之一。
也有研究認為:中風發生後,腦内特殊部位的損害,導緻腦内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如5-HT(5羟色胺)、NE(去甲腎上腺素)和DA(多巴胺)的數量減少或生物活性降低,最後導緻了抑郁症狀的發生。
四、如何識别“中風後抑郁”?
PSD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一般分為核心症狀和非核心症狀。
1、PSD的“核心症狀”包括:
①大部分時間内總是感到不開心、悶悶不樂,甚至痛苦。
②興趣及愉快感減退或喪失,對平時所愛好有興趣的活動或事情不能像以往一樣願意去做并從中獲得愉悅。
③易疲勞、感覺精力減退,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感到生活枯燥無意義,感到度日如年;經常想到活在世上沒有什麼意義、甚至生不如死;嚴重者有自殺的傾向。
2、PSD的“非核心症狀”包括:
①生理症狀,如體重減輕、入睡困難、眠淺多夢、易驚醒和早醒、不明原因疼痛、食欲減退或亢進、性欲減退等;
②可伴緊張不安、焦慮和運動性激越等;
③其他症狀,如猶豫不決、自我評價降低,自責,自罪,無價值感,自殺和自傷,注意力下降。
3、PSD的其他表現特點:
①一般并不主動叙述或掩飾自己情緒的不良體驗,而多以失眠、疼痛、消化道症狀、流淚、遺忘等軀體症狀為主訴;
②有些表現為依從性差,導緻中風症狀加重或經久不愈;
③由于PSD患者常伴随一定的認知功能損害,可表現為執行功能減退、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④PSD患者的抑郁症狀多為輕中度抑郁,常伴發焦慮或者軀體化症狀。
五、“中風後抑郁”的診斷治療原則
專業的診斷和治療需要依靠專業的醫師來實現!
中風後抑郁,既與中風後腦損害及伴随的認知損害(嚴重即為“癡呆”)、功能殘疾、生活質量下降等有關,又與既往情感障礙病史、人格特征、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等社會心理因素有關,因此,需要綜合運用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康複訓練等多種治療手段,以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對于中風以後的患者,一旦發覺有上述核心症狀和非核心症狀,建議盡早尋找神經科醫師或精神科醫師幫助進行規範的診斷與治療。
六、後語
本文根據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内科醫師分會神經心理與情感障礙專業委員會在“中國卒中雜志2016年8月第11卷第8期”的專家共識科普化改編而成。
适合閱讀人群:部分臨床醫師、廣大中風患者家屬。
上一篇
黃芪:益氣升陽消毒腫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