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當衆講話09:當衆講話為何害怕?

當衆講話有方法,可分三個階段:講得穩,講得實,講得妙,分别對應基本、進階和高級。 講得穩,首先要明确講話的目的。當衆講話不是朋友随意聊天,一定會有目的,不僅有目的,而且目的性極強,即主題清晰,不發散,更不跑題。當衆講話的真正功夫是在講之前,講得好的前提是講得對。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角色、面對不同的聽衆講話的目的不一樣,綜合起來,核心有三類:第一類是讓聽衆明白什麼。比如領導對下屬講話叫部署,下屬對領導講話叫彙報,要告訴對方什麼信息?哪些要告訴,哪些不告訴;哪些要重點說,哪些輕描淡寫,在講之前就要想清楚。第二類是讓聽衆相信什麼。比如領導對下屬講話叫教育,下屬對領導講話叫說服,目的都是讓對方相信自己說的話。第三類是想讓聽衆下一步做什麼。比如領導對下屬講話叫激勵,下屬對領導講話叫争取,結果導向都是行動。講話要達成的結果也可以總結為三句話:讓不了解的人了解,讓了解的人贊同,讓贊同的人行動。即使不能讓對方贊同,也要盡量争取,讓反對者變得中立,讓中立者變支持。當衆講話能夠樹立個人形象、展示個人風采,但要注意,它是當衆講話的副産品,不要以樹形象、展風采為目的,否則會讓聽衆覺得你顯擺,有壓迫感,甚至反感,結果不僅沒有樹立自己好的形象,反而留下了壞的印象。講得穩,最需要克服的是恐懼感。有一個關于最恐懼的事情調查:74% 與陌生人聚會。70% 公開發表演講。65% 當衆被問及隐私。59% 見未來的丈母娘。53% 與權威人士對話。46% 求職面試。公開發表演講排在第二位,比見未來的丈母娘、求職面試都緊張。還有一項調查顯示:畏懼死亡的比例是28%,而怕當衆講話的是42%!當衆講話比死還可怕!所以你怕當衆講話是很正常的。為什麼會怕呢?怕的是講話嗎?不,怕的是“當衆”。它是人的本能反應。想想在原始社會,人一旦暴露在曠野,就有可能被野獸看到、傷害到,甚至被吃掉,所以人會盡量把自己隐藏起來。聽課的時候,一般人會選擇坐在後面。按說坐在前面不用看别人的後腦勺,聽課效果更好,是更有利的,那大家為什麼往後坐呢?一個重要原因是感覺在前面會暴露自己,會有恐懼感。前面的情緒管理專題講過,任何情緒都有正面和負面雙重價值,恐懼感也是一樣。它能幫助保護自己,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面對恐懼,正常人會有三種反應:戰、逃、僵。試想在曠野裡遇到了一匹狼,你會怎麼樣?或者沖上去跟它拼了,或者撒腿就跑,還有一種可能是吓呆了,動不了了。僵,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據說在森林裡遇到黑熊,隻要裝死不動,它就不會傷害你。因為動物的視力跟人不一樣,有些動物隻能看到活動物體,為什麼青蛙跳起來吃蚊子那麼準?其實是因為它看不到别的東西,隻看到能移動的東西,沒有幹擾自然就準确了。對于當衆講話這件事情,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留下來“戰”,克服“逃”或“僵”。恐懼能讓身體分泌更多的腎上腺素,這樣身體會更有活力,所以适當的緊張會讓人發揮的更好。英雄不是不怕,而是敢于戰鬥。如何克服恐懼?在認知層面,有以下幾點: 1.正确期待。對于當衆講話,一般人會期待自己講得非常好、非常漂亮,但現實生活中完美是很少見的,尤其是沒有經過鍛煉和訓練,第一次是很難做好的。就像一個人從未談過戀愛,隻談一次就必須成功且白頭偕老,這太難了。完美很少見,超常更稀有,“熱手效應”、超常發揮是偶然現象,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偶然上,要把期待放在努力上。正常情況就是發揮平平,準備了多少就發揮出多少,這才是正确的期待。有研究表明,“熱手效應”是不存在的。研究者把NBA運動員連續投中三次之後的投中率做了統計,結果跟平均值沒有什麼區别,所以本質上還是得靠實力。 2.沒有人知道你準備了多少。有些人講完後感覺很沮喪,明明準備了10條,結果隻講了8條,感覺沒有發揮到最好。其實沒必要,因為聽話的人不知道你準備了多少。有句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還有句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要想發揮好,甚至超常發揮,唯一的辦法是更多地儲備知識、更多地練習。 3.緊張時問自己:我為什麼緊張?有一位心理醫生去參加一個公開活動,上台之後一下子卡殼了,主持人說:“你稍休息一下,我們先進行第二項。”這位醫生回到了後台,想了一個問題:“我為什麼緊張?”是要得到别人的贊美嗎?别人贊美對我重要嗎?我為什麼要參加這次活動?我的目的是什麼?這樣一想,他再上台時心裡就非常平靜,恐懼感一掃而空。這就是理性的作用。 4.利他之心會增加心理能量,減少恐懼。什麼叫利他之心?就是自己确信自己所講對别人有幫助,這不僅會減少恐懼,反而會有熱切的表達欲望,自己講起來也更有動力、有激情、有感染力。 5.你關心的小差錯、小遺憾,别人并不在意。脫口秀大會上有人嘴瓢說錯了台詞,自己不好意思地在台上轉了兩圈,按說這種情況是失敗的,但結果大家對他的印象反而更好,覺得這個人不裝,是個人。舉一個國外的例子。一個叫阿斯托爾的人參加“創智赢家”,這是一個類似于“創業者大會”的電視節目,講自己的創業項目,争取導師投資。他上台之後按錯了遙控器鍵,結果屏幕上開始加載所有PPT頁面,還出現了卡頓,長達10秒鐘手足無措,還蹦出了一句髒話。這個視頻在Youtube的播放量達到幾十萬。按說這是特别丢人的一件事,但超級富豪馬克·庫班當場決定出資15萬美元購買了他30%的股份,日後還不斷追加。後來庫班接受采訪時說:“我隻記住了阿爾托斯的商業天賦,錄制現場的出醜無關緊要。”大人物在台下根本不關心卡頓、說話磕巴、念錯字等問題,他關心的是講話的實質内容。年齡越大,越關心實質;年齡越小,越關心形象。台灣女歌手鄧麗君晚年在法國用的記事本都不是當年的,而是把原來的日期劃掉,寫上當天的日期,在上面記事。是她買不起記事本嗎?當然不是,是她已經不在乎這些外在的東西了。所以對自己講話中出現小毛病不要往心裡去,錯了就錯了,以後改就是了。以上是克服恐懼的“心法”。那具體的“辦法”是什麼呢?且聽下回分解。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