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忱
落枕,又名失枕。本病無論男女老幼皆可發生,是臨床常見多發病。
【病因】多因體質虛弱,勞累過度,睡眠時頭頸部位位置不當,或枕頭高低不适或太硬,使頸部肌肉(如胸鎖骨肌、斜方肌、肩胛提肌等)過長時間維持在過度伸展位或緊張狀态,引起頸部肌肉靜力性損傷或痙攣;也可因起居不當,受風寒濕邪侵襲,寒凝氣滞,經脈瘀阻;或因患者事前無準備,緻使頸部突然扭轉;或肩扛重物,頸部肌肉扭傷或引起痙攣等均可緻成落枕。
【症狀】頸部肌肉、頸項強直、酸脹、轉動失靈、強行則痛。輕者可自行痊愈,重者可延至數周。
【療法】
取穴方一
以患側阿是穴為主。配穴,風池、肩井穴。
方法:采用刺絡拔罐法。患者取坐位,醫者先用手掌根在患側壓痛點明顯處用力揉按片刻。然後以左後繃緊皮膚,右手持三棱針快速點刺3-5下,使之出血。一般以出血2-5毫升為度,用幹棉球擦淨血迹後,取火罐,用閃火法吸附于上,留罐10-20分鐘。在留罐期間用上述刺絡方法點刺風池、肩井穴,再拔罐。起罐後,用艾條點燃,在拔罐部位施以溫和灸,以施灸處周圍皮膚紅潤,患者自覺有溫熱感為度。每日治療1次。
主治:落枕。
效果:治療60例,1次治愈者28例,2次治愈者23例,3次治愈者9例。
附記:引自《四川中醫》(10)1985年。
取穴方二
阿是穴(壓痛點)、風府、大椎、肩中俞、肩外俞。
方法:在應拔部位上,先按揉數分鐘,然後用閃火法拔罐10-15分鐘。起罐後,再用艾條懸灸3-5分鐘。每日治療1次。
主治:落忱。
效果:一般1-3次即愈,效佳。
附記:引自《外治彙要》。
取穴方三 分3組,一為大椎、肩井、肩中俞;二為大杼、肩外俞、風池;三為頸椎1-4及患側相應頸部。
方法:采用刺絡拔罐法。每次任選1組穴,先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少許,血止後拔罐10-15分鐘,連治3次。
主治:落枕。
效果:屢用效佳,一般3次即愈。
附記:引自《外治彙要》。
取穴方四 内關、承山。
方法:每次任取1穴,均用指壓拔罐法,每日1次。
取内關穴時,術者左手握住患者患側的手背,使其腕關節适當屈曲;以便使腕部的屈腕肌群的肌腱松馳;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并排放在内關穴位的背側,拇指用力掐住内關穴位,使患者感到該上肢、肩及頸部、有酸、沉、困、脹的感覺。然後拔罐15分鐘,起罐後,囑患者頭部自由左右轉動,轉動角度逐漸加大,至轉動自如為止。
取承山穴時,患者取俯卧位,雙腳伸直,足跟上提。術者用雙手拇指按壓健側承山穴,時間2-3分鐘(以患者能忍受為度)。邊按穴位邊讓患者左右上下活動頸部,頻率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然後拔罐15分鐘。
主治:落忱。
效果:屢用效佳,多1-2次,最多3次即愈。
取穴方五 頸項穴、風池。
方法:采用針罐法,先用28号1寸毫針針刺頸項穴(健側)得氣後,留針(同時令患者向左右方向轉動頸部,逐漸加大轉動幅度)不拔罐。然後用梅花針由上至下叩打患側頸部,并重叩風池穴,以微出血為度。再拔火罐于頸部(最痛處),風池穴留罐10分鐘。起罐後,用幹棉球擦淨血迹,囑病人轉動頸部數次,出針。每日1次。
主治:落忱。
效果:治療50例,經治1-3次,全部治愈。
附記:引自《四川中醫》(7)1981年。頸項穴,位于手食指指關節背側尺側緣,半握拳取之即可。
取穴方六
阿是穴(肩背部壓痛明顯處)、風池、大椎、天容。
方法:用刺絡拔罐法。先用三棱針在阿是穴點刺,使之出血2-3毫升,血止後拔罐15分鐘。在留罐期間,同時用毫針針刺風池、大椎、天容穴,不拔罐。起罐後,患處用艾條懸灸10分鐘。
主治:落忱。
效果:臨床多年,治驗甚多,多1次即愈。
本篇文章來自百拇醫藥網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