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桂枝湯類方的運用(摘要) (文摘精選)

桂枝湯類方的運用(摘要)

2016-10-01 事不宜急...

作者:廣州中醫藥大學 張橫柳

1 桂枝湯常用類方

以桂枝湯為基礎,随證化裁的桂枝湯類方約30餘首。臨床較為常用的有桂枝湯、桂枝加桂湯、小建中湯、當歸四逆湯、桂枝甘草湯、苓桂術甘湯、炙甘草湯、芍藥甘草湯……。現綜合近幾十年,并着重引見各地研讨與運用情況,結合我們臨證領會,簡介如下:

2 古代研讨

古代藥理研讨桂枝湯類方的作用有六:①解熱、抗炎、抗病毒及抑菌;②改善消化零碎功能;③解痙、鎮痛、鎮靜;④改善心血管功能,加強血液循環及擴張血管;⑤抗過敏作用;⑥雙向調理作用。

3 臨床運用

3.1 桂枝湯

桂枝湯以其和調營衛、溫通經脈等作用用于感冒、汗證、發熱及皮膚科疾病、變态反應性鼻炎、雷諾氏病、硬皮病等證屬風寒侵襲、寒凝經脈、營衛不利等病證。

3.2 桂枝加桂湯

本方乃仲景為(心)陽虛陰乘,寒(腎)氣上沖,盲目氣從少腹上沖心胸、咽喉苦楚不堪之奔豚病而設。古代多用于神經官能症、腦内傷綜合征等,效果滿意。以桂枝有治“三氣”之功:即降沖氣、散結氣、補中益氣。多用之效不同之緣同如此。

3.3 小建中湯

本方即桂枝湯倍用芍藥加饴糖。故其功用轉而以補益氣血、和中緩急止痛為主。古代臨床常用潰瘍病、高血壓病與低血壓、婦産科疾病等。

3.4 當歸四逆湯

本方原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後世醫家秉仲景立法之意,用本方治療血虛寒凝之肢體痛,骨節疼痛,腹痛,寒厥諸證。另如偏頭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皮膚病、寒冷性多形性紅斑等。

3.5 桂枝甘草湯

本方僅桂枝與甘草組成。取桂甘相配,辛甘助陽,具有溫壯心陽之功,為治療心陽虛損證的基本方。多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

3.6 苓桂術甘湯

本方即桂甘湯加茯苓、白術,原用于脾虛失運,痰飲内蓄之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等證。古代臨床常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内耳眩暈病及心脾陽虛水泛型的潰瘍病、脾虛失運,痰濕犯肺型的慢支炎等。

3.7 炙甘草湯

本方重在通陽複脈,滋陰養血。原治氣血不足,心陰心陽之“脈結代,心動悸”證。古代臨床宗本主方之理法,治療危、急、重證,亦收良效。如、心絞痛 、心律正常、重病呃逆證、眼科疾病等。需指出的是本方治療重病之呃逆、便秘、舌紅而取效,此乃葉天士“舌紅是津傷而氣不化液,顧陰液,須投複脈”之意。

3.8 芍藥甘草湯

本方由白芍與甘草組成,取芍甘相配,酸甘化陰,具有化陰養血,柔肝舒筋,緩急止痛之功。原治“腳攣急”。古代臨床從原文證治擴展到内、外、神經等科,多收良效。如面肌抽搐症、癔病性痙攣、乙狀結腸痙攣、頑固性呃逆、急性乳腺炎及痙攣性痛證等。

按語:桂枝湯類方,多達30餘首,為經方中最複雜、最多的一個類方,但其類方的化裁及運用仍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桂枝湯類方化裁規律,首先着眼于桂枝湯的結構,把桂枝湯分解成桂枝與芍藥、桂枝與甘草、芍藥與甘草為主的三大支架。以此三大支架,随證化裁為三大類方。綜觀古代運用本方有三大特點:①守方或随證加味,仍具有原方藥寡,劑量大的特征;②本方運用之廣,療效之著,除其科學配伍外,關鍵在于對“腳攣急”的精思;③從單純古方驗證基礎上發展到有嚴厲臨床科研design,從治療慢性到危、急、重症救治,故仲景原文精神是基本的,而後世豐富和發展了的内容則是大量的。

桂枝湯類方的運用

廣州中醫藥大學 張橫柳

1 桂枝湯常用類方

以桂枝湯為基礎,随證化裁的桂枝湯類方約30餘首。臨床較為常用的有桂枝湯、桂枝加桂湯、小建中湯、當歸四逆散、桂枝甘草湯、苓桂術甘湯、炙甘草湯、芍藥甘草湯……。現綜合近幾十年,并着重引見各地研讨與運用情況,結合我們臨證領會,簡介如下:

2 古代研讨

桂枝湯僅5味藥組成,随證化裁的類方,古今醫家用于臨床,使許多慢性疾患,疑問危殆重證獲得卓著療效,惹起古代藥學家極大興味。從單味藥到複方的藥化、藥理均作了大量深化的分析研讨。綜合歸納桂枝湯類方的作用有六:①解熱、抗炎、抗病毒及抑菌;②改善消化零碎功能;③解痙、鎮痛、鎮靜;④改善心血管功能,加強血液循環及擴張血管;⑤抗過敏作用;⑥雙向調理作用。據報道桂枝湯類方的雙向調理作用是基于營衛不和這一特定病機前提及桂枝湯中桂枝與白芍、桂枝與甘草、芍藥與甘草這三對藥物配伍的科學性。經過調和營衛、暢通血脈、調理脾胃複建中氣的途徑,完成五個方面的雙向調理作用:①能使營衛不和所緻體溫偏低或偏高的病理形狀趨向正常;②既能發汗又能止汗;③對心陽虛所緻異常心率的調理;④對心脾陽虛所緻血壓異常的調理;⑤對大腸功能失調所緻久利與便秘的調理。雙向調理的本質,很可能是經過調營衛、建中氣的途徑調動機體内因(邪氣)對抗疾病,從而達到内環境的恒定性。由是,疾病發生與轉歸不隻取決于緻病因子的質和量、更取決于機體功能。因此,治療把立足點放在機體反應性(扶正)上比單純着眼緻病要素,更有利于調動機體打敗疾病的能動作用。

3 臨床運用

3.1 桂枝湯

3.1.1 感冒 不論普通感冒,還是流感,如證屬衛氣不固,風寒外束,營陰失守,證見發熱惡寒,汗出,流鼻涕,舌淡苔白,脈弦緩,均可選桂枝湯,并随證加減,每獲良效。據報道桂枝湯加白芥子、黃芪、法夏治療流感95例。每日一帖二汁。服2劑而愈者,20例;3劑者,43例;4劑者,27例;5劑者,5例。平均3天康複。桂枝湯原屬太陽中風之主方,現以本方加辛溫之品運用于流感,樣本大,療效高,可謂有膽識,有見地。臨證不必拘于何種病名,着眼于“頭痛,發熱,汗出,惡風”便可運用,此即“有是證便用是方”準繩。

3.1.2 汗證 仲景有“汗出,惡風者”、“病常自汗者”、“時發熱汗出者”及“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之描繪,并定桂枝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加黃芪湯治療。古代臨床有守上述原方,或靈活加減,均收到良效。有人以桂枝湯加冬桑葉治療夜汗如洗,枕被盡濕,夜夜如此,服藥8劑而愈。亦有以桂枝湯加熟附、黃芪治療節段性汗出,亦獲效。由是,汗證的辨治,不必拘于外感、内傷、汗出部位(有全身性,或僅頭面手足,或節段性汗出)、自汗或盜汗及伴随證多少,隻需符合營衛不和基本病機,以汗出,舌淡苔白,脈弱為基本脈證,均可考慮本方治療。如初服藥效果不佳,則依“複發其汗”、“先其對發汗則愈”準繩。汗止後,再予健脾益氣固表,用鞏固療效。

3.1.3 發熱 “頭痛、發熱、惡風、汗出”與“時發熱,汗自出”是仲景對桂枝湯證的發熱性質及伴随證的描繪,後人據此廣泛運用于各種緣由所緻低熱、高熱證。如有人據“時發熱,自汗出”,并結合患者乍寒乍熱,發作有時,伴汗出,乏力,脈粗大等證,辨為營衛不和型低熱5例,以桂枝湯加牡蛎而獲效。并指出低熱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尤其是交感神經興奮有關。又有以桂枝湯加紅參、白薇、青蒿治療産後及剖腹後,因氣血虛損,風邪乘虛而緻高熱(39.40C~40.20C)伴随汗出惡寒,舌淡,脈浮數,服2劑,諸證悉除。亦有以桂枝湯加人參、當歸炭、荊芥炭治療宮外孕術後,熱勢鸱張(39.40C)伴啬啬惡寒,淅淅惡風,汗出口不渴,舌淡,脈浮大有力,辨證屬氣血驟虛,營衛不和,服2劑而愈。發熱一症,緣由頗多,但總不越外感内傷二大類,不論其熱勢之高低,以發熱汗出,舌淡,脈弱為特征,證屬營衛不和者,皆可運用本方。

3.1.4 皮膚科疾病 凍瘡是好發于冬春季節,反複發作,難愈的皮膚科常見病,運用桂枝湯,常獲奇效。有人以桂枝湯加赤芍、黃芪治療43例凍瘡,服藥5~10劑,内服結合外洗,全部獲愈。并例舉加減法:寒重,局部癢痛甚者,加麻黃、細辛。氣虛神疲乏力者,加生黃芪。陽虛畏寒者,加附子、細辛,并重用桂枝。局部紫黯者,加丹參、紅花。寒冷性多形紅斑是以多形紅斑狀皮損為其特點,遇冷而發,按中醫辨證為寒邪侵襲肌表,營衛不和,血脈阻滞所緻,運用桂枝湯加減亦取得良效。據報道,桂枝加當歸、川芎、羌活、防風治療标病60例,痊愈16例,顯效22例,好轉25例,有效3例。并指出本方既可調整人體免疫功能,又可改善血管功能,解除痙攣,并能降低血液稀薄度,加快血流,加強心髒功能以消弭微循環妨礙,從而達到流通血脈的目的。為何上述二種不異性質的疾病,以桂枝湯異樣獲效?從六經辨證而論,肌表為營衛循行之地,風寒外束,肌表首當其沖,從而緻營衛不和,故取調和營衛的桂枝湯治療,此即“治病必求于本”及“異病同治”之意。

3.1.5 變态反應性鼻炎 屬中醫“鼻嚏”範圍。鼻為肺竅,肺氣通于鼻,肺主皮毛,風寒邪氣不論從口鼻還是皮毛而入,皆可發病。據此有人以桂枝湯加葶苈子、蟬蛻治療标病20例,除2例結果不明外,18例均治愈。本病按中醫辨證首分真假,虛者,因脈虛衛氣失調,衛外不固,賊風乘而入所緻,桂枝湯是個基本方,随證加減,每每得心應手。

3.1.6 其他疾病 衛行脈外,營行脈中,風寒侵襲,寒凝經脈,營衛不利之病證,皆可運用桂枝湯治療。據報道本方加減所治的病證有:①本方加紅花、防風治療偏癱24例;②本方加白術治療糖尿病并發神經痛12例;③桂枝湯治療多發性動脈炎21例;④桂枝湯加黃芪、楝子、貫衆治療睾丸痛20例;⑤桂枝湯加肉桂治療雷諾氏病、硬皮病、凍瘡8例均獲良效。上述諸病證,原著雖無論述,誠然,根據病因、證候綜合分析,皆因衛氣不固,風寒侵襲,邪在肌表,“寒”與“凝”是上述諸病的基本病機,故取桂枝湯“溫”與“通”之功而獲效。

3.2 桂枝加桂湯

本方即桂枝湯加桂2兩。仲景為(心)陽虛陰乘,寒(腎)氣上沖,盲目氣從少腹上沖心胸、咽喉苦楚不堪為特征而設,是奔豚病主方。有人認為奔豚病次要是邊緣零碎,下丘腦,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交感神經功能偏亢,腹腔神經叢機能紊亂,出現複雜的内部感覺構成的惰性興奮竈持久存在,形成皮質及皮質下植物神經中樞及其支配功能發生一系列改變,可能為奔豚病産生的病生基礎。這一見地為臨床治療,開辟思緒,據報道桂枝加桂湯常用于神經官能症、腦内傷綜合征等,效果滿意。有報道1例心髒病患者,每每盲目氣從少腹上沖胸時,便發生早搏、心悸憋悶、窒息感,久治未效,作者憑“氣從少腹上沖心者”啟發而守原方治療而效。腦内傷綜合征臨床表現複雜而多樣,一以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和癔病樣症狀為主,按中醫辨證為氣滞血瘀,痰濕中阻,常見肝脾不和與脾胃不和的證候,主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祛濕豁痰法,以桂枝湯加赤芍、桃仁、礞石等治療30例腦内傷綜合征。其中23例經2-3個月治療,症狀基本消逝,6例明顯好轉,1例較為好轉。

為何桂枝湯加桂二兩,其功用大不相反?緣由在于桂枝。據《神農本草經》記載,桂枝有治“三氣”之功:即降沖氣、散結氣、補中益氣。由于陽虛,陽氣運轉妨礙,便寒氣上沖,而桂枝下行通陽氣,降沖氣,能調整陽氣使之正常運轉,則沖氣自平。

3.3 小建中湯

本方即桂枝湯倍用芍藥加饴糖。《傷寒論》用于治療脾虛氣血不足之心悸而煩,腹中急痛的證候。在《金匮要略》治療病證有氣血不足之虛勞病、虛勞發黃證、婦人虛寒腹痛。若虛勞病偏于表虛自汗或盜汗,加黃芪;産後虛勞腹痛不止,加當歸。古代臨床常用下列病證。

3.3.1 潰瘍病 本病屬中醫胃脘痛範圍。如屬脾胃虛寒,證見胃脘疼痛,嗳氣吐酸,脘脹痞滿,舌淡胖,苔白,脈弱。均可選用本方,并随證加減治療。有報道小建中湯加黨參、麥芽治療脾胃虛滞型潰瘍病42例,治愈10例,顯效16例,好轉9例,有效1例。亦有人據脘腹脹痛,嗳氣吐酸,肢倦少氣,舌淡有齒痕,脈沉弱,辨證中氣虛寒,立溫中健脾,以黃芪建中湯治療潰瘍病72例。治愈55例,好轉14例,有效3例,潰瘍愈合平均23.9天。

3.3.2 高血壓病與低血壓 有人認為本方能調理血壓異常是基于心脾兩虛的閏機。經過建立中氣,化生氣血,平調陰陽而取效。臨床不必拘于血壓異常而着眼于心脾兩虛,中氣不足的病機及頭暈眼花,四肢麻痹,神疲寡言,心悸心煩,舌淡胖,脈沉遲或弦細,每每獲效。

3.3.3 婦産科疾病 有人變甘溫建中法治療脾胃虛寒,中陽不振為主證的一些婦産科疾病,頗見成效。例舉中焦陽虛,濕(蟲)毒之邪乘虛而入。口腔、陰道潰瘍,腹痛綿綿不止,變甘溫建中法為建中化濕,以本方加黃芪、土茯苓、生苡米使正複邪衰,病證緩解,由于效建中法,以建中湯随證化裁,治療婦産科某些頑疾而取效是貴在識證,靈活變通,随證治之。

3.4 當歸四逆湯

本方即桂枝湯去姜棗草,加當歸、細辛、木通。原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後世醫家秉仲景立法之意,用本方治療血虛寒凝之肢體痛,骨節疼痛,腹痛,寒厥諸證。古代臨床師本方之法,靈活變通,運用更廣。

3.4.1 偏頭痛 偏頭痛是血管性頭痛中常見的一種。有人據52例偏頭痛,頭痛緩解其與發作期均具有畏寒肢冷,面色慘白,脈沉等虛寒征象,以及平時手足有脹感、皮膚劃痕征、下肢毛細血管擴張等末梢循環妨礙,采用溫經散寒,養血通脈的當歸四逆湯加川芎,每日1劑,普通服藥20~30劑。觀察期為最長間歇期5~10倍以上,自1.5個月至4.5年,療效:控制17例,滿意18例,有效7例。經過觀察和實驗主為肢體末梢循環妨礙和頭痛發作密切相關,二者很可能是全身血管功能失調的一種共同表現。而本方可能為改善全身,特别是肢體末梢和血管功能失調和血運妨礙,從而防止或減輕偏頭痛的發作。

3.4.2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有人對本病58例進行辨證分型,其中證屬寒濕凝滞,脾胃陽虛型37例,運用本方,溫經湯合方治療,治愈24例(代償不全期2例,一級壞死期20例,二級壞死期2例),顯效7例(上述三期分别為2、4、1例),進步6例(上述三期分别為3、2、1例)。并指出治療過程中,控制疼痛是解放治療關鍵,而止痛首分寒熱,注輕傷口處理及堅持活血通絡治療則有利于進步療效。又有材料報道本方加川椒、丹參、黃芪、附子、鹿角膠等治療标病10例,亦獲良效。雖然加減不盡相反,但臨床運用總不離本方溫經散寒,養血通脈之功。

3.4.3 皮膚病 有人據凍瘡好發于手指及手背皮色紅紫微腫,輕度癢痛,觸之冰冷,舌淡,脈沉細,結合“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辨證為寒邪外襲,氣血瘀滞,以本方或随證加減治療凍瘡而收速效。蒲輔周先生對本方治療凍瘡亦甚為推崇,他認為凍瘡多為營衛不和,血虛寒閉,本方為桂枝湯類方,有養血複陽之效,能和厥陰以散寒邪,調營衛而通陽氣,不但是治凍瘡好方子,而且易患凍瘡者,秋後即服本方能防止凍瘡的發生。有人引見,多年來,将本方改為外用熏洗凍瘡,亦能見效。

寒冷性多形性紅斑以多形性皮損為特征。有人從本病的斑色紫紅而暗及指趾腫脹,盲目手足發涼,骨節酸楚,便溏溲清,舌淡,脈緩帶澀等特征,辨證為血虛寒凝肌表,運用本方治療。亦有以本方加川芎、熟附、田七、黃芪治療标病,認為本病系心脾素虛,感受風寒緻營衛失調,氣血凝滞,運轉不暢,脈絡受阻,郁于肌膚而成斑。抓住“血瘀”這個矛盾,分别與益氣、散寒等法配合運用,療效極著。

3.4.4 其他疾病 據材料報道本方或随證加減治療的病證有婦人産後冒冷如冰、血虛寒閉緻白帶過多、經期推延、痛經、經後兩手刺痛、坐骨神經痛、亞急性後索合并變性、肢端紫绀症、荨麻疹、肩周炎、雷諾氏病等常獲良效。為何本方可治多種不異性質的疾病,關鍵在于二方面:一是遵照方證辨證準繩,如上述諸病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但從其肢厥、舌淡潤、脈沉細有力為其共見之證,結合原文,非常合拍,便可選用本方。二是領會本方的組方遣藥皆重在“溫”與“通”二字。蓋寒得溫則散,陽複則陰生,故能收“異病同治,一方多效”之功。

3.5 桂枝甘草湯 本方僅桂枝與甘草組成。取桂甘相配,辛甘助陽,具有溫壯心陽之功,為治療心陽虛損證的基本方。有人認為本方治療心血管病,都是以維護心氣為主,桂甘相伍有擴張血管、改善循環效能,又有調理交感神經、腎上腺素能及腎素等作用,是治療心悸的關鍵。單純心陽虛,并以心悸為特征的各種病證,運用桂甘湯治療的材料,時有報道。

3.6 苓桂術甘湯

本方即桂甘湯加茯苓、白術,原用于脾虛失運,痰飲内蓄之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及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短氣等證。本方去白術加防己、黃芪名為防己茯苓湯,治療脾虛水停,水溢于肌表,以四肢浮腫及輕微跳動為主證。古代臨床常用病證如下:

3.6.1 充血性心力衰竭 按中醫辨證,次要本虛标實,其本在心肺脾腎四髒,尤其是心腎兩虛,其标在痰濁、瘀阻,病位仍在心,治宜益心氣,扶心陽為主。據報道1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辨證論治,屬脾腎陽虛,水氣淩心型45例,以溫陽利水,納氣平喘為法,用本方随證加減,收到滿意療效。

3.6.2 内耳眩暈病 因脾虛失運,水濕内阻,證見頭暈目眩,脘痞,惡心嘔吐痰涎,心悸耳鳴,便溏,小便不利,舌淡潤,脈沉緊者,以本方加減常可獲效。據報道有以本方加法夏、茶葉、生姜;或加代赭、龍骨、牡蛎、人參、黃芪治療;亦有人認為利水是治療标病的重要方法,而本方加夏枯草能惹起明顯利尿作用。總觀臨證加減不同,但仍不離本方健脾利水法。

3.6.3 其他疾病 據報道宗以本方之理法,并随證加減,療效較好的病證有:①心脾陽虛水泛型的潰瘍病;②脾虛失運,痰濕犯肺型的慢支炎;③水氣内結,升降失司之咳嗽時小便淋瀝4例,皆獲良效。

3.7 炙甘草湯

本方發即桂甘湯加人參、地黃、阿膠、麥冬、麻仁,變辛甘助陽法日通陽複脈,滋陰養血法。原治氣血不足,心陰心陽之“脈結代,心動悸”證。後世醫家吳瑭依熱久留,真有陰被爍,陰血虛損,虛風内動,則變炙甘草湯之通陽複日滋陰養血,平肝熄風。由本方化裁的有加減複脈湯、一甲複脈湯、二甲複脈湯、三甲複脈湯、大定風珠及救逆湯共6個救陰增液劑,均具滋陰養血之功。古代臨床宗本主方之理法,治療危、急、重證,亦收良效。

3.7.1 心絞痛 本症見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暫時的缺血與缺氧所表現的證候,與“心動悸,脈結代”類似。以辨證屬心陰心陽虛,氣血不足者,不拘于何種證以心悸,胸悶痛,脈微或結代日特征,運用本方治療每每獲效。報道以本方加黃芪、白術治療偏氣虛型的心絞痛50例,取得滿意療效。經臨床觀察,心絞痛病人多發生中年以上氣血已衰者,氣血衰少,心氣不足,絡脈不通,氣滞血瘀日其病機,而“補”與“通”是治療标病的兩大法則,認為偏氣虛者,用炙甘草湯加減,療效最佳。

3.7.2 心律正常 本症多由于各種器質性心髒病所緻,運用本方而見效。有人用原方治療心律正常28例,顯效23例,有效4例,有效1例。認為本方配伍特點是根據人體陰血需陽氣來推進原理,着重于補心氣,通心陽。亦有人觀察40例室早,均有胸悶、心前區痛、心悸、頭暈、脈結代等脈證,結合原文精神,以本方加味治療,亦獲良效,并指出本方加丹參、紅花、棗仁活血化瘀安神之品,對消弭室早更有效。

3.7.3 重病呃逆證 據報道,以本方治療老年、危重病人呃逆證14例(腦溢血7例,腦血栓3例,蛛網膜下腔出血者2例,肝癌2例),服藥劑數最小1劑,最多3劑,呃逆中止。認為邪氣上亢,君火外浮,老年氣憊内奪,為邪火賊其元氣所緻。故其證多呃逆,便難,頭痛,舌紅,炙甘草功在顧元氣,扶君火,補北納腎而取效。

3.7.4 眼科疾病 有人以本方或本方加減治療青盲、内障、視惑、瞳神幹缺、翳陷等五種眼疾,療效甚佳。按原文并無提及本方可治眼疾,誠然,本方具有養血益氣之功效。如屬心肺兩虛,氣血不足者,都可視作為本方順應範圍。辨證要點:①眼部症狀在外障方面,紅腫痛羞明流淚等;在内障方面除視物模糊外,并多伴有酸楚疼痛不能久視等感覺;②舌象淡白而潤,淡紅少苔;③脈象沉細,沉遲,細弱或結代;④其他症狀多有眩暈,體倦乏力,時時心跳,怕冷,多寐少寐,甚則失眠。

總觀上述運用,炙甘草湯是平調陰陽,補益氣血而治标的良方,其治心血管病中危殆重症的療效已被臨床家認可。如療效不佳時,既可循原方藥味與劑量的比例,亦可随證化裁,乃能運用自若,得心應手。本方治療重病之呃逆、便秘、舌紅而取效,此乃葉天士“舌紅是津傷而氣元化液,顧陰液,須投複脈”之意。

3.8 芍藥甘草湯

本方由白芍與甘草組成,取芍甘相配,酸甘化陰,具有化陰養血,柔肝舒筋,緩急止痛之功。原治“腳攣急”。古代臨床從原文證治擴展到内、外、神經等科,多收良效。

3.8.1 痙攣 本症極類似“腳攣急”,用芍甘湯治療标症的報道甚多,療效确切。據我們手中材料統計本方治療各種緣由所緻的腓腸肌痙攣症達數百例,皆取得良效。為了進一步進步本方的療效,有人分3組病例進行對照觀察。首先原方觀察本症28例,其解痙作用短暫或為一過性。考慮因攣急與供血不足有關。在原方中加擴張血管,改善局部供血的桂枝,再次觀察38例病人,療效明顯進步,但在3個月内有50%以上的複發率。這可能是局部失養未複所緻,又第二次改進處方,增入舒筋活絡,消腫,緩急,氣味酸澀的木瓜,觀察85例患者,服藥3-5劑,痙攣全部緩解。再1年追綜觀察,複發率是15%,經過3組病例對比,桂枝能進步本方療效,而木瓜是遠期療效的主藥。

3.8.2 面肌抽搐症 以陣發性無規律半側顔面肌肉不自主抽搐。經辨證如屬陰血不足,筋脈失養,以本方治療,每每取效。據報道本方加葛根、蟬蛻、知母治療标症11例。服藥3劑而愈者,4例;服6劑者,5例;服9劑者,2例。

3.8.3 癔病性痙攣 有人根據原文精神及成無己注解本方證,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故攣急。本方屬用陰和陽法的啟示,用本方加磁石、首烏藤、雞血藤等藥治療證屬郁久肝陰暗傷,損陽明之津,更傷太陰之液緻風陽亢暴,筋脈失養的癔病性痙攣療效極著。

3.8.4 乙狀結腸痙攣 據報道本方對蒼術、厚樸、霍香、砂仁治療标症屬肝氣郁,橫侮脾胃,濕固中焦,氣機升降失司,證見下腹墜痛不休,時可觸及包塊,苔白厚膩,脈弦細。經用藥9劑而愈,此與《醫學心悟》記述本方止腹痛如神相分歧。

3.8.5 頑固性呃逆 呃逆一症,當責之胃氣上逆動膈,而緻胃失和降又有寒熱真假之分。因心陰心陽虛,氣血不足之呃逆宜炙甘湯;若胃陰不足,胃失濡潤,宜芍甘湯,療效極著。據日本學者引見原方(白芍、炙甘草各10g)治療頑固性呃逆4例(胃粘膜腫瘤胃切除術後,腦梗塞,變形性膝關節炎,原發性肝癌各1例)。經多方治療有效,經上方2~4天後,呃逆則上。又有材料報道本方加靈仙、厚樸、木香治療頑固性呃逆22例,全愈18例,症狀減輕4例。

3.8.6 痛證 前述芍甘湯有良好解痙作用,其止痛效果如何?經大樣本臨床觀察表明,本方脅痛、脘痛、腹痛有較好止緩急止痛效果。同時還設虛痛與實痛二型,并立“芍甘”(白芍與甘草比4:1)與“金延”(金鈴子與延胡比1:1)制成注射液進行對照觀察520例,經過對520例急性痛證的治療觀察,并經過統計學處理,芍甘與金延注射液對虛痛、實痛型的療效,有明顯差異(P<0.01)。芍甘注射液對虛性脘、腹痛好;金延注射液對實證疼痛療效較好。此外還報道本方加棗仁、木瓜治療三叉神經痛42例,服藥7~25劑,疼痛全部緩解。随訪1年未發者30例,半年後複發但發作次數減少,疼痛明顯減輕12例。痛證常見于各科病證中,治療頗為棘手。原文雖無記載治療痛證,但根據本方功效及從“腳攣急”出發,大膽地運用于各種痛證,大大地豐富發展了本方順應證。< p="">

3.8.7 急性乳腺炎

本病屬乳癰範圍,運用本方大劑量治療亦取得卓效。據報道用赤芍90g,生甘草60g治療早期急性乳腺炎40例。均服2~4劑而愈。并指出本病早期的辨證要點:寒戰高熱等全身症狀及乳房内腫塊界限不明顯,表面皮膚或為正常,或略帶紅色,有疼痛及壓痛者。

按語:桂枝湯類方,多達30餘首,為經方中最複雜、最多的一個類方,但其類方的化裁及運用仍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桂枝湯類方化裁規律,首先着眼于桂枝湯的結構,把桂枝湯分解成桂枝與芍藥、桂枝與甘草、芍藥與甘草為主的三大支架。以此三大支架,随證化裁為三大類方。如本文的桂枝湯、桂枝加桂湯、小建中湯及當歸四逆湯皆以桂芍相配為主藥的一大類方。同理,桂甘湯、炙甘草湯、苓桂術甘湯及芍甘湯可分别視為桂甘相配、芍甘相配為主藥的另一大類方。其類方的作用及運用也基本上遵照上述三對藥物的作用着眼。如桂芍相伍,一收一散,具有調和營衛之功。桂枝湯是調和營衛的基本方,桂枝加桂湯、小建中湯、當歸四逆湯就在調和營衛的基礎上,随證加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例如,桂枝湯和當歸四逆湯均在桂芍基礎上,因加減不同,各自的側重面不同。前者重在溫固肌表衛陽,營衛不和矛盾在于衛的病證,而後者重在養血和營,營衛不和矛盾在于營的病證。桂甘相配的類方,其所治的病證雖廣,但一直貫串着心陽不足的基本病機,以心悸為主證的一類病證。芍甘湯是芍甘相配,酸甘化陰,為陰血不足所緻各種病證的基本方。芍藥甘草附子湯、烏頭湯為其類方。綜觀古代運用本方有三大特點:①守方或随證加味,仍具有原方藥寡,劑量大的特征;②本方運用之廣,療效之著,除其科學配伍外,關鍵在于對“腳攣急”的精思;③從單純古方驗證基礎上發展到有嚴厲臨床科研design,從治療慢性到危、急、重症救治,故仲景原文精神是基本的,而後世豐富和發展了的内容則是大量的。

本文轉載自http://user.qzone.qq.com/851265562/blog/1373179748

    來自: 事不宜急緩則圓 >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