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本來沒有什麼錯。不過有時候太愛美了,對自己也不是什麼好事。在三國時期就有這麼一位愛美之士---張裕,因為愛惜自己的胡子,把胡子修理的又濃又密,很是漂亮,不能容忍别人拿自己心愛的胡子來開玩笑,結果還被人懷恨在心,後來還惹來了一場殺身之禍。而這個殺死張裕的人居然就是一直以寬厚仁愛著稱的劉備。
據《三國志·周群傳》記載:劉備入川和劉璋見面的時候,張裕當時曾經作為劉璋的下屬在場作陪。可能是當時劉備心情特别好,居然開起了玩笑。他一看在座的張裕的胡子是又濃又密,順口就來了一句:“我以前居住的老家涿縣,姓毛的特别多,東南西北都是毛呀,當時我們的縣令就經常說許多毛繞着涿縣住。”本來這隻是開個玩笑,也就是說張裕的胡子多,可沒想到張裕一聽火就上來了,居然拿自己最心愛的胡子開玩笑,還了得。他立刻作答到:“從前有一個做過上黨潞長,後來又晉升為涿縣現令的人,辭官回家以後有人給他寫信,在加上尊稱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寫好,不是寫潞少了涿,就是寫涿少了潞,後來居然還有人寫成了潞涿君。”這句話一說出來,當場就把劉備氣了個半死。張裕這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潞與露是諧音,而涿則是與啄諧音,啄又指的是嘴,加起來就是露嘴,這還不算,涿同椓也是同音,而椓指的又是古代的宮刑,暗指宦官,這話有點歹毒。劉備為什麼這麼生氣呢?原來劉備沒長胡子。你想那劉備原本就長的是“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本來就其貌不揚,按現在的話說,就一個性腺功能減退性巨人症患者,加上以當時的審美觀,一個大男人連胡子都不長,不就更難看嗎(當時古人大都以蓄須為美。關羽、太史慈都是以美髯而著稱的,袁紹斬殺宦官的時候,還曾經把一些沒有胡子的人都當成宦官給殺了)?這張裕也真夠讨厭的,一見面就揭劉備的傷疤,而且這話又那麼歹毒,劉備能不生氣嗎?不過當時因為張裕是劉璋的下屬,也沒有什麼辦法。隻能是把仇恨往心裡咽了。不過後來等劉備在益州的地位穩固了,想想當年所受到的屈辱,還是沒有放過張裕,終于找了一個理由把張裕給殺了。諸葛亮當時還為張裕求過情。劉備的回答是:“芳蘭生門,不得不鋤。”就是說就算是芳蘭,如果長錯了地方,也是要鋤掉的。顯然,劉備根本就沒打算放過張裕,張裕最終也是難逃一死。
陳壽把這一事件記錄在《三國志》之中,應該說是有其含意的,史學家就是史學家,不會因為劉備留下寬厚仁愛的美譽而去可以隐瞞事實。不過等到了羅貫中的手上,自然也不會寫進《三國演義》當中去了,如果這事情是曹操幹的,羅貫中也許就不會手下留情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