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曲池穴的準确位置圖和作用

quchixue

曲池穴

清熱解表,祛風止癢,調和氣血,舒筋利節(根據其穴性臨床主要用于西醫學中的發熱、感染性疾病、皮膚病、神經性眩暈、原發性高血壓及運動系統疾患)。

曲池穴的準确位置圖

曲池穴的功效與作用

曲池歸屬手陽明大腸經,為手陽明經脈氣所入之合穴,在五行中屬土,具有清熱解表、祛風止癢、調和氣血、舒筋通絡、清頭明目、調理腸胃等作用,臨床應用廣泛,為全身重要穴位之一。臨床多以瀉法為用。

本穴首見于《靈樞·本輸》。“曲”,指屈曲的肘關節。當屈肘時,穴處有凹陷,形似淺池,手陽明經氣流注至此,猶水人池中,故名曲池,又稱“鬼臣”“陽澤”“洪池”。

由于飲食不慎,風寒感冒,或者其他原因,出現腹疼如絞、上吐下瀉等症狀。此 時,隻要按摩曲池穴,就能夠有助于症狀緩解。《甲乙經》雲:“傷寒餘熱不盡。胸 中滿,耳前痛,齒痛,目赤痛,頸腫,寒熱,渴飲辄汗出,不飲則皮幹熱。目不明, 腕急,身熱,驚狂,蹵痿癖重,瘈痕,癫疾吐舌,曲池主之。”

(1)曲池是治療感冒、發熱的常用穴。肺與大腸相表裡,陽明多氣多血,肺主一身皮毛,故針刺曲池能解表散熱,疏衛通陽,臨床常用于風熱表證或溫病初起者,常與大椎、風池、外關、液門、合谷相配以疏風散邪,調和營衛,清熱解表。曲池臨床運用療效可靠,是臨床清熱解表之要穴。其不但能解表瀉熱,還有解毒清熱之效,有如清熱解毒之藥。臨床每遇此類疾患,無不應針而效。下舉一古病案而對其理解:戊午春,鴻胪呂小山,患結核在臂,大如柿,不紅不痛。醫雲是腫毒,予曰:此是痰核結于皮裡膜外,非藥可愈,後針手曲池,行六陰之數,更灸二七壯,以通其經氣,不數日即平妥矣(摘自《針灸大成》)。本病患乃痰濕氣郁凝結而成,久而化熱。針曲池可清熱活血、疏經通絡,故能速愈。

(2)曲池是治療皮膚病的要穴。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相表裡,肺主皮毛,陽明主一身之肌肉。皮膚病的發生多因血熱内蘊,外感風溫之邪,蘊積肌膚腠理而成。曲池穴善疏通走洩,宣導氣血,通達肌表,故針刺曲池能清血熱、利濕毒、活血散風,是皮膚病的特效穴位,故在臨床中有皮膚病“第一穴”之稱。早在《馬丹陽天星十二歌》中就載有:“曲池拱手取……遍身風癖癞,針著即時瘳。”《太平聖惠方》記載:“曲池:秦丞祖明堂雲,主大小人偏身風疹,皮膚疥瘡。”由此可見,曲池穴是古今臨床治療皮膚病的首選穴,臨床多與血海、三陰交、風市等相關穴位配用治療多種皮膚病,常用于荨麻疹、濕疹、疥瘡、水痘、青春痘、帶狀疱疹、銀屑病、皮膚膿腫等多種皮膚病症。

(3)曲池是治療頭面五官疾病之要穴。《雜病穴法歌》曰:“頭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為之主。”這确為經驗之談,臨床用之确有很好的效果,可治療咽喉腫痛、牙痛、目赤腫痛、麥粒腫、腮腫、痤瘡、黃褐斑、面癱、鼻衄等頭面五官疾患。這些功效已被臨床廣泛驗證和運用,是有效可行的間定配方。

(4)曲池是治療痹證之常用穴。古今醫家均善用本穴治療筋骨病,波及周身各關節均能治療。《治病十一證歌》載:“肘膝疼時刺曲池,進針一寸是便宜,左病針右右針左,依此三分瀉氣奇。”《肘後歌》言:“腰背若患攣急風,曲池一寸五分攻。”《标幽賦》中有:“肩井曲池,甄權刺臂痛而複射。”《百症賦》中有半身不遂,陽陵遠達于曲池。”可見本穴确為治療筋骨病的實用穴,至今這些經驗仍對我們的臨床有重要指導意義,在臨床所用,能屢屢獲效,在臨床常用于上肢不遂、手臂腫痛、膝痛、腰痛、中風偏癱後遺症,常是治療這些疾病的主穴。

(5)曲池有調理腸胃的功能。本穴為大腸經之合穴,“合主逆氣而洩”“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于合”。故能協調胃腸氣機。用于腹痛吐瀉、腸鳴痢疾、闌尾炎等相關疾病,尤其對急性病症作用佳,常與天樞、足三裡、上巨虛、中脘等伍用。

(6)曲池是治療高血壓的要穴。本穴具有走而不守、通上達下、宣導氣血的功用。陽明經多氣多血,曲池為手陽明之合穴,“合主逆氣而洩”,故清頭目的作用明顯,對頭暈、頭脹、頭痛均有良效。在中醫學中并無高血壓之病名,高血壓之病歸屬于中醫的“眩暈”“頭痛”“肝陽”“肝風”等病症中,臨床根據病症辨證論治。本穴不但能夠降低血壓,而且改善上述相關症狀的效果更加明顯,因此是臨床降血壓的主穴,其降低血壓功效已被針灸界所公認。通過西醫學研究發現,針刺本穴可以調節頸動脈窦和主動脈弓的壓力感受器,使其傳入沖動降低,使交感祌經活動下降而迷走神經張力上升,從而使血壓下降。操作時以提插撚轉瀉法為用,常和百會、内關、太沖等相關穴位合用。

曲池穴主治

腸炎 腹部絞痛 皮膚過敏 結膜炎 咽喉腫痛 手臂腫痛 上肢不遂

(1)外感表證:感冒,發熱,水痘,麻疹。

(2)皮膚病:荨麻疹,濕疹,帶狀疱疹,疥瘡,銀屑病,痤瘡,丹毒。

(3)頭面部疾病:治療頭暈,頭脹,頭痛,目赤痛。

(4)腸胃病:闌尾炎,腹痛,吐瀉,痢疾。

(5)痿痹:中風偏癱後遺症,肩臂痛,肘痛,手指麻木,手指痛,腰痛,膝痛,下肢擡舉不利。

(6)其他:如高血壓,瘰疬,癫狂,瘧疾等。

曲池穴的準确位置

屬手大腸經脈的穴道,屈肘成直角,在肘彎橫紋盡頭筋骨間凹陷處。

直刺1~2寸。臨床以瀉法為常用,可灸。

曲池穴取穴

正坐,輕擡左臂,屈肘,将手肘内彎, 用另一手拇指下壓此處凹陷處即是。

曲池穴日常運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彈撥。②刮痧:從上向下刮拭。

用一手輕握另一手肘下,彎曲大拇指以 指腹垂直掐按穴位。每次按壓,先左 手後右手,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掐按 1〜3分鐘。

治療功用:清熱和營,祛風通絡。

曲池穴配伍作用

高血壓|配伍穴位:人迎穴、大椎穴、太沖穴、曲池穴

疾病概述:高血壓是指在靜息狀态下動脈收縮壓或舒張壓增高(>140/90mmHg),常伴有 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先休息至少5分鐘,再測血壓,2次以上非 同日測得的血壓值>140/90mmHg可以診斷為高血壓。

按摩順序與技法:遵循如下按摩法則:揉人迎穴、按大椎穴、推太沖穴、按曲池穴。揉人迎 穴力度要盡量做到輕,時間在1分鐘左右;按大椎穴至少要按20次以上;推太沖穴可自由掌 握時間和力度。

其他病症配伍穴位

流行性感冒|配伍穴位:迎香穴、少商穴、曲池穴

荨麻疹|配伍穴位:章門穴、足三裡穴、曲池穴

(1)曲池配合谷治療頭面五官疾病。

(2)曲池配太沖、百會、人迎、内關治療高血壓。

(3)曲池配血海、三陰交、風市治療皮膚病。

(4)曲池配足三裡、闌尾點治療急慢性闌尾炎。

(5)曲池配大椎、風池、外關、合谷治療外感表證。

(6)曲池配陽陵泉治療痿痹。

(7)曲池配大椎、三陰交、太溪、湧泉、照海、肺俞治療結核所緻的骨蒸潮熱。

(8)曲池配大椎、陶道、後溪、間使治療瘧疾。

(9)曲池配肩髁、合谷治療上肢痿痹。

(10)曲池配足三裡、天樞治療腹痛吐瀉。

曲池穴禁忌

曲池有降低血壓功效,所以對于低血壓患者慎用。

曲池穴古籍摘要

(1)《針灸甲乙經》:傷寒餘熱不盡;胸中滿,耳前痛,齒痛,目赤痛,頸腫,寒熱,渴飲辄汗出,不飲則皮幹熱;目不明,腕急,身熱,驚狂,蹵痿痹重,瘛瘋;癫疾吐舌。

(2)《雜病十一症歌》:肘膝疼時刺曲池,進針一寸是相宜,左病針右右針左,依此三分瀉氣奇。

(3)《針灸聚英》:臂腫經渠、曲池中。

(4)《百症賦》:半身不遂,陽陵遠達于曲池;發熱仗少沖、曲池之津。

(5)《标幽賦》:曲池、肩井,甄權刺臂痛而複射。

(6)《席弘賦》:曲池兩手不如意,合谷下針宜仔細。

(7)《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曲池拱手取,屈肘骨邊求。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筋緩莫梳頭;喉痹促欲死,發熱更無休,偏身風癬癞,針著即時瘳。

(8)《肘後歌》:鶴膝腫老難移步,尺澤能舒筋骨疼,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尋源流可調停;腰背若患攣急風,曲池一寸五分攻。

(9)《勝玉歌》:兩手酸痛難執物,曲池合谷并肩髃。

(10)《雜病穴法歌》:頭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為之主。

(11)《醫宗金鑒》:曲池主治中風是,手攣筋急痛痹風,兼治一切瘧疾病,先寒後熱自然平。

(12)《千金翼方》:為十三鬼穴之一,名曰鬼臣,治百邪癫狂,鬼魅;治瘿惡氣諸瘾疹,灸随年壯。

(13)《針灸大成》卷六:主繞踝風,手臂紅腫,肘中痛,偏風半身不遂,惡風邪氣,泣出喜忘,風瘾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煩滿,肘臂疼痛,筋緩捉物不得,挽弓不開,屈伸難,風痹,肘細無力,傷寒餘熱不盡,皮膚十燥,瘛疭癫疾,舉體痛癢如蟲齧,皮脫作瘡,皮膚痂疥,婦人經脈不通。

(14)《通玄指要賦》:但見兩肘之拘攣,仗曲池而平掃。

(15)《針灸聚英》:若患者脈浮,面色蒼白,總打噴嚏,悲愁不樂總想哭,為大腸病。如果逆氣而洩渴,針刺曲池則愈。

(16)《醫學入門·治病要穴》:曲池,主中風,手攣筋急,痹風,瘧疾,先寒後熱。

(17)《窦太師針經》:治半身不遂,手臂酸痛,拘攣不開,先瀉後補;兩手拘攣,先補後瀉。

(18)《玉龍歌》:兩肘拘攣筋骨連,艱難動作欠安然,隻将曲池針瀉動,尺澤兼行見聖傳。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