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多種電池技術路線中,由于與PERC電池工藝銜接最緊密,需要克服的工藝難度相對最小,因而最先實現性價比并開啟量産序幕。據及集邦咨詢統計,2022年全球已投産電池産能約81GW,其中規模較大廠商為晶科能源(24GW)與鈞達股份(8GW);結合目前已公告的全行業擴産計劃,預計到2023、2024年全行業累計産能有望超過500GW及900GW。
從産量口徑看,目前供給側能夠穩定量産的企業仍然較少,粗略統計截至5月末,電池投産産能約120GW,滿産約70GW,與光伏市場全年400GW左右的需求預期相比相對吃緊。
考慮到短期内産業鍊供給無法滿足行業所有需求,且優質産能或将優先供給海外高價市場,産品有望在未來較長時間内維持高景氣狀态。按全年有效供給産量120GW測算,2023年産品市場滲透率将接近30%。預計到2024年,有望超過PERC成為光伏電池技術新主線。
從頭部電池/組件廠商的布局來看,晶科、鈞達作為LPCVD路線的領軍者,2023年末名義産能有望分别達到60GW及30GW以上;通威股份、天合光能自2022年4季度投放首條GW級量産線以來,已基本實現産能達産并加速投放後續産能,年内有望實現20GW以上的名義産能;晶澳科技與阿特斯首期産能投放時間在2023年2季度,略晚于同行,但擴産節奏快速追趕,年内向30GW以上規模邁進。
目前,布局已成為主流光伏電池及一體化廠商的最優選擇,但在各企業加速推進産能落地的過程中,部分企業出現良率、效率及成本等問題,實際投運進度大幅低于預期。粗略來看,頭部廠商中晶科、鈞達等産能投産進度快于公告預期,投産節奏較行業平均水平領先6-9個月;頭部廠商憑借效率及成本優勢,淨利潤處于0.06-0.07元/W的高位區間,較二三線廠商超額盈利0.03-0.04元/W。
考慮到目前技術仍處于産業化初期,預計達到成熟期(光伏電池産品出現明顯同質化趨勢)仍需1-2年時間;在此期間,優勢企業有望在盈利及出貨量上享受先發紅利,同時伴随技術持續提效升級,這種領先優勢有可能長期存在。
(2)HJT
HJT方面,據統計,2022年底HJT電池産能累計超過11GW。由于HJT降本突破主要參考今年下半年0BB+銀包銅技術導入情況,因此此前公布的擴産計劃主要集中于少數行業領先企業。結合各公司已公告的擴産計劃,預計2023年HJT全行業名義産能有望達到60GW,2024年增長至102GW。
從擴産主體來看,選擇HJT路線的企業中,以新進入者居多,傳統頭部電池及組件廠商則主要以小規模技術研發為主。
從市場參與者來看,HJT電池産能擴産集中度較高,CR5約達到60%以上,其中,華晟新能源、東方日升兩家企業2023-2024年目标落地産能達到20GW左右,其餘企業目标基本在數GW級左右。華晟新能源作為HJT電池領域的黑馬,用較短時間完成500MW的HJT量産産能建設和效率提升,并建立起行業内的影響力,引領技術變革,加速降本、工藝調試及産能擴張的節奏。
當前,技術路線憑借成本優勢率先跑出,使得晶矽頭部組件大廠以數十GW級的擴産為投資主力,但仍有多家公司同步規劃了小GW級别的HJT中試和試線,保持對HJT路線的緊密跟蹤,我們認為其背後原因有二:
一是緊密跟蹤0BB+銀包銅、銅電鍍等提效降本路線的量産潛力和邊際變化;
二是為中長期HJT+鈣钛礦疊層帶動光伏技術進入下一個平台做前期儲備。
(3)XBC
随着隆基綠能與愛旭股份的BC産能持續落地,規模化量産經驗增加,預計到2023年末全行業XBC電池産能有望達到接近60GW,較2022年末的11GW大幅躍升;其中,仍以隆基綠能HPBC産能與愛旭股份ABC産能各占半壁江山。
目前,晶科、晶澳、通威、普樂等主攻技術的企業亦有BC中試線儲備;天合、鈞達(捷泰)、金石、日托光伏、橫店東磁、中來股份、正泰新能等其餘在XBC路線上均有一定涉獵。從各廠商布局情況來看,BC作為疊加兼容型技術,有望獲得全行業持續的資源投入。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