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重點推薦!不懂随園怎麼寫詩?請看王和尚品讀《随園詩話》

和尚有話說

和尚之前有言:

和尚不喜歡發詩話。詩話多是一家之言,一家之言必定有所取舍和揚棄,隻要有所取舍和揚棄就一定會存在門戶之見,存在門戶之見眼界就會受到限制。所以對詩話,和尚一般都比較慎重。

但是讀詩不可不讀詩話,多讀詩話才能從浩如煙海的詩詞世界中跳出來,抛棄感性,用理性眼光看詩詞;從單個作者層面跳出來,在更高的層次去俯視和梳理。站得高就容易看得遠。

但是看詩話不可拘泥,不可盲從,更不要迷信作者的一家之言。讀詩話要多讀,一遍讀詩,一遍驗證詩話的觀點,兩相參照才能理解更深。多讀幾遍才能領會更多。

和尚有新說:

如今市面上常見的理論書有《滄浪詩話》、《人間詞話》和《随園詩話》。和尚今天摘取《随園詩話》中一些比較客觀公正的觀點作下解讀。這些觀點适合學詩者好好領會理解,而不會陷入袁枚個人觀點的窠臼中。

《随園詩話》内容比較繁雜,多是作者吉光片羽的感悟和一些轶事。喜歡的朋友可以買全本閱讀。

1

 詩在骨不在格

楊誠齋曰:“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而不解風趣。何也?格調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辦。”

餘深愛其言。須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勞人思婦率真言情之事,誰為之格?誰為之律?

而今之談格調者,能出其範圍否?況臯、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國風》之格,不同乎《雅》、《頌》。格豈有一定哉?

許渾雲:“吟詩好似成仙骨,骨裡無詩莫浪吟。”詩在骨不在格也。

王和尚品讀

初學詩很容易被格律和立意限制。但是寫詩最重要的是表達情感,有真情作品自動人。格律是學詩的基礎,首先需要了解基礎,把平仄訓練成習慣即可。學詩需要懂格律,但是不可被格律束縛住手腳,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才是最高境界,路徑無他,唯手熟爾。

寫詩不可執着于高深立意,寫出趣味即可。老幹體之所以被诟病,很大原因就是立意高但是手法粗鄙,空有立意而無詩意。立意深淺關乎閱曆、學養、敏感與否和善于聯想與否。所以需要讀書、做事、觀察和感悟。這是學詩不二法門。

所謂骨,首先是真情實感,并且是能打動人的感情。另外要有風格,品性,屬于自己而不模仿他人的獨特的情感。第三就是風骨,要有積極向上的生命的感悟,足以使弱者勇,懦者立的昂揚之氣。

詩要率性,要流暢,要真誠不做作。

2

忘韻,詩之适

餘作詩,雅不喜疊韻、和韻及用古人韻。以為詩寫性情,惟吾所适。一韻中有千百字,憑吾所選,尚有用定後不慊意而别改者;何得以一二韻約束為之?既約束,則不得不湊泊;既湊泊,安得有性情哉?

《莊子》曰:“忘足,履之适也。”餘亦曰:“忘韻,詩之适也。”

王和尚品讀

疊韻、和韻及用韻都是文字遊戲,也是自我訓練的一種方式,倒不必全盤否定。但是如果要表達真情,則必須獨出機杼,不可傍依旁人。和尚至今不敢也不願步韻《秋興八首》就是珠玉在前,不敢造次。

寫詩不可湊泊。湊詩是因為沒打開思路或者讀書少領悟少。胸中先有一段真情勃然不可遏制然後再行之于文,不可編造、硬湊和雕琢。詩如心,從心而發自然就順暢了。

所以寫詩之前需要問心。

3

學詩當從五律起

劉昭禹曰:“五律一首,如四十賢人,其中着一屠沽兒不得。”餘教少年學詩者,當從五律入手:上可以攀古風,下可以接七律。

王和尚品讀

五律多平直,七律多曲折;五律多灑脫,七律多幽微。七律比五律多二字,可用虛字更好表現曲折幽微的感情。

七律若可削成五律則不是好詩。

不論七律五律,都是一字不可增一字不可減。詩非要到改無可改之處才算精工。但是改不是雕琢,而是在表現力上下功夫。

至于先學五律還是先學七律,看個人習慣,和尚不做界定。

4

詩須有言外之意

詩無言外之意,便同嚼蠟。

杭州俞蒼石秀才《觀繩伎》雲:“一線騰身險複安,往來不厭幾回看。笑他着腳寬平者,行路如何尚說難?”又:“雲開晚霁終殊旦,菊吐秋芳已負春。”皆有意義可思

嚴冬友壯年不仕,《韋曲看桃花》雲:“憑君眼力知多少,看到紅雲盡處無?

王和尚品讀

詩不可直白。用語可以簡明如話,但是詩意必須醇厚。寡淡之作最可厭。

所謂言外之意,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平常事也能看出理趣。所以寫詩,特别是絕句最重要的就是趣:有哲理,有感悟,有身世之感,有内心志趣,或小中見大,或縱橫捭阖,都是要使詩意豐厚。

寫詩最忌直觀描寫而無作者内心,所謂景中含情,景中有己是也。

5

詩人不失赤子之心

餘嘗謂: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沈石田《落花》詩雲:“浩劫信于今日盡,癡心疑有别家開。”

盧仝雲:“昨夜醉酒歸,仆倒竟三五。摩挲青莓苔,莫嗔驚着汝。”宋人仿之,雲:“池昨平添水三尺,失卻搗衣平正石。今朝水退石依然,老夫一夜空相憶。”又曰:“老僧隻恐雲飛去,日午先教掩寺門。”

近人陳楚南《題背面美人圖》雲:“美人背倚玉闌幹,惆怅花容一見難。幾度喚他他不轉,癡心欲掉畫圖看。”妙在皆孩子語也。

王和尚品讀

孩子的眼睛是最清澈的,孩子的觸覺是最敏感的,孩子的心靈是最純潔的,孩子的品性是好奇、熱烈和充滿幻想的。寫詩要有赤子之心或許就是指這些吧。

所謂赤子之心,就是對生命的熱愛,對心外之物的同情和好奇,有着豐富的浪漫的聯想和幻想。

保有赤子之心能夠發現生活之美,也能移情于物有一顆充滿感恩和欣喜的心。

你多久沒看過白雲,沒看過花開,沒看過河水流動了?

6

詩如言

詩、如言也,口齒不清,拉雜萬語,愈多愈厭。

口齒清矣,又須言之有味,聽之可愛,方妙。若村婦絮談,武夫作鬧,無名貴氣,又何藉乎?

其言有小涉風趣,而嚅嚅然若人病危,不能多語者,實由才薄。

王和尚品讀

寫詩最忌硬湊。心中如何想,筆下就該如何寫,不可刻意拔高,不可嘶吼叫嚣。

但是真情必須用合适的渠道和手法去表達,不然必粗糙。所以真情之外還要手法去配合。能感之,還要能寫之。現代人多缺乏訓練和積累,所以筆下不成片段。

寫詩要清爽通達。滞澀有滞澀的好處,但是不能為了滞澀而滞澀。

好詩有三重界定,首先用語準确,寫景靈動,雖不識字也隻是天生好言語。注重音韻和諧,讀起來抑揚頓挫,铿锵有力。

第二要有代入感。或者描繪景色讓人心有戚戚焉,或者叙事能體現大多數人的感覺。雖是寫自己,但是能激發他人同樣的感觸。所謂先感動自己再感動他人是也。

第三就是除了感動人之外,還要有形而上的哲理。跳出去回頭看能夠與天地同輝。或者哲理深邃,或者感人之外又能激發對生之熱情,或者體現自己的人格追求,這種人格追求又能夠百折不屈,愈挫愈勇。庶幾屈原、陶淵明和杜甫寥寥幾人能達到這種境界。

7

詩境最寬

詩境最寬,有學士大夫讀破萬卷,窮老盡氣,而不能得其阃奧者。

有婦人女子、村氓淺學,偶有一二句,雖李、杜複生,必為低首者。此詩之所以為大也。

作詩者必知此二義,而後能求詩于書中,得詩于書外。

王和尚品讀

學詩需要讀書,但是不能隻讀書。

讀書是學習手法,積累詞彙,擴大眼界和思考深度。寫好詩必須多讀書不可。

學詩不可隻讀書,還需要做事、觀察和感悟。學習某人的目的是為了擺脫某人,而不能僅僅學得“像”而已。

詩在生活中,詩在每個人心中。每個人心中都有詩,能寫出需要有知識、有技巧、有規則。

所以,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古人誠不我欺。

8

生造字句

宋人好附會名重之人,稱韓文杜詩,無一字沒來曆。不知此二人之所以獨絕千古者,轉妙在沒來曆

元微之稱少陵雲:“憐渠直道當時事,不着心源傍古人。”昌黎雲:“惟古于詞必己出,降而不

能乃剽賊。”

今就二人所用之典,證二人生平所讀之書,頗不為多,班班可考;亦從不自注此句出何書,用何典。

昌黎尤好生造字句,正難其自我作古,吐詞為經。他人學之,便覺不妥耳。

王和尚品讀

江西詩派“無一字無來處”實在是困住了寫詩人的手腳。袁枚抨擊,和尚很贊同。

寫詩當然可以造詞,但是要看造得準确不準确,生動不生動,形象不形象。如果不準确不生動不形象,為何要造詞?

但是現在人寫詩最可怕的不是造詞,而恰恰是硬用所謂“文雅精緻”的詞。典故可用,但是不能為顯示學問而用,文雅精緻的詞要用,但是要看對表達有無補充增益,還是幹擾表達。

寫詩,要的就是妥帖。妥帖就是隻能是你,唯有是你,其他詞代替不得。

泥古套古是寫詩大忌。

8

詩者各異

凡作詩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

畢秋帆中丞家漪香夫人,有《青門柳枝詞》雲:“留得六宮眉黛好,高樓付與曉妝人。”是閨閣語。

中丞和雲:“莫向離亭争折取,濃陰留覆往來人。”是大臣語。

嚴冬友侍讀和雲:“五裡東風三裡雪,一齊排着等離人。”是詞客語。

夫人又有句雲:“天涯半是傷春客,飄泊煩他青眼看。”亦有慈雲護物之意。

張少儀觀察和雲:“不須看到婆娑日,已覺傷心似漢南。”則的是名場耆舊語矣。

王和尚品讀

寫詩要有身份。

寫詩有自寫,有代寫。代寫就要用心去體會代寫之人的心态,身份和特點。比如男人寫閨怨詩就要自己化身為思婦,方可下筆。

詩有很多題材,有送别,有懷遠,有詠古,有閑逸。那麼,寫送别就要是送别的調子,寫詠古就要有詠古的思考,其他亦然。

不同身份、階層、文化水平的人看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看法。所以寫詩要寫出屬于自己身份階層文化風格的詩,不可越俎代庖,邯鄲學步。

詩是自我的,唯獨屬于我自己的。

1

詩應有寄托意

詠古詩有寄托固妙,亦須讀者知其所寄托之意,而後覺其詩之佳。

盧雅雨先生長不滿三尺,人呼“矮盧”,故《題李廣廟》雲:“明禋自有千秋貌,不在封侯骨相中。”

薛皆三進士,門生甚少,《題桃源圖》雲:“桃花不相拒,源路自家尋。”

餘起病補官,年未四十,《題邯鄲廟》雲:“黃粱未熟天還早,此夢何妨再一回?”

王和尚品讀

寫詩就像冰山,字面意思是一層,字面以下應該有更多深意。所以寫詩不可直白,不可簡單,不可一眼看到底。

寫景是為了寫情而補足,用典是為了表達自己更準确深邃的思考,不是為了單純寫景而寫景,用典也不是為了顯示學問的。

讀詩不可隻讀字面意思,要看字面背後作者隐藏的含義。讀詩要看題目,看寫作背景,看作者履曆以及看作者所處時代。了解這些才能夠說讀懂某詩。

寫詩也要有寄托,所謂托物言志,托物言情,借景抒情,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未完待續

袁枚和《随園詩話》

袁枚,字子才,号簡齋,被世人稱為随園先生。先生晚年自号倉山居士、随緣老人等,為人豁達,不拘小節,能詩善文,其詩作與詩論在當時的詩壇上有着重要的影響力,而《随園詩話》正是他代表作之一。

袁枚所主張的性靈說詩論,簡單來講就是強調創作者要從創作的主觀條件出發,主張行文作詩要自然流露個性,語言不必太過雕琢,但是要清靈幹淨;所創作的主題,要有真情、個性、性靈這三方面的要素。

你可能想看:

上一篇
驗方集

下一篇
午山子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