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馬背上的民族。但不可否認的是,形成開始就具有着極為強烈的文明對外沖擊特征,這種特征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從人種演變的劃分上,我們可以知道歐洲民族是古代的蠻族,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遊牧民族。他們曾經廣泛生活在歐亞内大陸,西南亞的一些幹旱地區。往往逐水草而居,飄忽不定。他們的所有财産往往随身帶着,過着遊牧的簡樸生活。
隻有當天災人禍的時候他們才會聚集成部落。正是因為這種品性,使得遊牧部落演變成了一種重财輕土,遊蕩成性的特質。而這一特質在西方海楊文明正式到來,由原先對陸地上各個國家的征服也變成了在海洋時代的稱雄稱霸。在傳統概念當中遊牧民族,發動的掠奪戰争,往往要比農耕社會的兼并戰争晚。而且往往遊牧民族發動的戰争是征服搶掠殖民三位一體的,是一種随機性的外拓行戰争。
所以西方對于其他文明而言是極進攻性的。自西方最早的可以追溯到的前希臘時代的文明曆史就是如此。雖然之後在文明演進的過程當中,并非同一個民族一脈相承,文化内核并沒有發生改變。西方文明起源,開始就是急劇擴張的民族文化曆史。到了近代以後,這種現象就更為普遍,而且還被西方國家賦予正面的文明開拓者的含義。
對于我們現在很多人而言,我們在尋求海洋貿易是源頭的時候。總會将大西洋作為重要的研究方向。但實際上,西方文明地理大發現之前,人類的海洋文明早就已經開始,而開始的源頭也并非大西洋,而是至今存在感并不高的印度洋。可以毫無否認的是,四大文明古國有三個文明都是與印度洋有着直接聯系的。
印度洋在前後2000多年的時間裡,甚至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都是人類海洋貿易的主要發源地和經營對象。可以說從南海到印度洋整個國際貿易圈的繁榮,促使了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也是當時西方極為追求的發财緻富的貿易圈。中國曾留下的最偉大的世界貿易壯舉,鄭和七下西洋,他的目的地無一不是印度洋。而印度洋各國也紛紛到達明朝。中國特有的朝貢貿易,這使得民間海洋貿易迅速發展,西太平洋地區的海外貿易也與環印度洋貿易圈相聯系。
西方的海洋文明曾經是非常輝煌而又非常豐富的,因為自始至終,西方文明就是發展與海洋,并繁榮于海洋的文明。但是因為東方帝國文化對其影響過大,以及最終進入中世紀以後的一種文明中間期使得西方人雖然依然收獲于依靠海洋的國土上,但是他們的海洋文明并沒有真正得以發揚。直到15世紀當歐洲人開始反擊阿拉伯帝國給歐洲所帶來的一系列苦難的時候,一種宗教狂熱和對海外黃金的渴求,西方人開始在大西洋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西方的海洋文化由此開始不斷湧動,1488年迪亞士發現好望角,1492年哥倫布抵達美洲新大陸,發現通往印度的新航路。至此大西洋貿易作為應對貿易的附屬貿易圈子逐步發展起來。并且在16世紀麥哲倫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這個還算古老的海洋文明重新煥發生機,并迅速掌握了貿易通道。
随着第一次環球航行,完美結束人類的海洋文明發展史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地球航線被發現以後,很快由西方主張擴張的民族建立了環球航海體系。而這一世紀的阿拉伯文明和中華文明則逐漸趨于保守,故步自封,甚至實施海禁關閉對外開放的大門。最終在西方海洋文明的挑戰之下,紛紛落後于世界發展的潮流。喪失了自己建立全球海洋貿易體系的根基,以及海洋文明的進一步發展。
當時阿拉伯文明處于下滑的通道中,雖然整個印度洋的文明是阿拉伯人主導的,但是這種主導性沒有了自己的經濟增長點。而且由于一個帝國太過碩大,很多貿易都是帝國的各個部分相互之間進行的。這就是阿拉伯人的貿易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現實原因而使其規模無法增長,阿拉伯文明海洋商業貿易的存量時代。
而當時的中國處于明朝統治時期,對外建立了穩固的朝貢體系主導了東亞貿易,并向印度洋發展。這是一個有别于歐洲人的殖民體系不同的對外貿易模式。這一貿易模式由于有強大的封建中央政府背書,所以短期内的規模十分碩大。引起了外國人的重視,但是很快由于明朝的閉關鎖國,厲行海禁而消失于整個印度洋貿易。同時最有發展的西歐各國民族國家,逐漸形成,戰争頻繁。對于海外資源的索取前所未有地增強了。
他們表現出一種特有的好戰姿态,擴張欲望。開始重新将眼光瞄向海洋,而不是局限于歐洲大陸。其實近代西歐國家的商人很早以前就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進行積極的活動。隻不過,這很難與發現新大陸與開拓一條東方的航線有任何明确的瓜葛,他們隻是與歐洲的或者非洲的一些國家進行短期的黃金貿易。貿易額也并不如之後那樣說的繁榮。但是一些國家卻屬實在歐洲以及非洲沿海建立了很多貿易據點,并且開始掠奪性黃金,象牙以及一些農産品貿易。
隻是在新航路開辟以後,在新大陸發現以後,這些貿易正式成為歐洲國家的主要貿易物品和貿易方向,給歐洲帶來了巨量财富。歐洲人作為遊牧民族的後裔,将遊牧民族的那一套完全搬到了海洋上來。非洲人印第安人被消滅大半。海洋貿易勢力紛紛由大西洋湧進的印度洋進,而到達太平洋,進行得極為激烈的以歐洲國家為主導的世界霸權争奪。前前後後有六個國家建立過世界霸權。完全是遊牧民族的掠奪,侵略殖民以及強盜式的開拓和發展完完整整地弘揚了其文明之初的海盜式劫掠。
與西歐的這些殖民海外的基本發展情況不同。中國人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海洋活動,一直是沿着官方對外開放的朝貢體系進行。同時也分為官方的對外關系,以及民間的海洋貿易。當時中國人的貿易雖然規模碩大,但很大意義上并不是為了海外的黃金,所以,我們并沒有做出殖民擴張的發展,而是以互惠互利的平等貿易的形式。從尊重文明的情況之下,與其他國家交流與儒家文化的國家和伊斯蘭文化的國家建立了長久的禮尚往來的國家貿易體系。
并且掌握持續數百年的西太平洋海洋貿易的主導權。但是正因為朝貢體系的貿易形式,非以盈利為主,傳統守舊者對其抱有很多偏見,甚至厲行海禁。這就給海外以及沿海地區造成了很大的生存負擔。因為這些人已經很難再重新去種地養活自己,他們已經成為了靠海洋吃飯的人。這也就導緻了很多人逃避海禁的束縛,通過大量的走私反抗冒險出海而且規模數大。
甚至一些發展較好的漁民可以在海外富可敵國。可以說自宋代和元朝以來,中國的海外貿易足迹九非常廣泛,也早就是印度洋貿易圈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但是中國卻從未想過要建立一些殖民據點。隻是在本土生産絲綢瓷器,手工業制品和農業産品,到印度洋國家販賣交流。營造了一種有别于西方文明主導下的世界殖民體系的友好和平的共同貿易發展。
就現實情況下而言,東方和西方在生産力不發達之初其實都是以農業為本的,商業并不是不發展,而是很多時候受到官方政府的壓制。而歐洲國家在13世紀黑死病時期城市經濟逐漸發展,成為有别于之前的歐洲經濟發展模式。而城市經濟的發展,促使了商業制度的繁榮。歐洲的商業才開始有了長足的發展。
但是當時社會阻力依然強大,教會反對商人能夠為社會和國家做出什麼東西。在他們看來,商人所賺取的利潤都是不義之财,他是沒有任何道德可言的。基督徒沒有人瞧得起,更将商人看作低等人格不可能進天堂。随着社會以及城市文明的發展,商人并不會因為這種偏見而受到壓制。在各個民族國家建立之後實施重商主義的情況下迅速發展,商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對于商人的評價也逐漸轉變。
西方自希臘羅馬以後,在商業文明的方向上在一次超過東方,并步入了自己海洋貿易文明的發展期。當時很多歐洲人開始進入了資本主義海洋文明的原始積累時期,并刺激的一大批的冒險家去探險。而且海外貿易有封建貴族支柱,一些封建貴族也積極鼓勵,并且提供對海外探險和貿易的支持。歐洲的資本主義市場迅速向世界擴張。從而把整個世界由相互隔絕的狀态下真正聯通起來,形成了廣泛的海外國際貿易。
在歐洲的文藝複興以後,對外擴張得到了思想界的認可和支持。并且也找到了理論,恰和實際。西方文明的海洋時代正式開始,人們對歐洲中世紀禁欲主義發起反擊,迫使歐洲基督教的改革。同時也為海外貿易提供了新的發展,對外宣揚普世價值,換取上帝對整個世界的救贖。正因如此,基督教改變了自己對商業利潤,高利貸等傳統的觀念。
商人以及商業貿易獲得傳統基督教的接納,這進一步促使的西方海洋文明的擴張。西方開始真正的有組織地來東方掠奪财富的。并且獲得了巨額利潤迅速掌控白銀黃金市場以及海洋貿易。西方的海洋文明充滿了暴力,這與他們的文化發展起源有着直接的聯系,在西方文明的起源之初西方民族都是遊牧文明。
在海洋貿易時代還沒有到來之前,這些遊牧文明更多的是在歐洲大陸上進行擴張侵略殖民。鸠占鵲巢占領前一個農業文明的發展環境,進而孕育出了自己的文明。這一過程當中,他們對于過去的文明既有繼承也有遺失。當經曆漫長的中世紀以後,他們迎來了一個全球化的近代,整個世界的海洋文明将由他們引領。
在中華文明的朝貢體系趨于保守,阿拉伯文明的海洋貿易無法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之下。以西方人為主的大西洋貿易逐漸接過了印度洋貿易圈的人類海洋文明貿易發展的大旗。将原先隻有在遊牧民族身上表現得淋漓盡緻的侵略擴張的特征發揮的淋漓盡緻。其他文明放棄了海洋貿易的主導地位,歐洲使自己真正成為對世界文明的建構有決定性影響的現代化民族。而這就是西方海洋文明擴張史的理論概念源頭。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