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常規管理 提升教學質量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岔口聯校郝家莊小學 趙金福
【文章摘要】:學校管理千頭萬緒,抓好常規管理,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以人為本
《現代中小學教育管理教程》曾指出“學校管理是指學校的管理者通過組織協調全體師生員工,充分發揮人力、财力、物力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校内外的有利條件,高效地實現學校辦學目标的活動過程”。
要追求高層次的教育質量就必須要有高水平的科學管理。可以說,管理水平是辦學的關鍵。
在農村學校管理中,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學校管理經曆和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一、實施科學管理
科學管理是具體化了、細化了的目标管理和指标系統,崗位責任及總結檢查,評價和必要的協調,隻有做到上面所說的方面,才能充分發揮學校的人力、财力、物力、時間和空間的作用,才能夠減少矛盾,避免内耗,形成真正的科學管理,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堅持以人為本。
學校所有教職工都是管理的實施者,立足與發展他們的能力作用,發揮每一個人的特長,就是以人為本的思想核心。
1、嚴于律己,為人師表。
校長的權威來自于自律,而不是來自于權力。
我校是一所農村學校,規模比較小,師生數量也比較少,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不能因小而放松管理,特别是校長的自身管理更要嚴于教師和其它基層領導,為此,多年如一日,我率先垂範,以校為家,遲退早到,每周一直堅持周六回家,周日下午返校,在自己身體力行的影響下,所有教職工都能按時到崗,務實從教。隻有這樣,才具有說服力,才能起到表率作用,從而帶動廣大師生實現教育目标,創出最佳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
2、以誠待人,和諧合作。
尊重别人是以誠待人的重要表現。我經常和班子成員及教師促膝談心,互相溝通,以誠懇的态度,充分肯定他們的長處和優點,也推心置腹實事求是地指出他們的不足,老師們也願意把自己的心裡話向我敞談。這樣,長此已久,增進了相互間的了解,實現了工作中的默契配合。
3、以人為本,關注生活。
每位教師都有着極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都有一種積極的進取心和成就感。作為校長就應該對他們有所了解,為其提供方便,解決困惑;為他們的生活、學曆提高、普級評優等方面提供條件。
我校有幾名年輕教師,通過自考、國培等形式完成了大專、本科的進修,提高了學曆層次,增長了學識水平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在他們的進修過程中,學校盡可能為他們提供方便,從時間、資料費、旅差費等方面創設寬松的條件,讓他們感到領導的關心,學校的溫暖,工作熱情和幹勁倍增。還有一些年齡偏大的老教師,體弱多病。學校每到年節時,或遇到特殊情況,就主動走訪慰問,使老教師感到集體的溫暖,中年教師受到了鼓舞,進而提高了他們的工作效率。
為豐富住校教師的業餘生活,學校擠資在教師宿舍安裝有線電視、電腦,便于教師了解新聞,查閱資料,增添了住校如家的舒适感。
三、精細常規管理
1、将管理入微到“本子”上。
2、将管理入微到課堂上。
3、将管理入微到檢測上。
(一)常規管理内容要體現教育思想
1、思想上達成共識。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學校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理解:一個是現代的教育思想,一個是教師的個體思想,即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素質。常規教學管理,首先應是思想的高度統一,讓全體教師在思想上達成共識,然後再從行動上各方面加以規範、制約。有了思想上的共識這個基礎,才能使行政管理變成教師的自覺行動。
2、行動上樂于接受。
比爾?蓋茨說過:“一套管理模式的好壞,不在于它是否完善,評價它的最可靠的标準是它是否成為公司成員最樂于接受,最大限度地調動公司的潛力。”所以管理制度也好,管理模式也罷,最關鍵的是要全體教師樂于接受,能夠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這樣才能達到管理的目的。
我們在制定各種管理制度時,立足于全體教師能夠“做得到”這個基礎。隻有這樣,制度才能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脫離了這個基礎,管理制度成了“陽春白雪”,成了空中樓閣,再好的制度也是白紙一張。
(二)常規管理制度要與時俱進
對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的、動态的管理,沒有規章制度是不行的,有制度但不全也不利于科學有序的管理。在進行常規管理方面,我們結合學校實際,要求全體教師不折不扣地嚴格遵照執行《學校常規管理規範》,對一些不合時宜的規定進行及時修訂和補充。
(三)常規管理程度應精細入“微”
管理無巨細,入微方能活。在教學管理上,我認為“宜細不宜粗”,管理要細緻入微,才能顯示出管理的活力。
教學過程管理,必須抓到點子上,必須“無微不至”。稍有疏忽,就可能會使教學管理留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1、将管理入微到“本子”上。
這個本子,一個是教師的本子——教案本,一個是學生的本子——作業本。教師的本子,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過程的預設;學生的本子,一方面反映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情況,另一方面,則反映了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檢查态度。
在備課方面,我們嚴格參照岔口聯校出台的《教師發展性評價量化标準》執行。備課制度要求教案(學案)要做到“三兼顧、四備、一使用”:即兼顧課程标準和三維目标,兼顧教材和學情;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具,備學具;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這些規定是詳細的,但是不是落到了實處,關鍵就是平時對教師的本子進行檢查。我們的檢查是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形式,檢查結果,及時反饋,及時整改。
2、将管理入微到課堂上。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主陣地,是教學質量賴以提高的關鍵所在,常規管理必須緊緊抓住課堂不放,否則,差之毫厘,會謬之千裡。因此,聽課就是課堂教學管理的主要形式。
對課堂教學的管理:
一是對“量”進行管理。學校根據實際,要求校級領導每學期聽課不少于40節,教師相互聽課不少于20節。年終考核有量化考核。
二是對幾類課型進行管理:常見的課型有常規課、觀摩課、研究課、彙報課。常規課重點看教師教育觀念在教學中的體現情況,教育目标在教學中的達成程度,知識點在教學的落實情況,學生學習方法及應用是否科學等。聽課以後,及時評價、交流反饋、總結提升。
三是對聽課形式進行管理。聽課形式,我們采取預告式,即先通知授課人作好準備,如彙報課,示範課;推門課,即不打招呼,推門即聽。推門課的聽課對象,由兩種方法決定:一種是點名聽課,即要檢查、了解某位的教師的教學情況而進行的聽課,一種是抽簽式。抽簽法是聽課的年級、學科和授課人具有不确定性,含有随機抽查之意,也可以說對全體教師是“機會均等”。
3、将管理入微到考試上。
考試是對學生學習情況和知識的掌握、應用情況進行檢驗。考試要力求科學、真實、有效,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我們把科學地組織考試看成是對教學進行有效管理的一種重要形式。
我校測試以單元檢測、月檢測和期末檢測幾種形式進行。單元檢測由任課教師自己組織,月中測試由學校教研室組織,期末考試由聯校統一組織。每次檢測結束後,任課教師都要有針對性的評價反思,改進教學方法,也随之改變學困生和特長生的輔導培訓計劃。測試科目為數學、語文、英語、綜合(科學、品德與社會)四個學科。在檢測方面,倡導誠信,力求真實。通過對檢測的科學組織,成效比較顯著,深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廣泛好評。
四、積累主要收獲
1、常規管理宜“疏”不宜“硬”。
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質量,因此,宜多疏導,盡量少用強制措施的“硬”。如果一句話有十種說法,那麼在布置和檢查工作時,我一定會選擇既能讓大家樂于接受,又能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切實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的一種說法.
2、常規管理宜“引”不宜“罰”。
所謂“引”,是引導教師的努力方向和發展方向,讓大家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揚長避短,查漏補缺,而不應以處罰作為目的。
我們在制定有關制度時,“做什麼”嚴格按照岔口聯校教師發展性評價量化标準來制定,不任意拔高和降低要求。“怎樣罰”則慎之又慎。處罰的原則和目的是為了有效地促進工作,有效地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因此,處罰規定也要能夠施行,而且便于執行,不搞動辄“考核不合格”等不太切合實際的規定,或者不宜量化操作的規定。
3、管理方式宜“人文”不宜 “指責”
進行教學常規管理,是為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因此,在管理中,應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轉變工作方法為目标,所以,要盡量體現人文主義,實行人性化的管理。
在管理中,一旦發現教師存在的問題,是個别的,比較輕微的,則宜進行個别交談,指出問題,不适宜在大庭廣衆之中提出來批評。比如,發現有的教師批改作業有時比較粗糙,學生的錯誤沒有改正或沒有指出來,就要直接交談,指出問題,過後“回訪”。這樣,一方面照顧了教師的“面子”,對于被管理者而言,面子有時是自我價值的一種體現,有時通過面子也是對教師的一種激勵和鞭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也達到改進工作的目的。
常規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質量。常規管理,就是落實有關管理制度,通過各種制度、措施的落實,從而促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教學管理是動态的,無論采取何種方法,都要結合校情,結合師生實際,需要的是集思廣益,最後殊途同歸,于尋常中創非常。
校榮我榮,一榮俱榮。學校的管理者責任重大。隻有不斷的努力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适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才能适應教育教學工作的更高要求。
凝聚産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隻要我們精誠團結,各盡其職,各負其責,我們有信心有決心,也有能力把郝家莊學校辦成學生稱心、家長放心、教師舒心的教育樂園。
下一篇
惡性淋巴瘤效驗良方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