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灸順序
《千金方》記載:“凡灸當先陽後陰,先左後右,先上後下。”這說的是施灸的順序。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邊,後灸右邊。
也就是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依次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亂灸,如果不講次序,後灸頭面,往往有面熱、咽幹、口燥的後遺症或不舒服之感覺。
即便無此反應,也應當從上往下灸,這也和針刺取穴一樣,次序不亂,不會遺忘。
二少而精
不要急于求成,一次灸過多穴位,灸過長時間。調理某種疾病要嚴格按照要求去灸。日常養生灸,每次可灸2、3個穴位,一個穴位灸10-20分鐘。時間上有4種選擇:可以隔天灸或連灸2-3天停1-2天;或連灸3-5天停2-3天;切忌長期不停歇的一直灸,也不要想起來才灸一次。 (如治療急性病,突發疾病則一直灸到病好為止)
三封穴
艾灸完一個穴位一定要封穴,封好後再灸另外一個穴位......因為艾灸後穴位都處于開放狀态,經絡也處于通暢中,如果不把穴位及時封好,會造成寒氣更容易入侵,并順這經絡入侵更深,所以封穴尤為重要!每灸完一個穴位,都要進行封穴,以保證療效。
操作方法:艾灸完一個穴位後,輕輕拍打穴位周邊,然後用衣物遮住穴位,這樣就達到封穴的效果。
四治療總原則
治療原則:盛則洩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下陷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凡病屬虛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凡病實熱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凡病在上部者,肩俞、曲池、郄門、外關、内關、合谷皆可用。
凡病在下部者,環跳、陽陵泉、太沖、足三裡、三陰交皆可用。
預防一切傳染病,灸中脘、關元、足三裡。經常灸更妙。
凡病屬全身者,可取大椎、風門、身柱、腎俞、中脘、關元、足三裡。
五傳統有煙艾條
不喜歡艾煙的人群,可能會選擇無煙艾條或者電子艾灸。其效果真的不如傳統的艾條。
艾灸治病作用的主要機理之一正是來源于近紅外線這種具有超強穿透力光線的能量。上海中醫藥大學、複旦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曾做過實驗,發現有煙艾條産生近紅外的能量高于無煙灸條産生近紅外能量1000多倍!
另外,艾絨燃燒時釋放出的有機化學成分(俗稱藥氣),這些化學成分通過呼吸與皮膚被人體吸收,達到治病和調理的效果,脈脈艾灸提醒你無煙灸條主要是采用碳化的艾絨,在艾絨碳化過程中,艾絨中産生的有效有機化學成分早已釋放,因此用無煙灸條做艾灸時已經基本沒有燃燒艾絨時所産生的有效有機化學成分,其灸療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六艾灸火力
但這幾種情況會交錯存在,比如白苔,但有裂紋。白苔易大灸,而裂紋又不能大灸,此種情況需要個人憑經驗拿捏,脈脈艾灸提醒你需時刻注意艾灸期間舌苔變化情況,從而調整火力大小。
5、看大便:凡大便偏稀者,易用大火力艾灸。凡偏幹者,要小火力灸。大便偏幹怕熱者為熱秘,不易灸。偏幹而怕冷者,為虛秘,可以灸。
6、怕冷者,大灸,怕熱者小灸,慎灸。但怕冷,而氣血虧虛嚴重,陰陽兩虛者,不易大火力灸。雖然怕熱,但濕氣重者,也可大灸。
7、晚上無盜汗,可大灸,有盜汗,小灸
8、氣機沉重,不愛說話,少動者,可大火力灸。心神不定,話多,多動者,往往小灸
9、背部可大灸,腹部相對要小灸,上部易小灸,下部易大灸。
七避風保暖
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
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艾灸要想有好效果,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配合。不要覺得,反正艾灸能養生,能治病,我就可以熬夜,可以不注意飲食,可以随便亂來了。如果有這樣的想法,艾灸真的幫不了你。
艾灸時穴位打開、毛孔張開,一定要避風保暖,否則容易遭受二次風寒,有損健康。艾灸後一小時内不要喝涼水、碰冷水、洗冷水澡,這些常識很重要。有的人艾灸後吹了風,結果整整兩年不出汗,經中醫慢慢調理才好。
八陰虛火熱
陰虛火熱是艾灸最大的攔路虎,在古代是禁灸的。現在醫學證明,陰虛火熱可以灸,隻要掌握好方法。但是,非專業人群在自我艾灸時,一定要判斷好自己的體質,如果是陰虛火熱,又不懂得處理,艾灸很難深入,而且灸後會火上加火,出現更嚴重的發熱、口渴、皮膚瘙癢、便秘、流鼻血、盜汗加重、牙痛、耳鳴等症狀,自己會驚慌失措放棄治療。
所以,最好請中醫先滋陰清熱再行艾灸。一般陰虛火熱人群在艾灸治病時,往往最後要加上艾灸足三裡、太溪、湧泉等穴位引火下行,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
艾灸選用陳艾效果更好
古籍中關于陳艾記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葉也。”意思是說多年的慢性疾病需要用陳年艾葉來治療。《本草綱目》也記載:“凡用艾葉,須用陳舊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則易傷人肌脈。”
所謂陳艾,是指将采集後的新鮮艾葉,經過反複日曬後保存,在數年的儲存期間,艾葉會慢慢揮發掉一部分揮發油,散去了生艾的燥烈之性,此時的艾葉謂之陳艾。陳艾的特點是燃燒時火力溫和、煙少,燃燒後艾灰不易脫落,其溫熱之性能直透皮膚、肌肉深處,使人有舒适之感。新艾又稱青艾、生艾,揮發油含量高,燃燒時有生澀的刺激味道,煙霧大,艾灰易脫落而灼傷皮膚,且藥性猛烈,施灸時火力過強,灸感不适,缺乏滲透力,故艾灸時應選擇陳艾為佳。一般選擇2~3年的陳艾即可,5年或10年這樣太陳的艾葉或艾條,其藥效很多已經揮發掉了,治療功效不強。
此外,艾絨質量的優劣,可直接影響到施灸的效果。質量好、幹燥、存放日久的艾絨,施灸的效力大、療效佳,反之則差。不僅如此,劣質艾絨燃燒時火力大,易使人有灼痛感,難以忍受;含雜質較多的艾絨,燃燒時艾炷常會出現爆裂的情況。選擇艾絨、艾條治病,除了注意新、陳外,還應挑選雜質少、質優的艾絨。
陳艾是指艾葉制作方法與儲存的時間:每年的五月是采艾的最佳時期,将鮮艾葉經過反複的日曬夜露制幹後,再加以長時間的陰存來慢慢散去艾葉中過多的揮發油,已達煅去燥氣之功,如此加工之艾葉稱為陳艾。
熟艾是指艾絨制作方法與使用技巧:古法制絨與現在有天壤之别,過去要将陳艾置于臼内,經過上百上千次的反複搗捶篩檢,已達量變至質變,最後将陳艾葉制成軟似敗絮一樣的艾絨,為之熟艾,這是其一。
其二,生者化熟唯火之功,古灸之法均以小小的艾粒壯人,醫者施灸之時,必端坐凝神,将所需艾絨輕拿在拇指食指之間,意觀運氣二指,慢慢摩揉艾粒,直至兩指及艾粒間有溫熱之感發生,方能安艾引火施灸。摩而升溫,溫而熟艾,此乃是制艾施灸的大秘密啊。
幾年前和謝老的好友翟老探讨此秘密,老人家頭搖似鼓不信此事。我引日常吃面一事問他:手擀面條好吃,還是機制面條香?答曰,手擀面!為何?因制面機是機器無生氣,而人一團火氣,下功夫雙手揉面,故面早已熟了,所以香啊!
那麼怎樣将艾條熟之呢,很簡單,學會與艾條交流,給它一個信息,改變它的磁場,使用艾條之前,将它用雙手的掌心輕輕夾住艾條,慢慢搓動,同時凝神意觀,意到氣到,氣到火到,火到自能熟艾。感到勞宮穴溫熱此時之艾即為熟艾,再引火點燃艾條,此時灸火柔和有神,透穴循經,而不傷肌脈啊!
朋友們,趕快學着試一試吧--------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