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108糜爛性胃炎方.

糜爛性胃炎方

幽門螺杆菌所緻的糜爛性胃炎,診斷是很明确的,因為有纖維胃鏡及HP試驗陽性的支持。餘認為該患者久治不愈,是因難以耐受西藥的治療而已。患者所出現的惡心、嘔吐、飲食減退很可能是甲硝唑以及克拉黴素對胃粘膜刺激所産生的副作用,西醫從病源學角度出發做出很有針對性的治療,往往收效快捷,但也常出現缺乏個性化的不足,中醫則不然,着重在于辯證,有是證用是藥,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故有異病同治、同病異治之妙。

西醫認為:
胃糜爛和淺表性胃炎的治療原則是: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若有幽門螺杆菌感染則加用相應的抗生素治療。
胃糜爛并發的食管炎,大都是返流性食管炎。這種情況不用手術。治療主要從幾個方面:禁食煙酒辣等剌激性食物;以易消化的流汁半流汁飲食為主;平時少食生冷、甜食及容易産酸的食物;藥物治療:
1)胃動力藥物如嗎叮啉、胃複安;
2)抗酸劑如氫氧化鋁凝膠劑、氫氧化鋁片劑、複方氫氧化鋁、膠體次枸橼酸鈕;
3)抑酸劑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奧美拉唑、雷尼替丁;
4)胃粘膜保護劑:硫糖鋁
建議服用洛賽克10mg/次,2次/日;嗎丁啉10mg/次,3次/日。若仍無效,不妨服一些中藥配合調養。此外,切記胃病是三分治療七分養,戒煙酒,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暴飲暴食,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保持身心愉悅

中醫認為;
常見類型如下:
  
1.脾胃濕熱型
  胸脘痞滿脹痛,口苦口膩,納呆頭昏,四肢重滞,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滑。治療以清熱化濕為主。處方給予黃連溫膽湯加減:黃連6g、半夏10g、茯苓10g、積殼10g、米仁30g、石菖蒲10g、膽星10g、佩蘭10g、黃芩10g。方中黃連、黃芩、茯苓、石菖蒲、陳皮、甘草經國内以及日本學者研究均有殺滅幽門螺杆菌的作用。
  
2.肝胃郁熱型
  胃脘灼痛,痛勢急迫,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幹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治療以疏肝洩熱和胃為主。處方給予化肝煎合左金丸加減:蛇舌草30g、青陳皮各10g、白芍20g、甘草10g、山栀10g、黃連6g、吳茱萸2g。方中黃連、吳茱萸、蛇舌草、白芍、陳皮能夠殺滅幽門螺杆菌并抑制其繁殖。
  
3.肝氣犯胃型
  胃脘脹悶,攻撐作痛,脘痛連脅,緩氣頻繁,大便不暢,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舌苔薄白,脈弦。治療以疏肝理氣為主。處方給予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10g、白芍10g、川芎10g、香附10g、陳皮6g、積殼10g、甘草6g、郁金10g、木香10g、玄胡10g。方中柴胡、玄胡、白芍、陳皮、甘草、木香均有殺菌作用。
  
4、瘀血停滞型胃脘疼痛,痛有定處而拒按,或痛有針刺感,食後痛甚,或有胃出血,舌質紫暗或瘀斑,脈澀。治療以活血化瘀為主。處方給予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生蒲黃10g、五靈脂10g、丹參10g、砂仁5g、大黃10g、甘草10g、三七5g。方中三七、大黃、丹參、砂仁有殺菌作用。5.胃陰虧虛型
  
5.胃痛隐隐,口燥咽幹,大便幹結,舌紅少津,脈細數。治療以養陰益胃為主。處方給予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北沙參10g、麥冬10g、生地黃15g、枸杞子30g、當歸10g、川楝子10g、白芍10g、甘草6g、佛手10g、烏梅10g。方中烏梅、川楝子、當歸、白芍均有殺菌作用。
 
6.脾胃虛弱型
  胃痛隐隐,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泛吐清水,納差,神疲乏力,甚則手足不溫,大便糖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治療以溫中健脾為主。處方給予黃芪建中湯:黃芪20g、白芍10g、桂枝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棗3枚、半夏10g、陳皮10g、茯苓10g。方中黃芪、半夏、茯苓、甘草、白芍、桂枝有殺菌作用。
  隻要辨證正确,用藥得法,此病并非難以攻克,但是慢性胃炎的治療有一個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速殺菌、抗HP方面,中藥的療效尚不及現代醫學,但中醫治療可明顯改善症狀,并在改善粘膜血流,調節免疫,增加胃粘膜屏障,改善胃内生存環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7..理脾愈瘍湯消化性潰瘍、出血[組成]黨參15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砂仁8克,厚樸10克,甘松10克,劉寄奴15克,烏賊骨10克,生姜10克,元胡10克,炙甘草6克,大棗3枚。[功能]溫中健脾,理氣活血。
[主治]适用于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糜爛性胃炎等病。症見胃脘隐痛,喜暧喜按,餓時痛甚,得食痛減,腹脹嗳氣,手足欠溫,身倦乏力,大便溏薄,舌質淡暗,舌苔薄白或白膩,舌體胖大邊見齒痕,脈沉細等,中醫辨證屬于脾胃虛寒、氣滞血瘀者。
[用法]取冷水先将藥物浸泡30分鐘,用武火煎沸,再改文火煎30分鐘,取汁約150毫升,再将藥渣加水二煎。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溫服,以飯後兩小時左右服用為宜。[方解]本方以《傷寒論》小建中湯合《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四君子湯為基礎,通過臨床實踐加減化裁而成。用于治療因飲食生冷不節,損傷中陽,或久病脾胃陽虛,複加飲食寒冷所傷,中陽不振,虛寒凝滞,氣血不暢而成潰瘍者。方中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益氣健脾;桂枝、白芍、生姜、大棗配炙甘草調和營衛,溫中補虛,緩急止痛;砂仁、厚樸、甘松、劉寄奴、元胡疏肝和胃,理氣止痛活血;烏賊骨生肌斂瘡,制酸止痛。共奏健脾溫中、活血止痛、生肌愈瘍之效。
[加減]如潰瘍出血,大便色黑如柏油樣,加白芨10克、三七粉3克(分2次沖服)、黑地榆12克;如語言無力,形寒畏冷,四肢欠溫,加黃芪15-30克,甚者加附子10-15克;如嗳氣頻作,加丁香5克、柿蒂15克;如食少、脹滿,加焦山楂、神曲、麥芽各12克。
[按語]本方多香燥,易傷陰津,故于陰虛者不宜使用。對于脾胃虛寒者也應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8..胃痛方組成雲苓12g,白術12g,陳皮10g,法半夏12g,砂仁10g,藿香10g,麥冬12g,石斛12g,白芍20g,
香附15g,元胡12g,煅石膏20g,黃連10g,甘草10g意在運脾理氣、清熱養胃(水煎2次,取汁,分次服)。

9.糜爛性胃炎患者吃什麼呢?專家建議患者可以嘗試這樣的飲食,雞蛋殼焙黃研為細末,每次服6克,溫水送服,主治胃潰瘍。紅茶5克,放入茶杯中加沸水沖泡10分鐘,調入适量蜂蜜、紅糖飲服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對糜爛性胃炎的保健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10,溫熱的牛奶有利于胃病保健,牛奶250克,煮沸調入蜂蜜30克,溫熱飲用,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産後便秘。豆漿1碗,加饴糖15克,煮沸後晨起空腹服,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每日飯前1個香蕉(以未成熟者為好),這對糜爛性胃炎還有胃潰瘍等常見胃腸疾病有極好的保健作用。

11.何梅芳教授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對胃炎保健有效的食物:炒蛋黃粉。(取雞蛋0.5公斤,放水中煮熟,剝去蛋殼蛋白,取出蛋黃,用鐵鍋文火翻炒,直到冒油成咖啡粒狀,切忌炒焦發苦。每次兩枚,空腹食用,1公斤新鮮雞蛋為一療程。)蛋黃可醫治胃十二指腸球部漬瘍。對糜爛性胃炎的保健和治療也是極其有幫助的。
一定要禁煙,酒,咖啡,茶,生冷,辛辣食物.少吃含澱粉内的食物如:土豆芋頭粉絲粉條紅薯等涼粉,不要吃蘇打餅幹等,少食多餐,定時進餐,不要吃過于堅硬和不消化的食物.注意飲食啊,否則治療效果不好的啊.其他的都可以吃的啊.
治療淺表性胃炎伴糜爛,建議你采用中藥黑礬,黑棗,核桃仁,栀子,當歸,砂仁,厚樸,三棱,穿山甲,寸曲,麥芽,上甲,下甲,紅花,海南沉,鐵膽粉,蜂膠,蜂蜜,蜂蠟治療;這些專治胃病傳統中藥組方獨到,能夠促進糜爛面愈合,增加胃粘膜屏障,消除發病根源,從而消除燒心,胃痛等一系列不适症狀,愈後不複發.

12.黃芪30—60克,蒲公英15—45克,生姜3片(幹姜5—10克),半夏10克,黃連10—15克,黃芩10—20克,黨參10—45克,甘草3—10克,大棗3—5枚。加減變化:熱偏盛者加大蒲公英、黃芩、黃連用量;氣虛偏重者加大黃芪、黨參、甘草用量;氣虛寒盛者加幹姜、大黃芪、黨參用量。水煎服,日1劑,10天為一療程

13.治糜爛性胃炎偏方:
A:将羊油在鍋裡熬化(可将熬好的羊油放在搪瓷缸子裡儲存,用時取1寸左右大小即可),加适量紅糖,涼到不燙時趁熱喝下,2—3分鐘即可見效,而且效果很好。
B:黃芪30—60克,蒲公英15—45克,生姜3片(幹姜5—10克),半夏10克,黃連10—15克,黃芩10—20克,黨參10—45克,甘草3—10克,大棗3—5枚。加減變化:熱偏盛者加大蒲公英、黃芩、黃連用量;氣虛偏重者加大黃芪、黨參、甘草用量;氣虛寒盛者加幹姜、大黃芪、黨參用量。水煎服,日1劑,10天為一療程。治療前後胃鏡檢查。

14.:黃蒲瀉心湯)
  方藥:黃芪30~60克,蒲公英15~45克,生姜3片(幹姜5~10克),半夏10克,黃連10~15克,黃芩10~20克,黨參10~45克,甘草3~10克,大棗3~5枚。
  加減變化:熱偏盛者加大蒲公英、黃芩、黃連用量;氣虛偏重者加大黃芪、黨參、甘草用量;氣虛寒盛者以幹姜易生姜且加大黃芪、黨參用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0天為1療程。治療前後檢查胃鏡。 功效主治:辛開苦降,寒熱并用,益氣和胃,清熱除腐。主治急性糜爛性胃炎。
 療效:《福建中醫藥》報道,用此方治療78例,男48例,女30例;年齡18~72歲。均接受本方治療1~2療程,結果:痊愈(用藥l療程臨床症狀、體征消失,8~15日胃鏡複查糜爛面消失)52例;有效(用藥1~2療程臨床症狀、體征消失,停藥1周内胃鏡複查糜爛面消失或明顯修複、縮小)2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4%。

15.以枳實消痞丸為主加減
枳實消痞丸系金元時代明醫李東垣所創,“治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食。”原方為丸劑,我經多年探索,用本方加減做湯或濃縮加工做丸散劑,治療慢性胃炎,效果很好。
枳實10-12g黃連10-20g生姜6g半夏10g厚樸10-15g人參10-20g炙甘草6g白術10-15g茯苓10g麥芽15g
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見胃痛、胃脹、痞滿、嗳氣、嘈雜、泛酸、惡心、食欲不佳等症狀者均可用本方辨證加減治療。
虛寒者,減黃連加砂仁、吳茱萸;肝胃不和者,合柴胡疏肝散;肝火犯胃者,合金鈴子散加黃芩;胃氣上逆明顯者,加蘇梗,肝膽火甚者,加柴胡、黃芩;腸腑濕熱者,加木香;用量可按寒熱虛實增減。

病曆舉例
張學伍,男,35歲,因胃脘脹痛,嘈雜于2003年3月8日就診。自述患慢性胃炎10餘年,時輕時重,這次複發并加重4月餘,多方治療無效。現覺胃脘脹痛明顯,食後加重,伴嘈雜嗳氣,輕度惡心,大便秘結,疲乏氣短。胃鏡提示:胃體部粘膜紅白相間,以紅相為主。胃窦部粘膜充血、水腫,可見糜爛和滲出。查:患者消瘦,面色無華。中上腹壓痛。舌苔厚稍黃,脈沉稍弦。西醫診斷:慢性淺表糜爛性胃炎。中醫辨證:脾虛積滞、胃氣上逆。中醫治療:健脾消積,和胃降逆。
處方:
枳實(膚炒)12g黃連(吳茱萸水炒)12g生姜6g半夏(姜炙)10g厚樸(姜炙)10g人參10g炙甘草6g白術(土炒)15g茯苓10g炒麥芽15g蘇梗12g黃芩8g瓜蒌12g陳皮10g6劑,每日1劑,水煎服。
囑:戒煙酒,忌辛辣。
二診:2003年3月14日,自述胃脘脹痛減輕,食欲好轉。原方加砂仁8g,減黃連4g,連服18劑。
三診:2003年4月6日,自述胃脘脹痛、嘈雜嗳氣基本消失,惡心消失,精神食納好轉。原方增減服2月餘,諸症消失,精神食納轉佳。随訪2年正常。

許紅容,男,46歲,内蒙古烏海市人,5005年8月8日,因慢性胃炎、膽囊炎複發,胃脘脹痛網上述診。
患者慢性胃炎、膽囊炎、膽結石反複發作12年,時輕時重。本次1月前複發,多方治療不見好轉,現覺胃脘灼熱,脹痛明顯,痛及胸脅,伴厭食惡心,嘈雜嗳氣,心煩頭昏,便秘尿黃,口幹口苦,舌苔厚膩而黃。胃鏡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中醫辨證:肝胃不和,合并肝膽濕熱。中醫治療:疏肝和胃,清利濕熱。
以枳實消痞合柴胡疏肝散為主:
枳實(膚炒)12g黃連10g生姜6g半夏(姜炙)10g厚樸(姜炙)10g黨參10g炙甘草6g白術(土炒)15g茯苓10g
炒麥芽15g柴胡12g枳殼10g白芍10g川芎8g香附15g黃芩10g瓜蒌12g6劑,每日1劑,水煎服。囑:戒煙酒,忌辛辣。
二診,2005年8月15日,諸症減輕,胃脘灼熱及心煩頭昏基本消失,口苦基本消失,食納較前好轉。
原方去黃芩,照原法再服6劑。三診:2005年8月22日,胸脅疼痛、嗳氣、嘈雜及惡心消失,口苦消失。胃脘脹痛大減,飲食轉佳。枳實消痞精選,部分濃縮,加工散劑900g,每次10g,每日2次,間斷服用近2月,諸症消失。

2.糜爛性胃炎食療

慢性胃炎的飲食治療
1.注意食用具有營養的食物。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機體的各種營養素充足,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對貧血和營養不良者,應在飲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質和血紅素鐵的食物,如瘦肉、雞、魚、肝、腰等内髒。高維生素的食物有深色的新鮮蔬菜及水果,如綠葉蔬菜、西紅柿、茄子、紅棗等。每餐最好吃2--3個新鮮山楂,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2.注意食用酸堿平衡。當胃酸分泌過多時,可喝牛奶、豆漿、吃饅頭或面包以中和胃酸,當胃酸分泌減少時,可用濃縮的肉湯、雞湯、帶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要避免引起腹部脹氣和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如豆類、豆制品、蔗糖、芹菜、韭菜等。當患有萎縮性胃炎時,宜飲酸奶,因酸奶中的磷脂類物質會緊緊地吸附在胃壁上,對胃粘膜起保護作用,使已受傷的胃粘膜得到修複,酸奶中特有的成分乳糖分解代謝所産生的乳酸和葡萄糖醛酸能增加胃内的酸度,抑制有害菌分解蛋白質産生毒素,同時使胃免遭毒素的侵蝕,有利于胃炎的治療和恢複。
3.當口服抗菌素治療某些炎症性疾病時,應同時飲用酸奶,即補充了營養,又避免了抗菌素對人體産生的副作用,因為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杆菌,可以使抗菌素藥物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現象重新獲得平衡,同時保護了胃粘膜。
2)胃痛的中醫飲食治療
胃痛,中醫稱為胃脘痛,屬于消化系統疾病。引起胃脘痛的主要原因有:病邪犯胃,感受外寒;過食生冷或肥甘厚味,或暴飲暴食等;憂思惱怒,氣郁傷肝,肝失疏洩,氣逆犯胃;再者是飲食、勞倦等因素久傷脾胃,導緻中氣不足、脾胃虛寒。中醫按“辨證施治”的原則,對不同病症治法各異,可根據病情選方治療。
1.取鮮姜3--5片,紅糖适量,以滾開水沏泡,趁熱飲服,服後取微汗。适用于寒氣犯胃的胃痛。
2.用大蔥3--4段,生姜3--5片,白胡椒面适量,以開水沖泡;或于火上煮蔥、姜片刻,服時可加少量食鹽調味,再放胡椒面,趁熱飲湯。适用于因感受寒涼的胃痛。
3.取粳米100克,牛肉松25克(或其它肉松)。将粳米用常法煮粥,加入肉松調勻,趁熱用食。适用于脾胃虛寒所緻的胃痛。
3)急性胃腸炎的中醫飲食治療
急性胃腸炎是胃腸粘膜的急性炎症。多發于夏秋季節。以上吐下瀉、脘腹疼痛為主要臨床症狀。在中醫屬于嘔吐、洩瀉範圍,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系受暑濕之邪或貪涼感受寒濕,過食生冷肥膩,以緻損傷脾胃,運化失常而緻病。
1.取鮮藕1000--1500克洗淨,開水燙後搗碎取汁,用開水沖服,每天2次服完;或用去節鮮藕500克,生姜50克,洗淨剁碎,用消毒紗布絞取汁液,用開水沖服。
2.用粳米60克,砂仁細末5克,将粳米加水煮粥,待熟後調入砂仁末,再煮沸1--2開後即可,早晚服用。
3.取鮮土豆100克,生姜10克,榨汁,加鮮橘子汁30毫升調勻,将杯放熱水中燙溫,每日服30毫升。
4.用玉米芯750克,黃柏6克,幹姜6克,共研細末,每日3次,每次3克,溫開水送服。
5.取綠茶、幹姜絲各3克,沸水沖泡,加蓋浸30分鐘,代茶頻飲,每日數次。
6.用白扁豆60克,略炒研粉,藿香葉60克,曬幹為末,混合為散。每次10克,每日4--5次,姜湯送下。
7.取車前子30克,紗布包,加水500毫升,煎餘300毫升,去渣,加粳米稀飯湯,分2次溫服。
8.用蔥白适量,搗碎炒熟,放肚臍部位,用膠布固定暖臍。每日1--2次,連用數日。

16.糜爛性胃炎處方: 烏賊骨粉、白芨粉
用法:烏賊骨粉與白芨粉拌勻。晨起時,空腹服用3-5克。堅持每天吃,直到吃好為止。

17.保健藥膳

①仙人掌豬肚湯
仙人掌30-60克,豬肚1個。将仙人掌裝入豬肚内,人鍋加适量水,以文火炖至熱爛。飲湯,食豬肚。
功效行氣活血,健脾益胃。适用于氣滞血瘀,胃痛年久不愈等症。

②包心菜粥
包心菜500克,粳米50克。先将包心菜水煮半小時,撈出菜後,入粳米煮粥。溫熱服,每日服2次。
功效緩急止痛。适用于胃部急痛。

③土豆粥
新鮮土豆250克(不去皮),蜂蜜适量。将土豆洗淨、切碎,用水煮至土豆成粥狀即可。服用時加蜂蜜。每日清晨空腹食用,連服15日。功效緩急止痛。适用于胃脘隐痛不适等症。

④胡椒蔥湯
胡椒粉2克,蔥白3克,姜6克。先燒開水,下姜、蔥白,煮沸而成姜蔥湯。用熱姜蔥湯,送服胡椒粉,或将胡椒粉放人姜蔥湯中即成。胃痛時将湯熱飲即可緩解。功效暖胃行氣止痛。适用于胃寒痛症。胃熱痛者忌服。

⑤桂皮山楂湯
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紅糖30克。先用水煎山楂肉15分鐘,後入桂皮,待山楂肉将熟熄火,濾汁人紅糖,調勻即可,趁熱飲服。功效溫胃消食止痛。适用于胃脘痛症。

19.大葉紫珠30克、海螵蛸30克、石斛15克、枳殼12克、厚樸15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郁金12克、雞内金6克、牛膝15克、丹參15克、遠志10克、延胡索12克、地龍12克、蒲公英15克、紅内消10克,五碗水煎取一碗溫服或把以上中草藥制成藥粉每次服三錢!

20.治療慢性糜爛性胃炎的小偏方主治:疣狀胃炎(又稱痘疹樣胃炎、慢性糜爛性胃炎)氣虛瘀滞型。治療30例,治愈6例,顯效12例,有效7例,無效5例。試試治療消化系統偏方的神奇療效。
  處方:丹參20克,木香、砂仁各5克,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及10克。氣滞為主,症見胃脘脹痛、嗳氣頻頻者,方加元胡、川楝子各10克,郁金、香附各6克,佛手、徐長卿各9克;痰濕為主,症見脘痞嘔惡,食欲不振,苔膩者,方加浙貝母、茯苓各12克,蒼術、厚樸、陳皮各6克;血瘀為主,症見病程日久,痛處固定、痛如針刺,入夜尤甚,舌紫暗、脈弦澀者,方加三七9克,當歸、赤芍、三棱、莪術各10克。上藥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主治:疣狀胃炎(又稱痘疹樣胃炎、慢性糜爛性胃炎)氣虛瘀滞型。 療效:治療30例,治愈6例,顯效12例,有效7例,無效5例。

21.黃芪30~60克,蒲公英15~45克,生姜3片(幹姜5~10克),半夏10克,黃連10~15克,黃芩10~20克,黨參10~45克,甘草3~10克,大棗3~5枚。
加減變化:熱偏盛者加大蒲公英、黃芩、黃連用量;氣虛偏重者加大黃芪、黨參、甘草用量;氣虛寒盛者以幹姜易生姜且加大黃芪、黨參用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0天為1療程。治療前後檢查胃鏡。功效主治:辛開苦降,寒熱并用,益氣和胃,清熱除腐。主治急性糜爛性胃炎。
《福建中醫藥》報道,用此方治療78例,男48例,女30例;年齡18~72歲。均接受本方治療1~2療程,結果:痊愈(用藥l療程臨床症狀、體征消失,8~15日胃鏡複查糜爛面消失)52例;有效(用藥1~2療程臨床症狀、體征消失,停藥1周内胃鏡複查糜爛面消失或明顯修複、縮小)2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4%。

22.消炎護胃飲

【來源】王興華,《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炒黃芩10克,川黃連3克,青木香6克,蒲公英30克,姜半夏10克,雲茯苓、薏苡仁各30克,生甘草5克,參三七粉10克。

【用法】每日1劑,将前8味藥置容器中,加冷水浸泡半小時後煎煮。水煎兩次,取汁300~360毫升,每日早、中、晚各服100~120毫升,并沖參三七粉(約3克多)。

【功用】清熱化濕,消炎護胃。【主治】糜爛型胃炎、十二指腸炎。

【療效】屢用屢驗,多獲良效。

23.糜爛性胃炎

患者,張某,女,52歲,湖北十堰人,四四廠家屬
胃痛五年餘,加重一周。
患者五年來,胃脘部疼痛,時重時輕,吃酸、辣刺激物後立即加重,伴返酸,惡心。曾3次做胃鏡檢查,報告為胃食管返流 病 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住院系統治療半月後,症狀控制,不出一月又複發,由于家庭經濟拮據,常吃法莫替丁和阿莫西林控制,最近一周疼痛加重,影響夜晚休息,故來就診;就診時身體消瘦,慢性病容,口中氣味較重,不時嗝逆,舌質暗,苔黃,舌根白;切脈:右寸關浮滑,左關郁澀。
診斷:胃脘痛(肝胃不和,胃失和降,寒熱錯雜)
分析:“胃以降為和”,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則伴泛酸嗝逆。修複胃的“降”之功能,才能根本上解決胃病;然,見胃治胃,當屬下工。土之健運,靠木來疏通。此病當調節肝膽疏洩功能和胃之降氣功能,方能徹底治愈。
治法:疏肝和胃,調和寒熱
方藥:自制胃炎散
柴胡50 枳實50 赭石30 黃連50黃芩50幹姜50延胡索50海硝50白及50浙貝50 共為細分,每次8克,每日三次。七天一療程。
療效:病人服用一療程後,過來取第二療程的藥,胃已不痛,無返酸,大便每日兩次,矢氣較多。服用兩療程後,病若失,飲食增加。半年後碰面,身體微胖,判若兩人。

治糜爛型胃炎(胃脘痛)秘方

62.1 消炎護胃飲

【來源】王興華,《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炒黃芩10克,川黃連3克,青木香6克,蒲公英30克,姜半夏10克,雲茯苓、薏苡仁各30克,生甘草5克,參三七粉10克。

【用法】每日1劑,将前8味藥置容器中,加冷水浸泡半小時後煎煮。水煎兩次,取汁300~360毫升,每日早、中、晚各服100~120毫升,并沖參三七粉(約3克多)。

【功用】清熱化濕,消炎護胃。

【主治】糜爛型胃炎、十二指腸炎。

【療效】屢用屢驗,多獲良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