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孩子成長的是學業,從懵懂幼童到彬彬少年,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整整十二年學業,面對如此漫長的過程,總有一些孩子會産生厭學情緒,還沒有經曆成長的孩子,會想要逃離學校。
面對孩子不想上學的情況,家長們總是會想盡各種辦法,苦口婆心的勸導,講盡各種道理,希望孩子在一夜之間明白所有事情。
但是還沒有太多人生經驗的孩子,隻會對父母的勸導感到厭煩,很難體會父母的用心良苦,請各位家長們不要隻懂得苦口婆心地勸了,看看哈佛校長的建議,多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第一個地方:旅遊景點——讓孩子打開對世界的眼界哈佛校長認為:孩子由于經曆的事情有限,充滿了對外界和未來的幻想和不安,但是并不知道如何面對将要到來的未來,這時候就應該帶多帶孩子出去旅遊,讓孩子大開眼界。
當孩子走出去大開眼界後,會對社會、對未來、對自己有了更深入地體驗,這才能讓孩子更加有勇氣面對未來,同時也會給自己更準确的定位和目标。
鄰居張先生是一個旅遊愛好者,曾經環遊過中國各個地方,張先生的兒子小彬十六歲剛剛上高中,卻突然開始進入叛逆期,對高中學習出現抵觸情緒,還與父母之間總是發生沖突。
面對和兒子又一次的争吵,張先生想起小彬小時候與自己一起分享旅遊趣事,親密無間的樣子,毅然決然的做出了一個決定,張先生決定為自己和兒子都請一個長假,帶小彬一起去中國的各大旅遊景點遊玩。
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一萬卷書可以了解這世界上有什麼,而走一萬裡路可以讓這些知識,真正化為自己的感悟,改進自己的思想。張先生希望通過行萬裡路的方式,開拓孩子的眼界,增長孩子的見識,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張先生帶着兒子小彬開始了自駕旅行,父子倆一起去了重慶攀登獨特的山中城市,去廣東感受特色的嶺南文化,去雲南領悟大自然的魅力,去新疆感受大草原的壯闊,再回到北京品味自然與人文的獨特交融。
旅行結束後,張先生考慮了良久,最終對兒子說:如果兒子想繼續學習,那就回到校園;如果兒子不想學習,那也沒有關系,兒子有什麼興趣,張先生都會全力支持,隻希望兒子将來能擁有一技之長就好了。
然而兒子的反應卻出乎張先生的預料,兒子笑着對張先生說:“我還是很想讀書的,我願意繼續學習,并且我以後會更加用功的學習!”
正如哈佛校長所說:一個孩子隻有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能對世界有更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懂得學習的重要性。第二個地方:大學校園——讓孩子看到學習的重要孩子對外界的接觸都比較少,無法想象到校門外的世界有多大,所以就會不想努力,導緻出現孩子不想上學的情況。
哈佛校長建議: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全國各地,厲害的大學看一看,讓孩子知道在他們之前,有多少優秀的孩子經過自己努力的學習,進入了頂尖學府深造,未來還會擁有更多優秀的機會。
家長帶孩子到這些大學,可以去感受到科學的氛圍,還有大學老師豐富的文化知識儲備,大學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地方,在這個人才的培養搖籃裡,孩子可以感受學習對于未來的的重要性,以及不學習會給未來生活帶來的壞處。
家長們多帶孩子去大學校園,由此孩子們就會受到大學學習氛圍的感染,面對優秀的學習前輩,樹立自己的前進目标,并且孩子們會為了實現這個目标不斷努力,重燃起對學習的熱情,向着自己期望的目标一步步的前進。
第三個地方:遊樂園——讓孩子在勞逸結合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哈佛校長:玩樂是孩子的天性,玩與學習并不是一件沖突的事情,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遊樂園玩,勞逸結合的學習。
有些父母讓孩子覺得,學習與玩是沖突的,學習隻會感到痛苦,這些父母因為孩子要學習根本不陪孩子玩耍,每天都隻跟孩子聊學習,隻會讓孩子更加不想上學。
其實家長可以偶爾帶孩子去遊樂園去玩,不管孩子學習有多少,勞逸結合才是學習的正确方式。家長們應該懂得,無論父母有多期盼孩子成才,也不能拔苗助長,應該給予孩子一些放松的玩樂時間。
隻要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童年的快樂和美好時光,孩子學習時才能夠充滿快樂,不會對上學這件事情,有太大的抵觸情緒。
當家長們面對孩子不想上學的情況,不要再急于用蒼白的語言來勸導,多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讓孩子們自己産生對學習的興趣。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希望家長們都能夠學習正确的教育理念。
下一篇
東南亞旅遊多少錢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