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7月19日,随着巨大的轟鳴聲,天京城牆出現長達數十丈的缺口,圍城湘軍蜂擁而入,太平天國首都在這一天宣告淪陷。
天王洪秀全于此前一個月已病重身亡,城破之後,趁混亂之際,太平天國實際的最高軍事将領,忠王李秀成冒死率領殘存的一千餘人,保護幼天王洪天貴福殺出重圍。
負責斷後的李秀成随即被追兵沖散,又因其将座下良駒換予幼主,所騎驽馬不善馳騁,最終落于湘軍之手,并于8月7日不幸遇害。
忠王李秀成
前隊衆人相對安全,依然護送幼主,一路南下,希望絕地求生。
國都被破,太平天國已然名存實亡,但帝國名義上的繼承人洪天貴福幸免于難,無疑給了逃亡衆人莫大的安慰和希望。
而且雖然在天京城下的決戰中輸得一敗塗地,但太平軍并非完全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天京之外,還有分散各處的數十萬人馬得以保存。
其中,原屬英王陳玉成麾下的扶王陳得才,聽聞天京被圍,星夜兼程從西北率二十萬大軍來救,雖然山水阻隔未能及時抵達天京,但這樣一支軍隊絕對是不容小觑的有生力量。
而遠離天京主戰場的浙江,侍王李世賢實力未受太大影響,擁兵亦達二十萬之衆,而且比起此時遠在湖北的扶王,侍王的地盤不僅距離更近,而且沿途并無重兵把守,逃亡相對容易。
風雨飄搖之中,近在咫尺的侍王李世賢,成為了整個太平天國和此時南逃衆人最後和最大的希望所在。
三号人物——侍王李世賢李世賢是忠王李秀成的堂弟,18歲時便跟随其兄長加入了太平天國。
在太平天國前期,名将輩出,衆星閃耀,不僅資曆尚淺的李世賢,就連其兄李秀成都沒有太多表現的機會。
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因洪楊内讧而演變的血腥屠殺,導緻太平天國前期重要将領幾乎損失殆盡,面對“國中無人、朝中無将”的危急局面,天王洪秀全啟用之前的“五軍主将制”,包括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在内的多名年輕而優秀的将領,終于獲得了的統兵領将,鎮守一方的機會。
1859年秋,這批在戰火中成長的年輕将領,因各自不同的功績而紛紛被冊封為王。
其中,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逐漸成為太平天國後期最著名的軍事将領,号稱太平軍雙璧。
英王陳玉成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國後期,帝國已呈現分崩離析之勢,手握重兵的諸王,紛紛按勢力範圍劃分地盤,其中英王勢力主要集中在前線安徽一帶,忠王李秀成則在後方以蘇州為核心,建立起龐大的蘇福省。
而不顯山不露水的李世賢,背靠浙江富庶之地,手握廿萬精銳之兵,俨然成為繼英、忠二王之後,太平天國當時最有實力的“諸侯王”。
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從天京城南逃的一衆大小官員,簇擁着少不更事的幼天王洪天貴福,一路狼狽逃竄,先經廣德暫時停留,後又抵達浙江湖州。
逃亡的路上,各地将領聞知幼主行蹤,紛紛來投,抵達廣德當日,昭王黃文英就趕了過來,幾天後,幼主的叔父洪仁玕、洪仁政也帶着吃的穿的從湖州趕來。
而在湖州,洪仁玕以幼天王的名義下诏,告知身在江西撫州的侍王李世賢,做好迎駕的準備,而當一行人滿懷希望的來到撫州,救命稻草李世賢卻早已不知所蹤了。
此時勢力最為強大的侍王李世賢為什麼沒有迎護落難來投的幼天王一行呢?
嚴格意義上來說,作為後起之秀的李世賢,與天京城中的洪秀全父子其實并沒有太多的交集
李世賢雖然在天京城建有王府,但常年在外征戰的侍王,幾乎沒有怎麼居住,家眷也都在浙江“行府”安頓。
李世賢對太平天國的忠誠,完全來自于堂兄忠王李秀成,在天京被圍期間,就屢次勸說兄長,另起爐竈。
而現在天京城破,忠王被俘身亡,從情感上來說,要侍王接納沒有什麼感情基礎的幼主,也确實有些強人所難。
即使抛棄情感因素,如果幼天王真的來投,那麼李世賢必然成為風口浪尖上的,毫無疑問會成為清軍重點打擊的對象。
此時帝國已分崩離析,僥幸在外的将領人人自危,成為“圍剿”的焦點并不是明智之舉。
太平天國大勢已去,忠誠的前提是要先想辦法活下來,這也是當時許多和李世賢一樣的諸侯王排斥幼主的共同原因。
逃過清軍圍剿,卻亡于同胞暗害1864年7月,雖明知天京已然陷落,忠心可嘉的扶王陳得才仍然矢志不移,繼續發兵東進。但扶王所部雖有二十餘萬衆,但因缺乏訓練,再加上遠道饑疲,故戰鬥力大受影響。
10月,扶王在霍山黑石渡與僧格林沁部進行決戰,大敗虧輸而軍心渙散。所部馬融和、範立川紛紛率衆投降清軍。
二十萬大軍轉瞬土崩瓦解,扶王自知大事難為,仰藥自盡。
而此時侍王已經率領汪海洋、陸順得等将領由江西輾轉南下來到福建,同時在當地打出“複興太平天國”的旗号,一時之間四方響應,從者如雲。
李世賢部在閩南得到了短暫的修整,并一度建立起以漳州為中心的強大根據地。
但好景不長,随着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督師福建,閩南的戰局發生了轉變。
左宗棠
1865年5月,雙方于漳州接戰,李世賢不敵,請援康王汪海洋未至,侍王無奈撤退,福建清軍猛烈追擊,太平軍一路奔逃。
5月26日,清軍大敗李世賢等部于永定之塔下,侍王所部幾乎全軍覆沒,李世賢僅以身免。夜半凫水渡河,“割去須發,逃匿山中”。
相反,康王汪海洋部在這一短暫時期,軍事發展卻比較順利。輾轉湖南、江西、廣東,兵力也得到了加強。
8月,一路潛藏行蹤的侍王李世賢來到廣東鎮平康王汪海洋屬地,意欲投靠。
而當汪海洋看到李世賢出現在面前時,心中頓時大呼不妙。
汪海洋原本隸屬忠王李秀成部,和李世賢并無上下級的從屬關系,隻因天京城破後大勢所趨,因而跟随侍王一路南下。
而兩人因為戰略部署,兵員的借還等問題多次發生分歧,導緻汪海洋諸多不滿。
而如今侍王雖然隻身投靠,但以李世賢在太平軍中的威望和地位,汪海洋不得不擔心搶班奪權的事情發生。
另外,侍王兵敗永定,汪海洋以為李世賢已經戰死,斬殺了李部前來投靠的李元茂(李世賢族叔),此時侍王“死而複生”,汪海洋深恐遭其報複。
随後,汪海洋借為兒子滿月設宴,乘李世賢酒醉未醒,派人夜間将其刺死。
可憐侍王李世賢,也算太平天國一代名将,躲過了清軍的圍剿,卻在不明不白中死于同胞的毒手。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