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赢的時代,勝出靠的是專業,我們需要掌握一套“專家成長路徑”,在自己的領域中成為專家!職場中,有些人成長得很快,短短幾年就能獨當一面,做事有成效,成為自己領域的專家,升職加薪從不缺席;而有些人成長速度不快,四五十歲還幹着基層的工作。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差異?通過對自身和身邊人的成長路徑剖析,我發現,專家的成長路徑大緻可以分為以下兩個階段:第一階段:
鍛煉通用能力,成為能手。第二階段:
建立知識體系,成為專家。l
01.鍛煉通用能力,成為能手想要在任何領域成為專家,最初時期需要不斷鍛煉通用能力,如
邏輯與框架能力、演講能力、方案輸出能力等,這些能力
越早鍛煉,收益越大,最好能在30歲之前打下堅實基礎。在這裡重點闡述邏輯與框架能力,它可以讓你的努力事半功倍。
如果一個人從事一份工作,就能将為這份工作歸納總結出一套方法論,并複制到整個部門,提高整個部門的運轉效率,那麼這位員工的價值必定很大。
想要為工作總結一套方法論,就需要具備邏輯與框架能力,它包含歸納總結、邏輯推理、框架梳理的能力。
一、歸納總結能力我職業生涯第一次蛻變就是由我一次歸納總結導緻的。當時我剛畢業,我的直接領導是一位能力很強、要求很高的人,他帶着我做了兩次項目,就要求我能獨立完成類似的項目,這對當時的我來說,非常困難。當我第一次嘗試獨立完成類似的項目時,推進過程中可謂是漏洞百出,犯了很多錯誤,結果被領導罵得懷疑人生了。重壓之下,我開始不斷學習,并嘗試着歸納自己的工作内容,找找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這一次歸納總結,我歸納出項目推進的流程,并總結出每個流程中需要做的工作,同時自己之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變得很清晰起來。從那以後,我的工作越來越順,這也激發了我對通用能力的探索和梳理。
沒有歸納總結能力的人,處理工作時很容易犯低級錯,即使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中;
有歸納總結能力的人,可以很快掌握新領域的工作套路,迅速成為工作能手。介于篇幅問題,歸納總結能力,在很多文章中都有,在這裡就不詳細闡述。
二、演繹呈現能力演繹和歸納是對應的概念,相信很多人都有接觸,在通用能力之中,我們需要掌握演繹法的三種應用。
(1)細化式演繹:一項工作,
領導或客戶提了一個大的要求,需要我們思考如何細化落地,将其落地成為具體的方案、産品、行為、制度等,讓大家一看就明白,可以遵循着去做,這就是細化式演繹。
細化式演繹,就是将大而泛的東西具體化,讓你的思維更貼近實際,讓你提的觀點更具操作性。
(2)追問式演繹:相信大家都聽過“五個為什麼”,要解決一個問題,可以通過問多個為什麼,深挖問題形成的真正原因,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追問式演繹就是通過追問不斷地對過程結果進行深度演繹,直到找到根源答案。在使用追問式演繹,需要注意三點:
第一,追問要圍繞主題。圍繞一個主題去深究,才能在最短時間内挖掘出根本原因。
第二,追問要構建場景。在追問的時候要一邊問,一邊在大腦中構建問題的場景,在場景中演繹出新問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問題。
第三,追問要有結構、有順序。我們很多人在追問的過程中,都是想到啥問啥,結果就會出現,談這個話題時,經常問上一個話題的問題,讓談話進展很不順利。有結構、有順序的談話,不僅能提高談話的效率,還能給人更專業的感覺。
三、框架梳理能力當你已經歸納出工作内容,并推演出工作内容、流程中存在的問題,那麼你就可以嘗試着梳理框架,整理出這份工作的方法論。什麼是方法論,或許大家會覺得我們離它很遠,其實并不是這樣。
方法論其實就是為實現某一目标而采取的途徑、方式和步驟等,采用這個方法論,我們可以高效、高質量地把事情完成。例如,寫PPT的方法論,就是将PPT快速、高效地寫完,并達到目标。
方法論可以很簡單,比如流傳很久的5W2H等,就是一個方法論。
方法論可以彌補經驗的不足,當我們面對從未做過的事情的時候,掌握方法論就等于站在前任的肩膀上解決問題。l
02.建立知識體系,成為專家擁有通用能力,隻能讓你成為企業内的骨幹,但想要成為該領域的專家,那就需要聚焦某一領域,
梳理該領域的知識體系,洞察行業發展的格局,才能成為企業内重要級人物。
一、如何建立知識體系搭建知識體系,需要大概分兩大步驟:單一知識學習和體系構建。
單一知識學習,是構建知識根基地的過程。
在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中,不能貪多求快,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從精通的一個小領域開始,先精于解決某一類小問題,慢慢地擴張自己的能力根據地,從而形成系統。單一知識學習,
需要分“學”和“習”兩個步驟,學是了解知識的階段,習是運用知識的階段,徹底掌握一個知識點,需要從了解到實踐的多次循環。例如,程序員在學習某個編程架構時,需要經過
了解、模仿、嘗試、調試、矯正、結果及反饋等步驟,還需要在不同的場景不斷嘗試,才能徹底掌握該編程架構。當你學習了大量知識點之後,就可以嘗試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體系的梳理,可以采用公式法、子目錄列舉法、流程圖法和邏輯架構法,這些方法市面上很多,在這裡需要提醒大家,梳理知識體系,需要做到廣、深、驗證三件事。
廣:龐大的知識儲備是構建知識體系的必經之路。牆高基下,雖得必失。一個人基礎知識儲備得不夠,則其構建的知識體系必定殘缺。
想要構建某個領域的知識體系,前提是我們要有大量的基礎知識儲備,需要涵蓋數學、邏輯、哲學、語文四方面的基礎知識。
深:快速打造知識體系,需要讀透研究領域的20本經典著作。
構建某個領域知識體系最快的方式,是讀透這個領域20本經典著作。單個領域20本經典著作,已經涵蓋了這個領域所有可能涉及到的知識,且這些著作都是出自專家之手,且已被廣大讀者認可了。具體透讀的方法:
第一步,略讀。
應用子目錄法、流程法、結構法等方法論,搭建知識體系目錄。
第二步,精讀。讀的過程中,
慎重對待觀點不同的知識,需要多個知識對比分析,研究其産生背景、事由、效用,繼而從中提煉,去僞存真,形成适用于當下的知識。
驗證:立刻行動,驗證知識。科學研究的九個步驟包括:
聚焦、觀察、分析、發現、預判、行動、矯正、結果與反饋。這也是知識體系的構建步驟,通過
聚焦、觀察、分析、發現、研判,梳理知識框架和知識内容,通過行動、矯正、結果與反饋,不斷修正知識、重組知識,讓知識點形成一個适用于當下的整體體系。而當人們熟悉了知識體系的産生過程及其驗證的九個步驟,大腦就會慢慢形成體系化的認知能力。
二、洞察行業發展的格局要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僅僅掌握這個領域的知識仍然是不夠的,還必須關注該領域的發展格局,需要做三方面的研究。
1、研究業内典型參與者的做法。就像是一個醫療信息化行業的專家,僅僅掌握醫療信息化建設的知識是不夠的,他還必須得從行業的高度關注醫療信息化的發展現狀,關注那些在各領域的龍頭企業在各自領域的做法及成效等。
隻有把自己領域内典型參與者的做法搞清楚了,才有可能成為專家級的人物,
否則,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做工匠人”的工作方法,難以有成效地把自己的知識發揮出來
2、關注下遊需求及需求演變。要掌握現實的領域格局,除了研究業内的參與者外,還要看懂工作領域的下遊。
所謂工作領域的下遊,就是你的工作成果被應用到哪個環節,這個環節可能在客戶那裡,也可能在公司的某個部門或你身邊某個同事的工作中。
理解了下遊,我們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工作價值是什麼,也才會認識到如何發揮更專業的價值。
3、關注技術和行業壁壘,研判行業發展趨勢。
技術始終是驅動各領域變化的最重要動力,捕捉技術要素帶來的革新,才能看到由技術帶來的行業應用的變化,研判出行業的發展趨勢。除了技術之外,還要看行業壁壘,例如,醫療信息化行業就存在一定的行業壁壘,不是技術不行,而是行業内部人員不願意改變。
隻有當我們認清了行業壁壘,才能更好研究新技術在行業内的使用,更好地研判行業發展趨勢。
有了通用能力和專業知識還不夠,因為任何價值都要通過解決問題才能體現出來,關于解決問題的方法論,請查閱公衆号“中号先生”的文章《5000字,深度解析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同時,
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請抱着負責任的态度,死磕問題,尋找有效、可操作的方案,如此下去,你才能成為真正的專家。
寫在最後:
在這個法制的時代,成為專家或許是平凡人逆序的唯一出路。
真正的專業人士,做事有邏輯,有方法,能夠解決現實問題,并能持續自我突破。而大部分人,通常是憑感覺做事,毫無方法可言,即使有方法,也很零碎、不系統。這也就是說,你隻要努力一點點,就可以超越大部分人。有些人在問我,為什麼要這樣無私奉獻自己的研究成果?其實,我單純隻是想幫助更多的人,以此報答那些幫助過我的人。
關注公衆号“中号先生”,查看更多知識分享文章。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