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用藥材桂枝為樟科常綠喬木肉桂的嫩枝。性味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逆之效。
桂枝為臨床常用藥,曆代醫家對其論述非常詳實,然歸納總結最為恰當者當屬《本草疏證》,其将桂枝的作用歸納為6項,現結合筆者的經驗論述如下。
和營解肌
桂枝辛溫甘潤,具解肌和營之功,能“散風寒,逐表邪,發邪汗”,然其發汗之功不強,而是長于宣陽氣于衛分,暢營血于肌表,使汗液蒸化有源,而解除肌腠營分之邪。桂枝治療外感病,可用于風寒表實,配伍于麻黃湯中;也可用于中風表虛,與芍藥等組為桂枝湯,還可用于虛人外感證,如《傷寒論》桂枝加附子湯、《傷寒六書》之再造散等。
溫通心陽
桂枝為仲景溫通心陽的主要藥物,前人稱桂枝:“溫心陽,如離照當空,則陰霾全消,而天日複明”。仲景溫補心陽的基本組合是桂枝甘草湯,治心下悸,欲得按而叉手自冒心者。在此基礎上,還有桂甘龍牡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蛎龍骨救逆湯等。而對于心動悸脈結代者,多用炙甘草湯,以桂枝與人參、阿膠、麥冬、生地等同用,治心髒陰陽兩虛者。上述方劑在辨證準确的前提下使用,常有桴鼓之效。如筆者常用炙甘草湯治療心律失常,脈結代患者,大多取效快捷。而在臨床上用之更多的是治療胸痹(不限于冠心病心絞痛),瓜蒌薤白桂枝湯、枳實薤白桂枝湯等皆含有此藥。當今通行的觀點認為,冠心病心絞痛的主要病機是血瘀或者氣虛血瘀,此論故然無錯,但是并不全面。實際上,本病氣虛血瘀為标,心陽不足才是根本。《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篇》第一條論述胸痹的病機說:“夫脈當取太過與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明确指出上焦陽虛,即心陽虛為胸痹的病本所在。因此,治療冠心病,桂枝為必用之藥,筆者曾治療多例擴張性心肌病患者,西醫無治療方藥,而經中藥治療後,心髒大小恢複正常、反流消失、心髒射血指數恢複正常,根本的治療要法即是以桂枝、附子、麻黃、細辛等扶陽藥為主,加入補氣養血、活血利水藥等。是知,桂枝溫通心陽之功為最。
通陽除痹 桂枝溫經散寒,“通經絡而開痹澀”,與祛風濕藥配伍,可助祛風寒止痹痛之功。又因其長于“行上部肩臂,能領藥至痛處”,故更适用于上肢痹痛者。治風邪偏重者,常與羌活、獨活、麻黃、防風、片姜黃同用;治寒邪偏重者,可與烏頭、附子、麻黃、細辛等同用;治濕邪偏重者,常與蒼術、苡仁、萆薢等同用。如病程較久,至于曆節,可與防風、附子、白術、麻黃、知母等組成桂枝芍藥知母湯,祛風散寒、除濕止痛而不燥熱。桂枝除用于風寒濕痹外,亦可用于治療濕熱痹,類似于現代醫學之類風濕關節炎活動期、皮肌炎者。如劉渡舟先生治療風濕熱痹,常以加減木防己湯化裁,方用桂枝、石膏、人參、防己、晚蠶砂、木瓜、薏仁、絡石藤等。效果稱奇。
化氣利水
水氣病,亦為臨床上的常見病,而水氣為病的根本在于陽氣虛,仲景有一類方劑以桂枝、茯苓為主藥,就是針對水氣病而設,後世稱為“苓桂劑群”,最具代表性的方劑有五苓散、苓桂術甘湯、苓桂姜甘湯、苓桂棗甘湯、苓桂薏甘湯等。其中五苓散治療太陽膀胱水氣不化,水停下焦膀胱的小便不利、消渴、水逆等證;苓桂術甘湯治療水停中焦所緻的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背寒冷如掌大,下肢水腫,心悸心慌等證,皆為臨床所習用。恩師劉渡舟先生在仲景方的基礎上又創造了很多新的苓桂劑,臨床應用十分廣泛,效果甚佳。如苓桂茜紅湯,是苓桂術甘湯加茜草、紅花,治療冠心病陽虛水停,症見心悸、氣短、下肢水腫而見舌脈有血瘀之象者;苓桂三參湯,則為苓桂術甘湯加人參、丹參、太子參,治療冠心病心衰兼有瘀血症狀者。
下氣降逆
桂枝的另一個重要功效是平沖降逆,主要體現在治療奔豚證上。仲景治療欲作奔豚者用苓桂棗甘湯,治療奔豚發作則用桂枝加桂湯,均有桂枝且為主要藥物。對于奔豚病的現代疾病屬性,中醫界并無統一的認識,據筆者經驗,似與驚恐發作綜合症、症狀性癲痫、癫痫小發作等相類。筆者曾用本方化裁治療多例取效。曾治一驚恐發作綜合症的患者,因為親人卒死,又受驚吓而發,表現為病時自覺氣自少腹上沖,沖至腹則脹,沖至胸則悶,沖至咽則有堵塞感,發則汗出,有瀕死感,不敢獨處,尤其不敢待在密閉空間,不敢乘地鐵,乘地鐵則易發。舌淡而脈沉弱無力,面白體弱,辨證為陽虛而水氣沖逆,用桂枝30克,白芍20克,生姜20克,大棗30克,炙甘草20克,煅龍骨30、煅牡蛎30,人參10克,服4劑而不發,堅持服藥1月而愈,至今已3年,未複發。
溫經行瘀 桂枝善入血分,為溫通經脈之要藥,與諸活血藥相伍,可增強通脈行血之力,故為經脈受寒之四肢厥逆、月經失調、痛經、癥瘕、産後腹痛的常用藥。如治療脈細厥寒之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苵萸生姜湯,常用于治療凍瘡、雷諾氏綜合症、婦女痛經、宮寒不孕等。溫經湯治療婦人沖任虛寒,瘀血内阻所緻的月經後期、量少,經期腹痛,崩漏等;再如,桂枝茯苓丸治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盆腔炎、産後尿潴留、更年期崩漏、經前期緊張症等屬于瘀血内阻者,也有效驗。
溫補中土
桂枝溫中補土,代表性的方劑是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以及桂枝人參湯,意在建中土以固四旁,方中桂枝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另一個代表方是苓桂術甘湯,溫脾陽以運水,可用于脾胃中土不足,水濕内停之痰飲、眩暈。另外,小青龍湯、桂苓五味甘草湯等,方中桂枝也有類似作用。
桂枝内服入湯劑10~20克。桂枝辛溫助熱,容易傷陰動血,故凡溫熱外感、陰虛火旺,血熱旺行等證均當禁用;桂枝通血脈,易動血,故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桂枝無毒,但用量過大容易出現頭暈目脹、眼目幹澀、口渴、尿少及尿道灼熱等症狀,故不可用量過大及長時間服用。
明代以前所用桂枝,系以桂樹較粗的枝皮入藥,其枝條直莖應在5厘米以上,相當于現在的官桂藥材,故其去皮乃是去官桂之粗皮。現在的桂枝與明以前的桂枝藥材不同,功效也有差異,故在用桂枝時要根據不同情況區别選用。用于通陽、利水、下氣、補中者,以官桂為宜,而解表和營者、行瘀者,則以桂枝為宜。(王慶國 北京中醫藥大學)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産生的任何責任!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