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的兒子走得更遠。”
她靠在欄杆上,遠眺着高聳入雲的建築,眼神堅毅。
說這話的,是42歲的流水線工人,黃妹芳。
今年,是她來深圳第六年,明年兒子就上初中了。
對于這些深圳務工者來說,絕大部分人都會回到老家讀初中。
然而他們的結局都無一例外,要麼辍學,要麼連高中都上不了。
黃妹芳不想這樣。
她希望自己可以盡力給兒子提供機會,讓他能在深圳讀高中,上大學,紮根于此。
為完成這個理想,3年前,她參加了深圳總工會的“圓夢計劃”,拿到了大專文憑和60分的落戶積分。
加上以公司的名義還有10分,就是說還差30分,黃妹芳一家就能成功落戶。
但因落戶有年齡限制,到了40歲以後每年就要扣2分。
所以,為與積分賽跑,黃妹芳做了兩手準備,一是考取社區資格證,二是攻讀本科文憑。
狹窄的出租屋,昏暗的光線,經常能看到她在埋頭苦學。
在工廠做工,都不忘見縫插針補習課程。
漸漸地,兒子也深受感染。
有時候看到媽媽玩手機,他總會故意打趣道:
“不是說活到老學到老嗎?你怎麼不繼續學習了?”
這時,倆人就會互相激勵,朝着各自的理想努力奔赴。
這一幕,讓我隔着屏幕都深受鼓舞。
父母就像孩子身上的電池,隻有父母充實了,孩子才更有動力穩步向前。
1.影子式育兒更易養出沒有自我的孩子
生活中像黃妹芳這樣的并不多,大多數父母更偏向“影子式育兒”。
他們把自己的理想施加在孩子身上,讓他們拼命賽跑。
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自我,活成了父母的影子。
最近B站有個熱門視頻——《32歲小鎮做題家VS23歲海澱雞娃》。
其中,32歲小鎮做題家全嘻嘻的故事讓我記憶深刻。
她出生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個很貧窮的地方。
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希望她未來能去北京紮根。
為此,媽媽進行了一系列影子育兒策略。
在路上走的時候,媽媽會拉着她,指着整條街的人說:
“這條街的所有人都比我們家有錢,我們家是最窮的,所以你一定要好好讀書。”
初中那年,母親省吃儉用,帶着她去過一次北京參觀大學。
倆人坐了24小時的綠皮火車,住在一個非常廉價的賓館。
沒有錢吃飯,隻能吃白飯配老幹媽。
那刻起,全嘻嘻就立志上一個好大學。
因為對她來說,讀書不光是為了自己,身後還有一個家族。
她開始日複一日的刷題,在一張又一張試卷中馬不停蹄。
最後雖然她考上了北京重點大學,但這種特别強的競争性卻讓她的生命裡沒有安全感,很難建立親密關系。
哪怕現在畢業10餘年,可她還是不敢享受人生:“要是稍不努力,我就會覺得被淹死。”
最後,她不得不感慨道:
“如果能重來一遍,我想體驗不那麼競争性的人生,我也想找到一個自己熱愛的領域,沉浸在裡面獲得自我的快樂。”
全嘻嘻的故事,讓我想到了最近在知乎刷的一則帖子。
博主是今年的高考考生,她從小喜歡羽毛球,享受在球場揮汗如雨的感覺。
可媽媽說打球不能當飯吃,唯有學會計才能前途寬廣。
于是,她在父母的指引下一步步向大學前進。
最近,她剛被北京某211大學預錄取,是媽媽心儀的會計專業。
可她卻說:
“我一直都活在我媽媽的設想和陰影之下,這個專業是我媽媽喜歡的,不是我,這個大學也是我媽媽選的,不是我,我根本沒有自我。”
你看。
像這種長期活在影子下的孩子,即便她獲得了學業上的巨大成功,可關于自我價值感的充實與歡愉,卻是一刻也不曾嘗到過。
自我決定論認為,人有三種基本的心理需求,排在首位的便是自主需求,也就是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
隻有在教育中滿足了這一點,教育功效才能達到100%。
反之,即便是考上了大學,也隻是暫時的高光,内心永遠空虛。
2.陽光式育兒讓孩子向陽而生
看過一個創意短片,《假如嬰兒擁有選擇出生的權力》。
隻有當顯示屏上的出生意願值達到100,孩子才能順利降生。
于是,一旁的爸爸隻好努力勸生。
他告訴孩子,經過一年的996,自己已經從P6升到了P8,下一步就可以成為公司的腰部力量,而且不沾煙酒,不玩遊戲,熱愛學習。
為了迎接孩子,還特地考取了新手家長合格證書、新東方廚藝畢業證書和鋼琴十級。
剛說完,屏幕上的出生意願值就蹭蹭蹭往上漲。
爸爸越來越激動,他繼續告訴孩子,為了讓你赢在起跑線上,我們已經為你制定好了一切。
3歲加入國際知名幼教課程,4歲進入一對一專業母語啟蒙課,5歲請私人外教給你上英語課……
讓人出乎意料的是,這時的出生意願值一下子降到了59,孩子不願意出生了。
沒有一個孩子的出生是為了完成父母的使命,因為教育不是拼娃,把過度的期望寄予孩子,隻會把他的脊梁越壓越彎,讓他在陰影下失去光彩。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通過拼自己,來影響孩子,塑造孩子。
而董明珠的陽光式育兒,恰恰是所有父母應該學習的一點。
她沒讓孩子活成自己的影子,反而活成了孩子的太陽。
而今68歲的她,仍走在不斷學習的路上。
在《初入職場的我們》節目中,她說自己30年沒有休過假,平時一個周末都不曾擁有。
為了跟上時代潮流,她跑去直播間帶貨,首次銷售額就突破3億,屢屢創下佳話。
今年,董明珠再次成為格力連任董事長,這也就意味着,她至少将工作到71歲,活到老幹到老。
看到媽媽這種頑強的學習精神,兒子董東東也不甘示弱。
“我媽媽可以從零起步,我也可以。”
大學畢業那年,董明珠問兒子要不要來格力上班,董東東毅然回絕。
同年,他考上法律專業研究生,進入到重慶一家知名律所工作。
和大多數畢業生一樣,他幹着最累最苦的活,拿着最便宜的工資。
他從不願告訴别人自己是董明珠的兒子,更不肯花家裡的一分一毫。
一次下班,為了省一塊錢的公交車費,他足足在炎熱的夏天裡等了半個小時。
而今39歲的他,月薪5000多,代步車十多萬,租着普通的房,過着最普通的生活,可他卻活出了自己的魅力。
“我不會讓媽媽幹涉我的生活,不要活在媽媽的影子下。”
“我現在每天都很開心,有成就感,價值感。”
就連董明珠也感慨道:
“我兒子不驕不躁,有自己的節奏,有自己的目标,我覺得他比我還優秀。”
父母作為孩子人生中的領路人,隻有先把自己活成一束陽光,這束光才能成為滋養孩子人生的養料,也能作為他日後遇到艱難險阻時的一盞燈。
陽光式育兒,就是父母通過修煉自己,從而為孩子賦能。
如此一來,一加一才能大于二。
3.雞娃不如雞自己
最後,還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原夢園,普通大專畢業生,同時也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宿管阿姨。
結婚後,本着望子成龍的目标,她開始了系列雞娃策略。
可不管怎麼雞,孩子都資質平平。
一到醫院檢查才知道,孩子有多動症,短時記憶能力不到3歲,長時記憶能力不到7歲,智商落後于同齡人。
原夢園頓時傻眼了,她手足無措,蹲地痛哭。
也是那一刻,原夢園決定改變教育理念——
她報了一個會計資格證培訓班,下班了就去學習。
每次還會帶兒子過去旁聽,不過這一次,她不再要求孩子努力做什麼,而是要求自己努力做什麼。
兩個多月的堅持,她順利考下會計資格證,兒子也在媽媽這種自律的學習氛圍下,愛上了學習,多動症明顯出現好轉!
正如原夢園得出的結論那樣:
“教育孩子不是你想讓孩子做什麼,而是你跟他一起成長,一起做。”
除此之外,為鼓勵兒子報考複旦大學本科,原夢園同時也報考了複旦大學的成人高考。
結果母子二人雙雙圓夢,可他們的抱負遠不止于此。
2年後,兒子要考研,原夢園也義無反顧地準備起研究生考試。
最後,兒子成為了複旦大學的碩士研究生,而原夢園也成為廣西大學的研究生。
因此,這世上從不存在一鳴驚人的教育,也沒有孩子生來就是天才。
所謂的成功背後,是父母一點一滴的自我鞭策。
當你把自己修煉成神,孩子自然會緊跟其後。
正如鄭淵潔說的那樣:
家庭裡沒有教育,隻有影響,閉上你的嘴,擡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作者:桑梓,自由撰稿人,用心寫字,用愛成文。
青榄家長地帶(ID:educool):
100萬中小學生家長聚集地,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實用的教育方法,讓育兒變得更輕松;研發并提供各學科趣味小課,讓孩子愛上學習。
▼▼▼
文章不錯,點在看吧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