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痛風的洩濁化瘀通痹湯:蒼術10克,黃柏10克,薏米30克,牛膝15克,土茯苓30~120克,萆薢30克,車前草30克,威靈仙30克,丹參15克,雞血藤30克,忍冬藤30克,海風藤30克,絡石藤30克。
功效清熱利濕,洩濁化瘀,通痹止痛。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中醫辨證多屬濕熱濁瘀搏結者。
症見關節急慢性疼痛,受累關節與周圍組織紅腫發熱及活動受限,或關節變形,或肢體腫脹,或酸軟乏力,或見皮下痛風石,或小便色黃。
每服中藥先用冷水浸泡30分鐘,加水至沒過藥材3橫指高,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每服煎煮2次,取汁混勻分早中晚3次于飯後30~60分鐘左右溫服,每次服用量大約300~500ml。
若值痛風急性期可頻飲不拘時服,每天1服,7天為1個療程。
服藥期間禁食辛辣油膩、酒類海鮮、豆類及發物,尤其應盡量避免攝入高嘌呤食物,宜清淡飲食,規律作息以配合治療。
若關節疼痛劇烈,病久痛處不移,入夜尤甚而屬血瘀者,可酌加桃仁、紅花、制乳沒、水蛭、地龍化瘀以通絡;
若肢體腫脹疼痛而屬血水互結者,可酌加澤蘭、益母草、川木通、王不留行活血利水以消腫;
若身體重着,下肢酸軟乏力而屬濕濁下注者,可酌加澤瀉、木瓜、豬苓、漢防己利濕以洩濁;
若伴見肢體麻木,屈伸不利而屬經絡痹阻者,可酌加豨莶草、伸筋草、老鹳草、穿山龍祛風以通絡;
若其病夾寒或久用苦寒清利之劑而緻寒濕者,可酌加附片、細辛、獨活、肉桂以溫寒化濕;
若見脘痞、納差、便稀而屬脾虛者,可酌加黨參、白術、茯苓、麥芽健脾以和中;
若見胸悶吐痰,苔膩,脈滑而屬痰凝者,可酌加法半夏、陳皮、僵蠶、遠志豁痰以通痹;若兼腰膝酸軟而屬肝腎不足者,可酌加杜仲、續斷、桑寄生、補骨脂補腎以壯骨;
若濕熱久稽,伴見咽幹口燥,五心煩熱而屬陰傷者,可酌加生地、石斛、知母滋陰潤燥以通痹;
若病在上肢者,可加桑枝以為引;
若體虛者患病,可加黃芪以固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