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腫瘤是機體在特定條件下主動的暫放棄控制行為”說,認為:腫瘤本于六經之三陰,陽虛寒凝是腫瘤形成的基本病理機制;非外感性發熱是機體自主抗癌的表現,也是病症轉佳的契機;對瘤體的不當刺激是引起惡性腫瘤增大與擴散的重要原因;過度放化療尤其化療是影響腫瘤患者康複的首要因素;對腫瘤錯誤的社會心理認知是導緻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扶正固本與無傷害抗癌是腫瘤治療的正确途徑;三級靶位診斷與針藥結合靶向治療是提高中醫腫瘤療效的有效方法。
劉醫生正在給患者做治療
1、腫瘤是機體在特定條件下“主動的暫放棄控制行為”
受西醫學“腫瘤因于基因突變引起癌細胞無限制增殖”理論的影響,腫瘤往往被認為是癌毒熾盛,煉津成痰成瘀,聚積成岩。又受現代實驗中藥學關于多種清熱解毒中藥如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半邊蓮、半枝蓮等具有明顯抗癌效應的影響,清熱解毒中藥在中醫腫瘤治療中被廣泛使用。順應西醫治癌以放療化療殺滅癌細胞的毒殺理念,中醫治療亦多以解毒、軟堅、化瘀、攻邪為原則。無視中醫整體論特征,一味追随西醫對腫瘤的認知,隻見其标,未見其本,隻治其标,未治其本,是數十年來中醫腫瘤臨床未見突破的真正原因。
回歸中醫對疾病認識的本源,“正氣存内,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每一個機體内都存在着自組織抗病與修複系統,正氣的盛衰是決定疾病發生、發展與轉歸的主要因素。任何疾病的産生都是基于機體整體或局部氣的不足,使病邪有機可乘,或舍于肌表經絡,或長驅直入,客于髒腑,從而引發正邪交争,正勝邪退則病愈,邪勝正衰則病進,正邪相持則病綿。
癌毒在體内形成、蓄積必然經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正氣無時無刻不在辛勤工作,勢必驅邪外出,以圖自我修複。無奈癌毒并非常毒,正始終難以完勝,為限制其在機體内的肆掠,機體在此特定條件下,最聰明的做法就是主動退讓一塊地盤,該地盤應該是機體局部正氣最弱之處,以供癌毒留居,同時機體正氣積集四周,将此處圍得水洩不通,癌毒隻能在局部肆掠,逐漸增長而成為腫瘤,雙方暫時休戰,但整體戰局被機體牢牢控制。然後厲兵殊馬,候機再戰,或令對方不戰而降,或全殲其于無形。我稱自己的這一假論為“腫瘤是機體在特定條件下主動的暫放棄控制行為說”。
從該假說的角度來認識腫瘤,能更清楚地理解腫瘤本虛标實的病理機制,從而在腫瘤治療上牢牢把握和始終堅持“扶正”這一基本原則,避免一味地攻癌殺毒,或在治療過程中因病情的反複而失去定性。我們多年來的腫瘤臨床實踐,尤其在加拿大這十多年來的純中醫腫瘤診治經曆,支撐了這一學說的臨床意義。該假說也提醒我們,在臨床治療腫瘤時,要順應機體的需求,醫生永遠都隻是機體自組織抗病與修複系統的助手,而不是人類生命的主宰。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會幫助我們在腫瘤的診斷與治療中少走彎路,避免因診斷與治療本身的不當給腫瘤患者帶來的傷害。“腫瘤是機體主動的暫放棄控制行為說”是對傳統腫瘤發病機制和診治原則的革命性的挑戰,在人類征服腫瘤的艱辛曆程中必然留下重重的一筆。
2、腫瘤本于三陰,陽虛寒凝是腫瘤形成的基本病理機制
從中醫腫瘤臨床與六經辨證角度分析,腫瘤在本質上均屬于本虛标實之證,乃正虛邪戀、纏綿日久之慢性疾病,其表現為三陰證或陰陽并病之證,無單純三陽之證。臨證若見三陽證候,在急則治标之後,務必調補三陰以培元固本,方不緻失治。寒邪是導緻腫瘤發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外感寒邪初入三陽層次,正氣奮起抗邪,寒熱交争,此時不會産生腫瘤;若邪盛正衰,因陽虛火弱,無力抗邪,則寒陷三陰,或外感寒邪直中三陰,或因飲食勞逸、七情内傷,寒邪内生,久居三陰,則水濕凝聚,成痰成瘀,痰瘀互結,聚積于局部氣虛不足的髒腑組織器官,而成腫瘤。因此,腫瘤本于三陰,陽虛寒凝是腫瘤形成的基本病理機制。
3 、非外感性發熱是機體自主抗癌的表現,也是病症轉佳的契機
腫瘤形成後,在其發展過程中,若出現三陽證候,尤其出現發熱,或發熱惡寒,或寒熱往來,應仔細分析,因複感寒邪而緻者,當迅速驅除外邪,避免寒邪再次内陷三陰,使病情加重,甚至急劇惡化;非外感而緻者,往往是正氣漸複,奮起抗邪,驅邪從陰出陽,乃機體自主抗癌的表現,也是病症轉佳的契機,此時當扶佐正氣,振奮三陰,使邪失踞留之所,外出三陽而解,此實乃腫瘤有望康複之佳兆,臨床卻常常被忽視而延誤戰機。正勝則熱退體安、瘤消減,邪勝則熱退體衰、瘤長增。如果臨床能識得此關鍵戰機,助機體自組織抗癌與修複系統一臂之力,使正勝邪退,則控瘤消瘤有望,且熱退瘤穩或瘤消後仍需繼續扶正,以防複發轉移。如戰機延誤,或過用清熱攻下,熱退瘤長,則需要扶正與祛邪并重,輔佐陽氣,再創戰機,重燃戰火,使正邪交争、寒熱交戰,以圖正氣完勝。因此,腫瘤因于寒甚,消于熱争。
4 、對瘤體的不當刺激是引起惡性腫瘤增大與擴散的重要原因
已有一些研究報道提示針刺瘤體會引起癌腫的增大與擴散轉移,我們也因此在臨床治療惡性腫瘤時始終避免用毫針直接刺激瘤體,但是我們卻難以避免患者為獲得确診而接受biopsy(病理取樣),這一用比毫針大得多的針具刺破腫瘤壁以獲取病變組織作病理分析的診斷學操作。臨床時時見到有患者在接受這種操作後,瘤體迅速增大,接受過該操作患者的癌細胞擴散轉移的概率也會增大。因這一操作方法在腫瘤診斷中的廣泛應用,對瘤體的不當刺激已成為惡性腫瘤增大與擴散的重要因素。如何改進惡性腫瘤的确診方法,避免因對瘤體的不當刺激而引發醫源性病進,幹擾和破壞機體自組織抗癌與修複系統,進而影響腫瘤的整體康複療效,是當今腫瘤診斷學的迫切任務。
5、過度放化療尤其化療是影響腫瘤患者康複的首要因素
無視機體自組織抗癌與修複系統的存在,視癌細胞如細菌、病毒樣強敵,一味攻殺是西醫學對待腫瘤的治療大法,其中尤以放療、化療為劇,乃極熱、極寒之毒。從陽虛寒凝這一腫瘤的基本病理機制理解,放療尚有些道理,因腫瘤性寒,熱可殺之,但該法傷正太過,滅敵一千,自損十萬,得不償失,終非良法。化療則毫無道理,劇寒之毒,于腫瘤無損而毀正氣于頃刻,偶見一二瘤縮者,實非劇毒之效,乃因正氣大傷瘤無所養故爾,無得而失大,雖至蠢者亦所不為,世人愚昧,趨之若鹜,終有醒時(對不起!寫到此處,腦中自動轉成了文言文)。過度放化療尤其是化療,導緻機體正氣大傷,元氣難複,自組織抗癌與修複系統癱瘓,成為影響腫瘤患者康複的首要因素。
6 、對腫瘤錯誤的社會心理認知是導緻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們将腫瘤的産生理解為機體在特定條件下主動的暫放棄控制行為,就很容易明白機體自組織抗癌與修複系統功能的強大,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腫瘤患者會不治而愈的原因。所以腫瘤并沒有我們現時社會所認知的那麼可怕,視之為絕症,談之色變,一拿到确診報告絕大多數病人的心理已然崩潰。當一個人絕望、沮喪,自認必死無疑而在焦慮與恐懼中等待餘生時,一方面心脾腎陽氣耗散,另一方面肝膽疏洩失常,正氣虛虧,經絡阻滞,機體既不榮又不通,自組織抗癌與修複系統如何還能工作。錯誤的社會心理認知還表現在大衆無視現實的療效,普遍認為手術放化療是腫瘤治療必然和正規的途徑,甚至有些晚期轉移的患者仍在接受此類治療,緻正氣大傷,機體對腫瘤的控制力減弱或消失,自組織抗癌與修複系統功能喪失,腫瘤患者因此失去康複機會,最終導緻死亡率居高不下。
7、 扶正固本與無傷害抗癌是腫瘤治療的正确途徑
我們将腫瘤理解為機體在病理狀态下自組織抗癌的一種控制形式,治療上順應機體這種控癌形式的需要,始終堅持以扶正固本為主原則,維護和鞏固、支持和增強機體自組織抗癌與修複系統的功能,避免該系統功能受到任何傷害。臨床上采用任何手段做抗癌治療時,無論是針灸、按摩,還是湯劑内服、中藥外敷等,“無傷害”都是最基本的原則,如慎用放血、免用重手法,慎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瀉下利水藥等。多年來的腫瘤臨床診治深深體會到,較少接受放化療等傷害性治療的患者,具有較好的體質狀态,對針灸、中藥等治療的反應較好,康複效果較佳, 甚至一些癌症晚期全身轉移的患者,經過針藥結合扶正固本與無傷害抗癌治療,而獲得理想的康複效果。
8 、三級靶位診斷與針藥結合靶向治療是提高中醫腫瘤療效的有效方法
基于以上對腫瘤的認識,多年來我們潛心于腫瘤的中醫精确診斷與精準治療的研究,以期有的放矢地實現扶正固本與無傷害抗癌治療,逐漸形成了三級靶位診斷與針藥結合靶向治療的特色臨床診療法。經反複實踐驗證并不斷完善,而成為了一種簡潔易行、療效确著的中醫腫瘤診治方法。
腫瘤中醫靶向診斷方法根據中醫診斷學知識和現代臨床影像學診斷資料确定靶目标,為針對靶目标進行中醫靶向治療提供依據。靶目标的确定并非單純的找準腫瘤所在的組織器官這一平面的表靶位,而是在複雜的多維立體空間中尋找并确定引起表靶位病變的終極靶位(裡靶位,通常是一病變的髒),以及聯系表裡靶位的中間靶通道(通常是一病變的經絡)。所以這一診斷方法我們也稱之為“腫瘤的三級靶位診斷法”,是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經絡辨證與髒腑辨證相結合在腫瘤中醫臨床診斷中的綜合應用。
由筆者主持完成的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醫藥靶向治療的研究》(課題編号30472230)提示:針刺是促進藥物靶向作用的有效方法。針以導引、疏通髒腑經絡之氣,除本身“氣至病所”的靶向治療作用,因病變部位氣血循環的改善,當針藥結合時又同時促進了藥物在該部位的吸收,使藥物在病變部位的生物利用度增高,從而達到1+1>2的效果,并實現針以導藥的靶向治療目的。通過臨床不斷的探索與總結,逐漸形成了以針灸疏導經絡、運行氣血、引藥趨病和以中藥方劑蕩滌群邪、培元固本、增進針感的針藥結合靶向治療方法。針灸主要針對中間靶通道以疏經導氣,中藥方劑外用主要針對表靶位以驅邪,中藥方劑内服主要針對裡靶位以扶正,針以引藥,藥以強針,針藥相佐,穴少藥精,效專力宏,直達靶位,實本虛,通塞道,虛标實,控癌毒于休止,消腫瘤于無形。 針灸的靶向及引導作用與中藥方劑的歸經歸髒(腑)靶向作用相結合,取兩者各自所長,又相需為用,相輔相成,充分體現了中醫靶向治療之精妙,臨床針藥結合靶向治療腫瘤的療效逐年提高。
三級靶位診斷與針藥結合靶向治療理論與方法的建立,為探索中醫特色的腫瘤靶向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值得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臨床推廣,具有極高的理論與臨床應用價值。
2017年10月8日
完成于南京仙林南大國際會議中心
劉金洪---針灸學碩士、中醫内科(腫瘤)學博士,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冊中醫師、針灸師,約翰·珍妮中醫學院院長、教授,約翰·珍妮中醫院院長,中醫腫瘤中心主任,南京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海外博士生導師,靶向中醫學與經方針灸學創始人。先後求學于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自1988年始從事中醫針灸臨床工作,以獨具特色的針藥結合靶向治療方法醫治各類腫瘤、痛症及内婦科疾病療效顯著,在患者中享有盛譽。主持完成《中醫藥靶向治療研究》項目,先後獲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浙江省醫藥衛生優秀人才基金資助。主編《約翰·珍妮針藥結合臨證精要》兩部,參與編寫專業著作10多部,在國内外專業期刊公開發表論文六十多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