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刺殺首相,細思恐極

七聲槍響後,68歲的日本前首相倒下了。

1909年10月26日,曾為日本第一任首相的伊藤博文來到中國東北的哈爾濱,準備與俄國财政大臣會晤。

上午9時,伊藤博文走向火車站台,藏在人群中的朝鮮人安重根挺身而出,朝着伊藤博文連開七槍,其中三槍打在伊藤身上,其他四顆子彈擊中了三名随行的日本官員。

行刺之前,安重根特意把子彈的彈頭刻成十字形。子彈打進人體後,不會像普通子彈那樣直線穿過,而是會在人體中翻滾。于是,伊藤博文因為内髒大出血,十幾分鐘後就一命嗚呼。

随着人類進入風雲激蕩的悲慘世紀,一股刺殺的風潮襲向日本政壇,并如幽靈般盤旋了百餘年。

▲伊藤博文遇刺。圖源:網絡

01

不同國家的曆史叙述中,伊藤博文有兩幅面孔。

在日本,伊藤博文是“明治九元老”之一,也是日本立憲政治制度的主要奠基人。

明治維新時期,在“富國強兵”“殖産興業”“文明開化”三大戰略的指導下,日本快速發展,也開始走向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作為倒幕運動中成長起來的青年才俊,伊藤博文多次到歐洲考察學習,以通曉外國事務著稱。

回到日本後,伊藤博文牽頭制定明治憲法,仿照歐洲君主立憲國建立内閣,并于1885 年成為日本第一位内閣首相

▲伊藤博文。圖源:網絡

但是,對于中、朝人民而言,伊藤博文是不折不扣的侵略者。

明治維新後,日本先後兵犯台灣、吞并琉球、制造朝鮮“江華島事件”,圖謀以朝鮮半島為跳闆侵占中國東北。

在日本侵華、侵朝的策劃中,經常有伊藤博文活躍的身影。

1892年,伊藤博文再次組閣出任首相,通過天皇诏書進行籌款備戰。1894年,日本借朝鮮東學黨起義之機,挑起中日沖突,悍然發動中日甲午戰争

在這場中日國運之戰中,清政府旗下的北洋水師慘敗。日本勝出後,伊藤博文親自前往日本馬關春帆樓,與清政府代表李鴻章談判。逼迫清廷割讓台灣後,伊藤要求李鴻章盡快簽約。

李鴻章無力地問:“貴國何急?台灣已是口中之物。”

伊藤博文氣焰嚣張地說:“尚未下咽,饑甚!”

▲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圖源:網絡

朝鮮人也恨透了伊藤。

甲午戰争後,日本用武力控制朝鮮半島,伊藤博文任朝鮮第一任統監,朝鮮政府淪為傀儡。

大批朝鮮愛國志士遭受迫害清洗,安重根就是其中之一,他參加反擊日軍的義兵,但由于寡不敵衆,遭遇大敗,被迫逃亡,身邊隻剩下另外十多名疲憊不堪的義兵。

1909年,流亡到俄國的安重根切斷自己左手的無名指,在太極旗上血書“大韓獨立”四個字(當時朝鮮已改國号為“大韓帝國”),與其他數名同胞發誓,決定采取暗殺行動,對日本展開報複。

他們的首要目标,正是當時已卸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

同年10月26日,在哈爾濱火車站,潛身于人群中的安重根舉起手槍,向伊藤博文射出了緻命的子彈。

刺殺成功後,安重根沒有逃跑,被當場抓獲,并接受日本法庭審判,于次年被判處死刑。

面對死刑,安重根毫無畏懼,他說:“我是為東洋和平殺死伊藤的,我不怕死!”

他在獄中留下遺言,希望等祖國恢複主權後返葬故國,但這個遺願至今都沒有實現。

安重根殉難後,孫中山、章太炎、梁啟超等中國政界、文化界名人紛紛撰文紀念,章太炎更是稱他為“亞洲第一義俠”

伊藤博文遇刺,不過是日本軍國主義自食惡果。但此後的曆史中,政治謀殺的陰影更多時候潛伏在日本國内,而這些刺殺事件,有時會推動曆史的走向。

▲被捕後的安重根。圖源:網絡

02

現代日本政體屬于内閣制,由衆議院第一大黨領袖擔任内閣總理大臣(即首相)并組閣。

從伊藤博文到現在的岸田文雄,日本迄今已有101任首相,共計64人。

但是,在伊藤博文成為首相時,日本并沒有政黨,明治政府的首相實際上由長州藩與薩摩藩輪流坐莊,這兩地在倒幕運動中出力最多。

直到1918年,日本的第一個政黨内閣——原敬内閣才登上曆史舞台。

原敬是當時日本政黨政友會的黨魁,以鐵腕施政與強化政黨地位的一系列舉措著稱。在原敬之前,首相的任命就跟二人轉似的,但原敬上任時,他領導的政友會已毫無争議地成為衆議院中的第一大黨。

出身貧寒的原敬,作為以衆議院多數黨為背景的首相組閣,被日本國民親切地稱為“平民宰相”

1912-1926年,恰逢日本由明治時期的大變革進入相對穩定的大正時代(即大正天皇在位時期),史稱“大正民主”

這一時期,世界經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國内民主主義高漲,但政黨政治與軍國主義兩股勢力也在暗自較勁,前者追求分權民主、和平外交,後者始終盤算着窮兵黩武、侵略擴張。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會付出代價。

1921年11月4日晚,原敬為參加政友會近畿大會,來到東京火車站,在通過檢票口時被18歲的扳道工中岡良一刺殺,不治身亡。

出身平民的首相,最終死在了另一個平民之手,而這一事件背後藏着右翼勢力的背景。

中岡良一是一個典型的底層右翼分子,背地裡是軍國主義組織黑龍會的外圍成員。這一事件後,他被判終身監禁,但實際上隻在監獄裡待了13年,出獄後正好右翼勢力興起,他還在關東軍得到了後勤部門的美差。

倒黴的原敬成了日本曆史上第一個遇刺身亡的在任首相,而日本首相從此成為“高危職業”。

此時,日本軍國主義的聲勢,已經一浪高過一浪。

▲原敬。圖源:網絡

03

1930年11月14日,時任日本首相濱口雄幸為參觀陸軍演習來到東京車站。

蓄謀已久的右翼組織“愛國社”成員佐鄉屋留雄早已埋伏在此。

原本有規定,首相乘車時要戒嚴,但雷厲風行的濱口取消了這項措施,這給了刺殺者可乘之機。佐鄉屋留雄來到距離濱口雄幸3米的地方,舉起手槍,開槍射擊,當場擊中濱口下腹部。随行人員将刺客逮捕,并立即将濱口雄幸送往東大醫院進行手術,此後,濱口因傷長期住院治療。

濱口遇刺的原因,是他在任時壓制日本國内的軍國主義勢力,反對軍方的戰争政策。

濱口雄幸人稱“雄獅宰相”,為人堅決幹練,相貌也很威武,而且酷愛飲酒。他有句名言:“這個工作要豁出命來幹!”在任時期曾強行推行金本位政策和裁減軍費一個億,當真是置生死于度外。

與此同時,高喊“打破現狀”“昭和維新”的右翼勢力和青年軍官亦勢頭高漲,他們見濱口内閣在外交上奉行和英美協調方針,對中國親善,竟罵他為“軟弱外交”。

行刺後被捕的佐鄉屋也自稱是不滿濱口幸雄批準了一項削減海軍軍備的條約,認為他帶來“不景氣和幹擾天皇統帥權”。

子彈打穿了濱口的小腸,但暫時沒有奪走他的性命。由于腹部手術後腸功能恢複較慢,據說,當時記者經常詢問濱口的主治醫生:“屁還沒有放嗎?”

濱口住院期間,由外相代理首相之職,政局陷入一片混亂。不甘心的濱口雄幸執意出院上班,遇刺幾個月後就拖着虛脫的身體重回官邸,但不久後傷情繼續惡化,不得不辭去首相職務,再次入院治療,又經過兩次手術,但都沒奏效。

1931年8月,那顆子彈造成的傷痛還是讓濱口雄幸永遠停止了呼吸。

有學者認為,濱口雄幸的死,标志着二戰前日本政黨政治的崩潰和軍國主義時代的開始。

濱口雄幸死後僅過一個月,日本軍方挑起了“柳條湖事件”,出兵侵占中國東北全境。

一年後,另一個慘案發生了。

▲濱口雄幸。圖源:網絡

04

1932年5月15日,日本首相犬養毅在首相官邸遭遇了11名青年海軍軍官的包圍。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犬養毅對闖入官邸的暴徒們說:“有話好說。”

但這11名不到二十歲的兇手沒有理會眼前這位七旬老者的勸說,怒道:“毋須贅言,下手!”

這一天,右翼分子又刺殺了一名日本首相。

據說,這11個刺客在謀劃此事時,本來還要順便刺殺當時剛好訪日的好萊塢演員查理·卓别林,因為在他們看來,引進美國文化不利于日本社會的發展。不過,這個魔怔的計劃沒有實施。

犬養毅上台時,中日因“九一八事變”而劍拔弩張。

日本軍部,尤其是關東軍主張軍事占領,并且急于要在東北建立僞滿政權;犬養毅所代表的内閣卻屬于緩進派,試圖通過和平交涉的方式,解決中日之間在東北的經濟利益問題。

▲犬養毅。圖源:網絡

若說起犬養毅與中國的關系,可謂緣分匪淺。

孫中山早年流落在日本組織革命活動時,多次得到犬養毅的支持。

有段時間,犬養毅自己經濟拮據,卻還發動友人慷慨解囊,解決孫中山在日本的生活費用。此外,康有為、梁啟超、陳少白等人也與犬養毅有交情。

犬養毅十分關注中國革命,在辛亥革命前多次力促康梁與孫中山聯合,辛亥革命後勸說孫中山與其他勢力聯合起來孤立袁世凱,但都未能如願。

孫中山與犬養毅私交甚密,幾乎無話不聊。

有一次,犬養毅請孫中山前來赴宴,他問孫:“我是真敬佩你,但我請問你,你最喜歡的是什麼呢?”

孫中山直截了當地說:“當然是革命,推翻清政府。”

犬養毅說,你是革命家,當然最喜歡革命,但除了革命之外,你最喜歡的是什麼?

孫中山笑着答道:“woman(女人)。”

犬養毅面對孫中山的真性情,不禁拍手道:“很好,再次呢?”

孫中山回答說:“book(書)。”

犬養毅大笑,說:“畢竟你說出了老實話,我知道你喜歡看書,原來你喜歡女人還在書之前。”

1925年,革命尚未成功,孫中山去世,犬養毅為之悲痛。

四年後,犬養毅受蔣.介.石邀請,來華參加南京中山陵的孫中山移靈儀式,并作為故舊代表特别站在靈柩一側。

由此也許可以理解,“九·一八”之後,犬養毅派遣代表到中國交涉時,為何千叮咛萬囑咐,要設法和平解決。

據當時來華談判的代表回憶,他出發前,犬養毅對他說:“這次你們的任務,是今後日本生死的轉折點,切盼成功。”

▲1929年,犬養毅(中)訪華。圖源:網絡

然而,曆史還是沒有如犬養毅預想的發展。

由于右翼勢力的阻撓,刺殺犬養毅的11名兇手得到“從寬發落”。審判前,來自日本各地的右翼分子寫血書送到法庭,對兇手表示同情。另有11名新潟縣的年輕人寄來請願書,請求代替11個軍官去死,并附上11隻手指表明決心。

隻有少數理智的人認為這些刺殺匪夷所思:“濱口君和犬養君都被殺害了。被殺後說是因為政黨軟弱無力,說是因為國民不信任,這個理由從何談起?有三四位政黨的領袖人物和獲得代表國民的衆議院的過半數信任票的人,被用手槍、匕首殺害了,怎麼可能有起作用的強有力的政黨呢?”

犬養毅的遇刺,斷絕了中日之間溝通的橋梁,日本也在侵華的罪惡道路上越走越遠。

右翼勢力急劇膨脹,政黨政治讓位于軍國主義,之後的幾任日本内閣都唯軍部馬首是瞻。

犬養毅遇刺身亡後,繼任的首相齋藤實一上台,吓得趕緊承認了建立“僞滿洲國”的政策,但厄運很快也将降臨在他頭上。

05

“五·一五事件”的四年後,日本政壇又爆發了震驚世界的“二·二六事件”

1936年2月26日,東京陰雲密布,雪落在冷清的街道上。

位于東京的第1師團兵營中,駐紮着上千名日本士兵,其中有部分青年軍官,長期深受北一輝等法西斯理論家影響,形成所謂的“皇道派”。他們是極端右翼的憤青,強烈主張擴大侵略戰争,将軍中與他們對立的“統制派”視為反對者,更是不把内閣放在眼裡。

這一天淩晨,在右翼勢力的煽動下,數名青年軍官喚醒沉睡的士兵,命令他們立即荷槍實彈,分成6個小組,進行多起暗殺。

首相岡田啟介的官邸,是這次襲擊的主要目标。

▲岡田啟介。圖源:網絡

但岡田啟介戲劇性地躲過了刺殺。

當叛軍士兵潛入首相官邸時,岡田躲入一間儲藏室,隻有他的秘書兼妹夫松尾傳藏在院内。士兵見松尾與岡田相貌相似,當即舉槍射擊,松尾當場斃命,刺客以為大功告成,又去搜尋其他目标。次日,岡田戴上口罩和墨鏡,僞裝為首相親屬,從被叛軍占領的首相官邸中逃脫。

但其他幾名日本高官就沒那麼好運了。

同一天,内務大臣兼前首相齋藤實、大藏相(主管财政)兼前首相高橋是清、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都被叛軍槍殺。

還有一夥士兵闖入前海軍大将鈴木貫太郎的官邸,朝鈴木開了幾槍,但這個老頭命夠硬,居然沒有被擊中要害,得以死裡逃生。

▲日本兩任前首相高橋是清(左)與齋藤實同日遇刺身亡。圖源:網絡

之後幾天,日本政府一度陷入權力真空,内閣大權旁落,叛軍占領了陸軍省、首相官邸、警視廳、大藏省等要害部門,就連陸軍高層也害怕事态進一步擴大,在調來援軍包圍叛軍的同時,發出“勸誡書”,與叛軍妥協,甚至将這次叛亂稱為起義。

2月29日,随着天皇出面發話,叛軍營壘開始分化,30多名士兵走出占領的據點,向日本政府投降,之後其他幾夥叛軍也返回原先的營地,動亂随之結束。

此後幾個月,日本政府對二·二六事件的主謀進行了秘密審判,判處13名軍官和包括北一輝在内的4名文官死刑,3000多名軍官被解職或調離崗位。

盡管二·二六事件被迅速平息,但“皇道派”所要求的,建立一個支持侵略戰争的政府和法西斯軍人政權,還是在軍國主義者的手中實現了。

▲發動政變的少壯派軍官打出“尊皇讨奸”的口号。圖源:網絡

二·二六事件後不久,具有法西斯背景的廣田弘毅任首相,接受軍部加強國防的改革措施,為奪取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霸權積極備戰,加緊對外擴張。

1937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全國抗日戰争爆發,中華民族陷入深重的苦難。

據統計,從1930年首相濱口雄幸遇刺到1943年太平洋戰争逐漸進入白熱化,日本政壇的謀殺恐怖活動接連不斷,多達44起,平均每年3起。

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時,還有負隅頑抗的軍國主義分子闖進皇宮,欲奪走裕仁天皇投降廣播的錄音磁帶,同時首相官邸再度被襲,首相鈴木貫太郎被刺未遂。

鈴木貫太郎在二·二六事件曾身負重傷,從鬼門關上走過一回,這次又撿回一命,據說他後來病死火化時,人們還從其頭部找到了一顆子彈。

刺殺,被刻在部分日本人的骨子裡,與崇尚暴力、愛走極端的所謂武士道精神息息相關。

1920年代,極端右翼分子井上日召對支持者說:“謀殺是菩薩手段。”

井上日召以革命者自居,主張實施“一人一刀”的恐怖主義,甚至要把“把總理大臣一個一個地殺掉”,并在二戰期間服務于日本侵華罪魁禍首之一近衛文磨。這樣一個恐怖主義者,竟然活了80多歲,到晚年病死,還有大量擁趸。

在近百餘年的日本曆史中,刺殺成了一種宣洩情緒與表達需求的暴力手段。

▲熱衷于暗殺政要的井上日召。圖源:網絡

06

日本侵華時,在中國東北建立僞滿洲國。當時,僞滿有個官員叫岸信介,先後任僞滿實業部次長與總務廳次長,是日僞殖民統治的核心人物之一。

岸信介從年輕時就不是什麼好人,早年靠反對“雄獅宰相”濱口雄幸的政策成名,因此被右翼勢力拉攏,與極力主張侵略的少壯派軍官秘密交往。

到中國東北後,岸信介生活放蕩,經常飲酒嫖娼,人稱“滿洲之妖”。為了推行日僞的所謂“産業開發五年計劃”,掠奪戰略資源,岸信介等人誘騙、抓捕了大量中國勞工,将他們派往環境惡劣的礦山強制勞動,緻使凍死、餓死及傷殘者不計其數,有時一天就死亡50人。在東北的撫順、營城、通化等地,至今還有僞滿時期留下的萬人坑遺址。

主張“經濟統制”理論的岸信介還在東北大力發展鴉片貿易,推行鴉片專賣政策,獲取巨額利潤的同時,用鴉片毒害東北人民。

▲岸信介與東條英機,都是甲級戰犯。圖源:網絡

二戰結束後,岸信介作為東條英機内閣的重要成員,被定為甲級戰犯,卻逃過一死,被關押三年後就被釋放,成為侵華罪人中的漏網之魚。

原來,日本投降前夕,老奸巨猾的岸信介就看到了日本失敗已成定局。當時已回到日本的他公開與東條英機唱反調,以與東條内閣意見不一辭職,回老家組建了一個所謂的“反戰”民間團體,進行演講,把自己裝扮成一個“反戰者”,将責任都推給東條英機,後來躲過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起訴,隻是被解除公職。

戰後,岸信介依舊活躍于日本政界,屬于右翼分子。

冷戰時期,美國有意扶持日本,并于1951年在舊金山簽訂《對日和平條約》

親美反.華.的岸信介成功“洗白”,重出江湖,并于1957年成為日本首相,不顧國内民衆強烈反對而強行修訂《日美安保條約》,其中有嚴重幹涉中國内政和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内容。

天怒人怨的岸信介也令日本國民不滿,還遭到其他右翼人士的反對。

1960年7月14日,岸信介參加一個招待會時,被右翼團體“大化會”成員荒牧退助刺傷。

刺客水平不行,沒把岸信介殺死,受傷後的岸信介被随行人員擡下療傷。

他成為又一個遇刺的日本首相。

▲1960年,時任日本首相岸信介遇刺。圖源:網絡

同年,新安保條約生效當天,聲名狼藉的岸信介内閣辭職下台。

岸信介一直活到了1987年,他去世時,《朝日新聞》寫了一段耐人尋味的評論:“由于被指名為甲級戰犯的岸信介複出為首相,不少人認為這就是日本人無法明确追究戰争責任的原因。”

恐怖刺殺的風潮還在日本政壇蔓延。

岸信介遇刺那年,1960年10月,中日友好的推動者、左派的日本衆議員淺沼稻次郎在東京結束一場電視辯論後,遭極右翼組織成員山口二矢以“脅差”(日本傳統的短武士刀)刺殺,當場去世。17歲的山口矢二行刺時身穿校服,被警察帶走後還面帶笑容。

進入新世紀後,2002年10月,時任日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衆議員石井纮基在自己家門口搭上公務車準備上班前,突遭一名中年男子行刺,傷重送醫後死亡。

2007年4月,日本長崎市市長伊藤一長在街頭遭槍擊身亡。當場被擒獲的兇手是一個59歲男子,叫城尾哲彌,為日本黑幫“山口組”成員。

2022年7月8日,岸信介的外孫、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演講時遇刺,胸部中槍,送醫後不治身亡。

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會引起一場風暴。

誰也不知道,一場驚天刺殺将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童年安倍晉三(中)坐在外公岸信介膝蓋上。圖源:網絡

參考文獻:

[日] 宇治敏彥:《日本首相列傳:從伊藤博文到福田康夫》,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

[美] 安德魯·戈登:《現代日本史 : 從德川時代到21世紀》, 中信出版社,2017年

[日] 野口悠紀雄:《戰後日本經濟史:從喧嚣到沉寂的70年》,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8年

楊棟梁,喬林生:《日本首相評傳》,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

渠長根:《“謀殺是菩薩行為”——論近代日本政治生活中的恐怖謀殺現象》,《南都學刊》2003年01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