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曆代篆刻名家簡介

桂 馥
桂馥(1736一1805)清代篆刻家,文字訓诂學家。字未谷,号冬卉,又号老菭,别署渎井複民,山東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登進士,官雲南永平縣知縣。藏書甚富,好考訂文學源流。篆刻宗秦漢鉩印,刀法挺拔,不求時尚,非至好不能得其所刻,作品流傳至少。研究語言文字之學,取《說文解字》與古代諸經典文義相參校。著有《缪篆分韻》五卷、《續三十五舉》、《說文義證》等。

蔣 仁
蔣仁(1743-1795)清代篆刻家。原名泰,字階平,後得“蔣仁”古銅印,乃更名,号山堂,别号吉羅居土、女床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篆刻師法丁敬,參以己意,于流利中見樸茂,且以顔體行楷刻側款,别有風緻。與丁敬、黃易、奚岡齊名。為“西泠八家”之一。兼善書法。

奚 岡
奚岡(1746—1803)清代篆刻家、書畫家。原名鋼,字鐵生、純章,号蘿龛、蝶野子,别号鶴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原籍安徽新安(今歙縣),一作安徽黟縣人,寓浙江杭州西湖。擅篆刻,宗秦漢,師法丁敬,并有發展,風格清隽,為浙派印人之傑出者。與丁敬、黃易、蔣仁齊名,為杭郡四名家,再加陳豫锺、陳鴻壽、趙之琛、錢松合為西泠八家。亦工詩善書,長于繪事,性孤介,非其人不予。書兼工四體,真書法褚遂良,古隸筆意超逸,高出流輩。山水潇灑清潤,得董其昌法。老年入李流芳一派。花卉有恽壽平氣韻,蘭竹亦超脫,為浙中畫家巨擘。曾作《溪山素秋圖》、《蕉竹幽蘭圖》、《春林歸翼圖》等軸。傳世畫迹有《蕉林學書圖》卷、《題襟館圖》卷,現均藏故宮博物院。著有《冬花庵燼餘稿》。

鄧石如
鄧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書法家。原名琰,又字頑伯,一作完伯,别号完白山人、笈遊道人,安徽懷甯人。精四體書。篆書得漢碑篆額及唐李陽冰《三墳記》等篆字體勢筆意,沉雄樸厚,自成面目,一洗刻闆拘謹之風。曾書《黃鶴樓詩軸》、《晚眺峻爽樓詩軸》、《四體書屏》、《滄海日長聯》等。篆刻得力于書法,蒼勁莊重,流利清新,使當時局限于取法秦漢鉩印的風氣為之一變,世稱“鄧派”,亦稱“皖派”。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子傳密,原名尚鉩,字守之,号少白,亦工篆、隸和篆刻,能傳家法。

鄧石如的閑章,印文出自東漢王充所著《論衡》。從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将漢魏碑額篆書的體勢筆意與秦小篆融為一體,形成一種圓健暢達,結構寬博,線條富有筆意的篆書新體勢。他刻印和邊款用沖刀法,流暢,輕捷,穩健,他自評為“剛健婀娜”是十份貼切的。他的風格影響深遠,是清代兩大篆刻藝術流派之一。

巴慰祖

巴慰祖(1744—1793)清代篆刻家。字隽堂,一作晉堂,号予籍,又号子安、蓮肪,安徽歙縣人。富收藏,工畫。篆刻初宗程邃,後于書體章法,有所改進,所作構思精密,用刀挺秀,自具面目。嘗摹刻《顧氏集古印譜》,将其中部分秦漢印輯成《四香堂摹印》二卷,精心細作,幾可亂真。複有《百壽圖印譜》一卷。

黃 易
黃易(1744-約1802) 清代篆刻家、書畫家。字大易,号小松,秋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篆刻醇厚幽雅,與丁敬并稱“丁黃”,為西泠八大家之一。擅山水,筆墨清隽,亦寫墨梅。曾作《看潮圖》、《溪水清遠圖》、《李竹懶詩意圖》、《墨梅圖》》和《仿遠人觀暴圖》等。傳世畫迹有《梅花圖》、《開和舟中詩意圖》等,現藏故宮博物院。工隸書,沉着有緻;兼喜集金石文字。官山東濟甯府同知時,廣搜碑刻,繪有《訪碑圖》,并著有《小蓬萊閣金石文字》等。與丁敬、蔣仁、奚岡齊名。

翁大年
翁大年(1760—1842)清代篆刻家。初名鴻,字叔鈞,又字叔均,号陶齋,江蘇吳江人。精考證,篆刻取法秦漢,
結體工緻妥貼。側款作小楷,頗有韻緻。著有《古官印志》八卷;《古兵符考》八卷、《泥封考》二卷、《陶齋金石考》二卷、《瞿氏印考辨證》一卷、《舊館壇碑考》二卷、《陶齋印譜》二卷。

陳豫锺
陳豫锺(1762—1806)清代篆刻家。字浚儀,号秋堂,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篆刻早年師法文彭、何震,後學丁敬,工整秀緻,側款尤為清麗。為西泠八家之一。亦能書畫,善松竹。與陳鴻壽齊名,世稱“二陳”。著有《求是齋集》。

陳鴻壽
陳鴻壽(1768—1822)清代篆刻家、書畫家、制陶家。字子恭,号曼生,又号另壽、曼公,别号種榆道人、夾谷亭長,浙江錢塘(今杭州)人。陳士瑤孫。仁宗嘉慶六年(1801)拔貢,官淮安同知。篆刻繼杭郡四名家丁敏。奚岡。黃易、蔣仁,職法秦漢,擅切刀,縱肆爽利,浙中人多宗之,并對後來取法浙派者影響頗深。為西泠八家之一。官溧陽縣時,曾設計有紫砂壺樣十八式,由制陶家楊彭年為之制茶具,經其刻詩詞書畫,壺身刻“阿曼陀室”銘文,風行一時,有“曼生壺”之稱。亦擅竹刻,曾謂“凡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乃見天趣。”詩文書畫皆以資勝,以學古受知于阮元,尤嗜摩崖碑版。行楷有法度,八分書簡古超逸。畫山水多不着筆,憤然意遠,在姚雲東(公绶)、程孟陽(嘉燧)間。兼工花卉、蘭竹,與陳豫錘齊名,世稱“二陳”。著有《種榆仙館印譜》,《桑連理館集》等。1935年中華書局出版《陳曼生花卉冊》影印本。

趙之琛
趙之琛(1781-1860)清代篆刻家、畫家。字次閑,号獻父,别号寶月山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精心嗜古,隧金石之學,篆刻早年師法陳鴻壽,後以陳豫鐘為師,兼取各家之長,以工整挺拔出之,尤以單刀著名。為西泠八大家之一。亦工書善畫。山水師黃公望、倪瓒,以蕭疏幽淡為宗。花卉筆意潇灑,點色清雅,饒有華嵒神趣。間作草蟲,随意點染,體态畢肖,為寫生能手。晚年喜畫佛像。傳世作品有道光十七年(1837)作《南極老人圖》,圖錄于《中國名畫寶鑒》;二十年作《大士圖》,圖錄于《金石家書畫集》;三十年作《梅花幽篁圖》,圖錄于 《藝林月刊》第八期。著有《補羅迦室印譜》。

吳熙載
吳熙載(1799—1870)清代篆刻家、書畫家。原名廷飚,字讓之,号晚學居刁:方竹丈人,江蘇儀征人。工四體書尤精篆、隸,溫婉圓健,展促有姿。為包世臣弟子。篆刻學鄧石如,并參漢印,于遒勁凝練中見流暢,用刀如筆,發展了鄧派。也擅花卉,曾作《蘭桂芬芳圖》、《垂柳芙蓉團》等。著有《師慎軒印譜》、《吳攘之印譜》。

陳介棋
陳介棋(1813—1884)清代篆刻家、鑒别家。字壽卿,号簋齋,别号海濱病叟,山東濰縣(今濰坊)人。富收藏,精鑒别。工書法,以顔真卿筆意出入鐘鼎文字,自成一家。生平好古文字,與吳式芬、潘祖蔭、吳雲、吳大激等,文字之交甚密。因藏有十漁,名其齋曰“十鍍山房”。又以三代鲸及秦漢印萬餘方,輯成《十箍山房印舉》。

錢 松
錢松(1818—1860)清代篆刻家。字叔蓋,号耐青、鐵廬,别号未道士、西郭外史、雲居山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流寓上海。善書法,能山水、花卉。精鑒别,工篆刻,為西泠八家之一。曾摹漢印二千方,所割雄渾淳樸,在浙派中别具面目。著有《未虛室印譜》。傳世畫迹有鹹豐七年(1857)作《梅竹圖》軸,圖錄于《名人梅花集》八年作《仿黃子久山水圖》軸,圖錄于《金石家書畫集》同年又作《仿白玉蟾梅花圖》軸,現藏故宮博物院。

徐三庚
徐三庚(1826—1890)清代篆刻家。字辛榖,又字诜郭,号井罍,又号袖海,别号金罍山民、似魚室主、馀糧生,浙江上虞人。善篆、隸,常用《吳記功碑》體勢入印,在吳熙載、趙之謙外,能另辟面目。刻欵運刀熟練,不加修飾,有生辣遒勁之緻。著有《金罍山民印存》二卷。

趙之謙
趙之謙(1829—1884)清末篆刻家、書畫家。初字益甫,号冷君,後改字撝叔,号悲盒、憨寮,無悶、鐵三、梅盦,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文宗鹹豐九年(1859)舉人。曆官 江西鄱陽、奉新、南城等知縣。博古通今,與文人周白山(字雙庚,号四雪,餘姚人)相友善。精篆刻,初學浙、皖二派,後突破秦漢鉩印規範,吸取古錢币,鏡銘及碑版等篆字印,章法講究,古勁渾厚,閑靜遒麗,别創新格,印側刻畫像,亦屬首創。書法初學顔真卿,兼習南北二派,一度去揚州鬻字,未得時賞,折回後苦心精思,悟徹書畫合一之旨,求筆訣于古今人書,得包世臣、張琦的論著,而知鈎捺拒送,萬毫齊力之法,遂專力于篆隸八分,參以六朝造像,隸書師法鄧石如,以魏碑筆勢寫行書,日臻神妙,創立自己面目。擅畫花卉蔬果,筆墨酣暢,水墨交融,設色濃豔,有寬博淳厚之趣,糅合徐渭、原濟、李棘諸家而抒出己意,開清末寫意花卉新風。傳世作品有《秋葵芭蕉圖》軸、《菊花圖》軸,現藏上海博物館,《繡球圖》軸、《山茶梅石圖》軸,藏遼甯省博物館。著有《二金蝶堂印譜》、《悲盒居士詩臘》、《蚌環宇訪碑錄》、《六朝别字記》等。曾總纂《江西通志》。1935年中華書局出版《趙撝叔花卉冊》影印本。

吳俊卿
吳俊卿(1844—1927)近代書畫家、篆刻家。初名俊,後改俊卿,字昌碩,一作倉石,号缶廬,晚号大聾,七十以
後以字行,浙江安吉人。清末諸生。曾任丞尉,旋升江蘇安東(今漣水)縣令,在任一月,镌有小印“一月安東令’。後寓上海。工書法,擅寫‘石鼓文”,用筆結體,樸茂雄健,古氣盤旋,能破陳規,自成一家。精篆刻,初學徐三庚,繼法吳熙載等,并追溯秦漢鉩印,後獲見齊魯泥封、漢魏六朝瓦甓文字,一變而為逋峭古拙,雄渾蒼勁,擺脫浙、皖諸派而自創面目。所用刀圜幹鈍刃,異于通常所用。西泠印社成立于杭州後,曾為同道推任社長。暮年苦為鐵筆所累,自号“苦鐵”。三十歲左右作畫,博取徐渭、朱耷、石濤、李輝、趙之謙諸家之長,兼取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酣墨飽,雄健古拙,亦創新貌。其作品重整體,尚氣勢,有金石氣。認為“山水饒精神;畫豈在貌是’,“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對用筆,施墨、敷彩、題款、鈴印等的輕重疏密,匠心獨運,配合得宜。其藝術風尚在我國和日本均有較大影響。傳世作品有《天竹花卉圖》軸,現藏故宮博物院《墨荷圖》,藏上海博物館:《杏花圖》軸,藏中國美術館。1929年生生美術公司出版《吳昌碩趙子雲合冊》二集。1962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吳昌碩畫選》影印本。能詩,有《缶廬集》。另有《缶廬印存》等。子東邁畫有父風。

胡钁(1840—1910)清代篆刻家。字匊鄰,号老匊,一作菊,别号晚翠亭長,浙江崇德(今桐鄉)人。工詩,善書,精刻印、刻竹。得力于漢玉印、鑿印、诏版。所作白文,匠心獨運,能于疏落中見緊湊,得自然之趣。曾摹刻宋拓《聖教序》、《麻姑仙壇記》及《醴泉銘》,不失神韻。刻竹木一如刻石,不以平底光潔取勝,而着眼傳神,故亦以刻竹家著名。著有《不波小泊吟草》、《晚翠亭印儲》。

鐘以敬
鐘以敬(1866—1916)近代篆刻家。字雷申,一作雷聲,又字越生,号攘先,又号窳龛,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少嗜金石,尤工篆書。篆刻師法浙派,清精秀逸,不逾矩矱。間亦模仿皖派,風姿絕俗。側款作單刀小楷,頗精整。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