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商業的本質是什麼?
我給自己的答案是兩個字:高效。什麼叫高效?用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價值。
要理解這一點,我們要回到原點。商業的公式是什麼?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企業,衡量一家企業經營成果的公式都是同一個:收入-成本=利潤,也就是俗稱的”投入産出比“。這個公式看起來很簡單,10-8=2.但是在實際經營過程中,用好它并不容易。
什麼是投入産出比?企業是先投入,後産出。這意味着成本在前,企業必須要先投入成本,你的産品研發、人員工資、土地廠房、生産線、市場開拓.....都需要錢。很多中小企業家之所以活不下去,就是因為把這兩個指标分開來看:隻看成本,不講收入,或隻看收入,不算成本。投入産出比它不是分開的,是雙管齊下。
很多企業之所以會陷入投入大、産品低的怪圈,就是因為老闆的機會導向思維,盲目追求産品多、客戶廣 、市場大,當他們嘗到利潤的甜頭時,會不自覺地增加産品線、買地買樓、多元化投資、開分公司....這時候成本從8變成20,收入卻隻有15,最後利潤變成15-20=-5.也就是說,收入的增長并沒有帶來利潤增長,成本吞噬了你的利潤,所以它是無效增長,偏離了投入産出比的目标。
所以做企業的第一個邏輯,成本思維是第一思維。如果你沒有成本思維,那麼你做每件事都沒有成本思維,長此以往,你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浪費時間、浪費資源,創造不了價值。
很多中小企業之所以舉步維艱,真正的根源就在于沒有成本思維和價值思維,他們追求規模的”虛胖“,經營中存在着巨大的浪費。
所以,經營者首先要重塑自己的經營哲學,學會如何更有效地分配時間、精力和資源,讓每一分鐘,每一分錢都做到價值最大化。
我經常聽到老闆和高管們讨論下一年度戰略時,動不動就是明年多少個戰略,多少個市場,多少個客戶,多少個新品?....當你不懂得取舍,不懂得聚焦,那麼多戰略開始,就沒有對産品區分,沒有對客戶區分,沒有對市場細分。沒有取舍,你的投入就是80%,産出就是20%。
商業的邏輯是反人性的,人性中有很多不好的習慣,譬如貪婪。我們以為越多越好,其實錯了,企業的任何資源都是有成本的,最後你會發現,你投入是80%,産出是20%,結果是20-80=-60%。
有研究數據表明,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9年,平均每年有100萬家企業死亡,每分鐘就有2家企業倒閉!中國4000多萬中小企業,存活5年以上的不到7%,10年以上的不到2%。
這些企業死在什麼地方?往往死在80%不重要的事情上,他們做了不該做的事。現實中,事情多如牛毛,很多事情不重要卻火急火燎。雖然他們不重要,卻把你的時間和資源耗完了。
别忘了,企業的時間和資源是有限的,所有客戶、産品和員工都在單竟争這些資源。這些資源就像一個蛋糕,切一塊少一塊。一個經營者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最終将形成企業的經營策略,進而決定最終的經營成果。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