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接着講厥陰風木和少陽相火之間的對化關系,木者,水中之生意也,水泉溫暖則生意升騰,發于東方。故乙木生于癸水,水暖則木達,生氣暢通,木榮而風靜。肝木發榮則疏洩之令遂也,令遂則發育條暢。生發滋榮,肝以風木而主疏洩,膽以相火而主秘藏。
腎水生乙木,是因為己土左旋。然後乙木生丁火是正常,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厥陰肝經是同名經,心包經化氣于風木。心包裡面包着心髒,乙木左升生丁火、主疏洩氣機、二便和血液,所以肝髒病了氣先不順了。因為肝藏血,所以氣滞以後就容易造成血瘀,肝血是心髒的媽媽,乙木的血液不好了就會影響到心髒的津液。
膀胱之清涼而通利者,相火之秘藏、風木之疏洩也。膀胱能正常的排小便順暢是因為乙木的疏洩,乙木氣郁了大小便就不利。相火秘藏則水中火旺,水溫木榮則疏洩之令遂,故但能洩水不緻洩火,則相火秘固而膀胱清,水道清利而不塞也。三焦相火者,君火之佐也。君令臣從自然之理。膀胱的清涼是因為腎水溫熱的閉藏,三焦相火随着丁火下去,歸根到癸水裡面,戊土右轉,三焦相火和膽木是随膀胱經下去的,與丁火一同下去溫腎水。君主下去了宰相也跟着下去了,君令臣随。
然少陽甲木化氣于三焦相火,故君火之降必協甲木。然少陽風木之髒,之所以化氣于三焦相火,息息歸根以溫水髒者,緣戊土之降也。蓋甲木根值于壬水,培植于戊土。故甲木之降随乎戊土,甲木順降而戊土培之則甲木根深,順達條暢從子化氣以為暑。甲木化氣到少陽三焦,三焦就挾着甲木下去了,這都是因為戊土之右降。因為是壬水生甲木、癸水生乙木,而甲木是生長在戊土上的,乙木是生在己土上的。甲木紮根戊土生長的好才能随戊土順降下去,如果甲木向上一飄零相火就不能蟄藏了。
順降以後甲木就會從子化氣為火,之所以它能下降,是因為戊土是溫燥的,化氣于陽明大腸了。如果戊土胃氣是寒濕的甲木和膽火就降不下去了,就會反逆上去了。所以你看到病人的舌苔白厚膩,往往舌苔的下層是厚膩的,上面飄着一層黃。這種症狀就是土濕火浮了,往往就會被人誤認為是胃火。隻看到舌苔黃,沒有透過黃色的表皮看到下面的寒濕。你以為是胃火就用石膏一類的涼藥,越用火越大,最後就傷到胃氣了。這就是當時黃元禦被誤治,相火上沖到眼睛,導緻了失明。所以相火相當的厲害,流金铄石。
夏天小孩子特别容易鼻子出血,十有八九是愛吃冰糕、喝飲料的。傷到脾胃再用點闆藍根一類的涼藥,導緻相火上沖不生胃土了,胃氣就沒有了。小孩子就不愛吃飯了,上焦有火了就更愛吃涼東西了,越吃涼的胃越受傷,火就越來越大,就形成這種惡性循環了。如果不讀黃元禦的書,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一看有火都會用涼藥。這是老百姓的治法,不懂裡面的原理。上火了到藥店買藥,就會給你三黃片、牛黃上清丸、銀翹解毒散等涼藥。其實要是用點藿香正氣火馬上就下去了,真正需要用牛黃上清的情況是特别少的。
張錫純用石膏非常多,但他不是真正的溫病派。張錫純也讀過黃元禦的書,他遇到那個症狀了才用那麼多石膏的,張仲景也是用石膏的。不是用石膏就不對,該用的時候就必須用,絕對不能手軟。不該用的時候絕對不能用,關鍵是理論上你得清楚。如果真正是胃火特别大,舌苔黃燥,大便幹燥,口渴,脈洪大,就得用到石膏了。我這幾天就經常用到,治療小孩子們發燒。
還有個老太太七十多歲了,咳嗽帶喘,輸了二十多天的液也沒治好,裡面已經沒有炎症了。一開始是吐黃痰,現在是特别黏的白痰,又不好吐出來。沒有炎症就不是黃痰了,黃痰往往是細菌造成的。舌苔正常,不白也不黃。感覺身上很熱,喜歡撩被子。我就用麻杏石甘湯這個小方,隻有四味藥,麻黃七克、杏仁十克搗爛、生石膏十三克和炙甘草六克。她的舌苔稍微有一點白厚,就用九克陳皮,化一下胃裡的濕氣。可以使她的相火和肺氣好往下降,因為黃元禦特别善用陳皮和杏仁,杏仁降肺氣,陳皮降胃氣,黃元禦說這樣可以右降肺胃之氣。
麻黃把皮毛打開,可以宣發肺氣,因為有熱出不來,就得給它一個出路。凡是用炙甘草都是用來強心的,這裡也是讓她發汗的,再固脾胃,解毒、保濕的時候用生甘草。雖然石膏是涼藥,但是它是辛味的,就能往外走肌表,《神農本草經》說它不是大寒,而是偏涼。它和麻黃配合,就可以把肺裡面的熱氣通過皮毛橫向散發出來,它不是苦寒藥直下走的。所以老太太也可以用石膏,歲數大了就小點量,還得看她的體質,這個方子三副藥下去就見好了。
這些就是黃元禦理論關鍵、核心的地方,他的特點就是把六氣研究透了,他是中國曆史上從古至今唯一一個把六氣說清楚的學者。有人從天地氣化和五運六氣解釋張仲景的六經的,但是并不完美。不如黃元禦透徹地、一步步地從六經、同名經、表裡經,再從五髒的氣化,中氣的肝木左升、肺胃右降,十二經和六氣都不違反這個總的、大的理論,這個大的中氣斡旋帶動了所有的運轉。真正把天地氣化把握住了,他站得高了就能從天地氣化看待人體。
這是中醫的生理,西醫的生理是從微觀上研究細胞和基因,他們都是形而下的東西。咱們中醫研究的是陽氣氣化的形而上的東西,這些看不到,化驗不出來。人體的經絡和天地經絡、十二個月都是相通的,紮針就是把人體和天地進行溝通,進行能量的協調。這就是天人合一,不能協調就生病了,你的思想就跟不上天地的氣化了。
本來該順升的時候你老着急,氣就郁到這裡了,天地運動了你沒有運動,不能與天地同步氣化你就有病了。各種修煉都讓你把心靜下來,排開思想雜念。思想上放松沒有阻礙了,就能和天地氣化形成一體。因為天地氣化也分了很多層次,有五行的層次,還有更深的陰陽的層次,還有無極的層次。你要能做到物我兩空就返回去了,其實中醫和佛道從身體上理解道理是一樣的。中醫是用到治病上面了,佛道二家是直接到本體了。
劉老師講的風水也是一樣的,中醫和風水一起學就會如虎添翼了,就像千金翼方一樣長翅膀了,就會對我們特别有幫助了。如果你用藥老是好不了,你家風水上肯定有問題,起碼咱們自己家裡和親戚朋友之間都能受益匪淺。咱們學好了中醫,家人有病開個簡單的方子就把病治好了。你要是能給自己親屬解決問題了,那種感覺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你會感到非常欣慰的。
我媽媽冠心病心髒不好,十年前就是勞力性心絞疼,走幾步心絞痛就發作了。我就不讓她吃西藥,我就用中醫藥給她治療,她現在越來越壯。八十多看起來長得很年輕,不顯老身體還挺好。這樣做兒子的心情多好啊,要不天天拉着她去醫院,量血壓輸液啊,心情絕對不一樣。
所以說三焦經随太陽經下行,右降并歸癸水以溫水髒,,故土燥而火能蟄,水溫而精能藏。腎氣之溫暖而蟄封者,相火之秘藏也,膽火降的目的是使君火和相火都能封藏到腎水裡面。小便之通塞,司于膀胱,而膀胱之開阖,職在三焦,以水性下潤而火性炎上炎,水欲降而火升之。則溲溺不至遺失,故三焦之火能約小便。
三焦相火在下面托着,膀胱虛了三焦就沒火了,下面腎陽就不足了,因為前列腺等病就會提收不住了,氣化不走就會遺尿了。三焦有火才能固陽,所以年輕人不會遺尿,歲數大了就會老尿褲子。說尿就得馬上尿,就是下面相火不足了。火生土燥則肺氣降灑而化水,火旺水暖則肝氣升達而水洩,水土溫燥,金生木洩,皆三焦之力也。
厥陰肝與少陽三焦一木一火,厥陰肝與少陽膽互為表裡,中見經絡相互絡屬。五運六氣裡面說,太陰之上中見少陽,中見就是說的表裡之經。肝以風木而主疏洩,其性升發。膽以相火而主秘藏,其性降斂,它們的氣化關系是一升一降。脾胃是一燥一濕,肝膽管人身的氣機升降,它們的升降順暢之後,氣機、血液、二便都會順暢。如果三焦相火秘藏不住,肝木就會生發太過,就會出現高血壓、腦溢血、精神不正常這一類的病了。相火把腎水固住,肝木的根才能得到很好的滋養,才能正常的生發。
如果腎水太寒的話,肝木就會生發不上去,就會造成精神抑郁、脂肪肝。氣血流通不好了,就會造成氣機、血液和二便的不通的問題了。三焦還主淋巴和水氣,就會影響到人體的水液代謝和淋巴系統。腎水之溫暖而蜇封者,相火之秘藏也,膀胱之清涼而通利者,乙木之疏洩也。少陽者水中之陽,是為少火。少陽之火循三焦網膜升騰而上,生脾胃(中土)以化水谷,水化為氣,谷化為精。上騰于胸膈故如霧,霧氣降灑化而為水,以布氣化。水流而下盛于膀胱如川之渎,疏洩之令遂,則但能洩水而不緻洩火。則相火固秘而膀胱清利,故三焦獨主水道也。一主疏洩,一主秘藏,共同協調機體水液代謝及氣化的平衡。
此六氣之間的氣化體現這三組承制關系即水火既濟、燥濕調停、和風火相助,中氣旋轉的好了,一發一收,一洩一藏,這就是正常的氣化情況。太陽寒水得到少陰君火的滋助,如果君火不足太陽的防禦功能就差了,所以感冒受寒就直接走入了少陰。所以它們表裡和同名之間都有關系,這些關系不好理解,咱們花這麼長時間講這些就是為了把這些關系理清。真正把這些講清确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一課也是最難講的,因為他太複雜了,人的腦子就容易亂了。其實也不亂,因為它有總的原則,因為咱們不專業所以覺得太複雜。
人體和天地是一樣的,不是一兩句能說清的。咱們必須從陰陽五行之氣把人體把握住,這就比較容易抓住他的重點。你要是看西方醫學研究人體更麻煩,因為它是從細胞微觀上開始研究的,他們研究一種問題要投巨資、花費多少年。先從理論和邏輯上推導出來,然後再到動物和人體上進行多年的試驗和印證,最後再投放市場,還不知道它能出現什麼事情。多年後很多副作用出來了,馬上把藥停止收回。
西方醫學一直是這麼過來的,而且細菌和病毒還在不斷的變異,制藥的速度總是趕不上它們變異的速度。他們的理論也是在不斷的變化,他們的科技都是一直在否定以前的東西,否定再否定中過來的。咱們中醫學一直在追根溯源,科技越發達越能印證中醫理論的正确,說了半天不出黃帝内經的圈兒。生在中國能學到這些東西确實一大榮幸,在國外很多經營窮盡畢生的精力研究,也沒有把人體研究透。我們以為他們的基因是研究比較透徹了,還是在中醫的形而下的元精的範圍,代表了父母遺傳的信息。元氣和元陽他們還沒有摸到。
凡是病邪都是去進攻人體虛弱的髒腑,正氣存内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順着經絡走的很少,所以說張仲景六經辨證就看它在哪一經,不是特别有規律的一步步走。咱們要完全把握住各個經絡的特點,看到反映的症狀就知道在哪一經絡,是通過症狀來反應出它的特點的。一般走到陽明還是好現象,就不會往下傳了,可以從陽明往外解,移到少陽或太陽就好了。在陽明有一個缺點就是陽明燥土容易傷到腎,所以到陽明的時候要急下存陰,趕緊把它的燥氣瀉掉,能夠把人的腎陰的元陰保住。這就不至于出多大的問題,溫病派用很多滋陰藥也是為了保陰液,葉天士和吳鞠通的時代時疫比較重,天地氣化正好走到了少陽相火的時候,就适合用滋陰的涼藥。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