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人類嬰兒剛出生那麼弱,原始人類是如何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的?

很多寶媽和寶爸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剛出生的小孩也太難帶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時刻都需要大人照顧,眼睛一刻也不能離開小孩。完全沒有語言,隻能用哭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爸媽隻能去猜!

再看看動物界的“嬰兒”,相比人類嬰兒,強大得太多了。

家在農村的應該都深有體會,比如說豬牛羊的幼崽,生下來不久就能站起來走路,用不了幾天就能非常穩定地奔跑,跳躍。

人類嬰兒剛出生時,相對動物界的“嬰兒”來說,顯得非常“愚蠢”!

如今人類文明高度發達,都定居在非常安全的場所,可以很好地照顧“愚蠢”的嬰兒。

但在原始社會,原始人類怎麼辦呢?嬰兒剛出生時會哇哇大哭,當時還生活在野外的原始人類如何保證自己的安全,如何保證嬰兒的哭聲不會帶來危險?比如說會吸引大型的捕食動物,帶來緻命的危險。

首先,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沒有選擇,之所以人類嬰兒顯得如此脆弱,是因為人類在而自己的進化“買單”,因為人類嬰兒其實都是“早産兒”,所以才造成了看起來如此脆弱。他們本應該在媽媽肚子裡生活更長時間再出生,但現實情況不允許這樣做,嬰兒不能在媽媽肚子裡待太長的時間。

人類是由古猿進化來的,進化成人類的一個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徹底解放了人類的雙手,雙手開始變得越來越靈活,可以讓人類制造更複雜的工具。

但直立行走之後,人類的身體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最突出的變化就是人類骨盆開始變小,這也是為了迎合直立行走,隻有骨盆變小才能讓直立行走更穩定。

或許你也注意到了,動物園裡的大猩猩走路時都是搖搖晃晃的,雖然大猩猩也能直立行走,但非常不穩定,因為它們的骨盆很大。

人類的骨盆變小也意味着産道随之變小,這會加大嬰兒出生的難度。

更不利的是,在古猿進化成人類的過程中,人類腦容量激增,意味着人類腦袋變大。

一方面女性産道變小,另一個方面嬰兒腦袋變大,你也知道這意味着什麼了:分娩的難度大大增加。

為了更好地分娩,人類不得不選擇讓嬰兒早點出來,不然很可能出現難産,給嬰兒和女性都帶來緻命的傷害。人類必須進化出這個基因,沒有進化出這個基因的人類或許存在過,但都被大自然淘汰了(都生不出來還怎麼延續基因呢?)。

雖然人類嬰兒一出生通常都會大哭,但這并不會給人類帶來緻命的傷害。原始人類已經開啟了群居生活,并且已經使用了火。通常情況下,動物看到了火都會恐懼,而且原始人類憑借自己的智慧也能制造出一些武器來抵禦野獸的襲擊。

但不得不承認,人類嬰兒的脆弱确實會給原始人類社會帶來一定危險,原始人類的生活畢竟并不像如今這麼穩定安全。很多時候,原始人類必須背着自己的小孩去捕獵,獲取食物。

這種生活方式對嬰兒的影響一直保留到今天:很多嬰兒必須在移動環境中才能獲得安全感。這也是為什麼爸媽抱着嬰兒一直拍打,嬰兒就會感到很安全,很多時候一旦放下來嬰兒就立刻會醒來大哭。明明已經睡着了,但總是不能放下。

還有嬰兒的抓握能力很強,這種基因與人類祖先的生活方式也與一定關系。試想一下,原始人類爸媽背着小孩捕獵,很難照顧好小孩,這就要求小孩必須時刻抓緊自己的父母,不然就可能掉下來。

不過,雖然人類嬰兒很脆弱,不過一旦過了“脆弱期”,進步就非常迅速,完全可以把動物幼崽抛在身後。而動物幼崽雖然一開始就很強大,但随着年齡增加,進步并不大。

人類嬰兒就像高級酒店,沒有建成時“啥也不是”,就是一堆“廢土”,一旦建成雄偉壯觀。而動物幼崽生下來就是“茅草房”,後期無論怎麼裝扮,仍舊是“茅草房”!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