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專科·兒科

北京中醫藥大學徐榮謙

紫癜是小兒出血性疾病中常見的一種病證,《醫學入門·肌衄》中曰:“血從汗孔出者,謂之肌衄。”臨床上以血液溢于皮膚、粘膜之下,出現青紫、瘀點、瘀斑,壓之不褪色為特征,常伴見鼻衄、齒衄,甚則嘔血、便血、尿血。《小兒衛生總微論方·血溢論》中曰:“小兒諸血溢者,由熱乘于血氣也。血得熱則流溢,随氣而上。自鼻出者,為鼽。從口出者,多則為吐血;少則為唾血。若流溢滲入大腸而下者,則為便血。滲于小腸而下者,為溺血。又有血從耳目牙縫龈舌諸竅等出者,是血随經絡虛處著溢,自皮孔中出也。”

小兒紫癜的發病情況如下:

①發病年齡:多發于3歲以上小兒,尤以學齡期兒童發病率最高,1歲以下者少見。

②發病特點:疾病初起多為實證,久則多緻虛;由于血不歸經,血溢脈外,常導緻瘀血内阻,故而往往虛實夾雜。

③預後:本病經積極治療,一般可控制症狀或痊愈;反複發作且出血嚴重者,往往遷延難愈,甚則危及生命。

現代醫學的“過敏性紫癜”和“血小闆減少性紫癜”屬于本病範圍

病因

該病病因分為外感(實證)和内傷(虛證)兩方面。

外感:感受風熱,熱毒内盛。

内傷:禀賦不足,後天失養;或疾病影響,髒腑功能失調。

病機

實證多因外感時邪,濕熱夾毒蘊阻于肌表血分,迫血妄行,外溢于皮膚孔竅;虛證多為氣血虛弱,絡脈失固,髒腑功能不全,血不歸經所緻。《諸病源候·患斑毒病候》曰:“斑毒之病,是熱氣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熱夾毒蘊積于胃,毒氣熏發于肌肉,狀如蚊蚤所咬,赤斑起,周匝遍體。”

①風熱傷絡:風熱侵襲,與氣血相搏,灼傷脈絡,血溢于脈外,留于肌膚則出現紫癜。若風熱夾濕,痹阻關節,可見關節腫痛;邪氣郁于腸胃之間,氣血凝滞,脈絡受傷,可見腹痛、嘔血、便血;邪氣傷及腎與膀胱之絡,可見尿血。

②血熱妄行:感受外邪,化熱化火;熱竄營血,灼傷脈絡,迫血妄行,血溢肌膚,發為紫癜。熱毒熾盛,血随火升,上出清竅,可緻鼻衄、齒衄;熱傷胃絡,可見吐血;熱移下焦,灼傷腸絡而緻便血;熱蓄膀胱可緻尿血。

③氣不攝血:若禀賦不足,或後天失養;或疾病遷延日久,長期反複出血,均可損傷心脾,緻心脾兩虛、氣血虧損。心脾氣虛則氣不攝血,血不循經,溢于脈外,滲于肌膚,發為紫癜。若氣虛及陽,陽虛失潛,陰血失于内守,血液大量流滲于脈外,可出現血脫危證(類似失血性休克)。

④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病情反複,熱盛傷陰;素體陰虛,久病失調,均可緻肝腎陰虧,陰虛火旺,虛火内生。虛火乘擾則血随火動,以緻離經妄行,溢于肌膚發為紫癜。

⑤氣滞血瘀:在紫癜病變過程中,由于血不循常道,溢于脈外,乃離經之血,其本身即可造成瘀血留滞。而瘀血阻滞又會進一步導緻血不歸經,而加重出血。

臨床表現

包括紫癜出血和其他兼證兩方面:

紫癜出血表現:

①紫癜大小形态:紫癜斑塊大小不等,大的成片,小的似疹;一般不高出皮膚粘膜,若出血較多,發生血腫瘀塊,則可見皮膚隆起,摸之礙手。

②紫癜色澤:初發時紅而紫,色澤鮮豔,壓之不褪色→(數日後)青紫色,色澤晦暗→棕褐色→消退。

③紫癜分布:雙下肢外側較多而對稱出現;也可分布散在不均,遍及全身。《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決》曰:“此證多因嬰兒感受疫疠之氣,郁于皮膚,凝結而成。大小青紫斑點,色狀若葡萄,發于遍身,唯以腿胫居多。”

④其他部位出血:可伴見鼻衄、齒衄,嚴重者可見嘔血、便血、尿血。

兼證表現:

發病初期部分患兒可見發熱、肢痛、腹痛、嘔吐等症狀;病程中亦有伴有尿血者;病程日久或出血較多者可見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納少神疲;若出血暴急,可突然出現冷汗、肢厥、呼吸微弱、脈數而微之危證。本病病程常因反複發作而持續達數月、數年。

辨證要點

①辨虛實

根據起病、病程、紫癜顔色等症狀辨虛實:起病急,病程短,紫癜顔色較鮮明者,多屬實;起病緩慢,病情反複,病程纏綿,紫癜顔色較淡者,多屬虛。

②辨輕重

根據出血的程度、部位、伴随症狀辨輕重:一般僅有瘀斑、瘀點者病情較輕;除皮膚見瘀斑、瘀點外,伴有尿血、便血、顱内出血或出血量較大,氣随血脫者,病情較重。

治療原則

本病屬血證範疇,出血為其主症,治當止血,但應分辨其虛實寒熱,不能單純止血。

早期多屬實屬熱,治宜清熱涼血為主。兼有風熱外感,當疏風清熱解表;裡熱熾盛,應清熱瀉火解毒。病程遷延,反複不愈者多屬虛證。氣不攝血當益氣攝血;陰血耗損,陰虛火旺者應滋陰降火;亦有虛實夾雜者,又當虛實兼顧,清熱化瘀,扶正固攝。

治療

①風熱傷絡

症狀:起病較急,紫癜反複發作,以小腿及臀部為多,顔色較鮮明,伴有瘙癢,或發熱,偶有腹痛,關節腫痛,尿血等症,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散邪,清熱解毒。

方藥:連翹敗毒散加減(《傷寒全生集》)

組成:防風、連翹、柴胡、川芎、桔梗、薄荷、羌活、山栀、玄參、升麻、當歸、黃芩、芍藥、牛蒡子、紅花。

功效: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加減:腹痛者,加甘草緩急和中;關節腫痛者,加三七、牛膝活血祛瘀;尿血者,加小薊、白茅根涼血止血;便血者,加地榆炭、槐花炭。

②血熱妄行

症狀:起病較急,皮膚出現瘀點或瘀斑,色較鮮紅,或見發熱,面赤口渴,或伴鼻衄、齒衄、便血、尿血,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方藥:犀角地黃湯加減(《千金要方》)

組成:犀角、生地、芍藥、丹皮。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加減:發熱者,加銀花、連翹;煩渴明顯,加生石膏、知母;鼻衄、齒衄,加炒山栀、茜草炭、白茅根;嘔血,加三七粉5g分沖;尿血,加大、小薊,血餘炭,旱蓮草;便血,加地榆炭、槐花炭;腹痛者,重用白芍,加甘草;關節腫痛者,加秦艽、防己、牛膝,或用四妙散(蒼術、黃柏、苡仁、牛膝)。

③氣不攝血

症狀:發病緩慢,病程較長,紫癜反複發作,瘀斑、瘀點顔色淡紫,面色少華,神疲氣短,食欲不振,頭暈心悸,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治法:健脾養心,益氣攝血。

方藥:歸脾湯加減(《校注婦人良方》)

組成:白術、黃芪、龍眼肉、茯苓、酸棗仁、人參、當歸、木香、遠志、炙甘草、生姜、大棗。

功效:健脾益氣,養血甯心。

加減:出血不止者,加雲南白藥、茜根炭、炮姜炭、仙鶴草、蒲黃炭活血止血;神倦肢軟,四肢欠溫,畏寒惡風,腰膝痠軟,面色(白光)白無華者,加鹿茸、肉苁蓉、巴戟天溫腎補陽。瘀斑、瘀點較多,舌紫黯者,加丹參、三七、紅花活血祛瘀。

④陰虛火旺

症狀:紫癜時發時止,伴鼻衄、齒衄遷延不愈。或有低熱,盜汗,心煩少寐,大便幹燥,小便黃赤,舌光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方藥:大補陰丸加減(《丹溪心法》)

組成:熟地、黃柏、知母、龜闆。

功效:滋陰降火。

加減:鼻衄、齒衄者,加丹皮、茅根、旱蓮草涼血止血;低熱者,加銀柴胡、地骨皮清虛熱。

⑤氣滞血瘀

症狀:病程纏綿,出血反複不止,皮膚紫癜色暗,面色晦暗,腹痛劇烈,舌黯紅或紫或邊有紫斑,苔薄白,脈細澀。

治法:理氣化瘀,活血止血。

方藥:桃仁湯加減(《千金要方》)

組成:桃仁、虻蟲、當歸、大黃、桂心、甘草、芒硝、水蛭。

功效:理氣活血。

加減:腹痛者,加白芍、甘草、延胡索理氣緩急止痛;氣虛者,加黨參、黃芪補脾益氣;尿血者,加白茅根涼血止血;瘀斑久不消者,加三七粉、雲南白藥活血祛瘀。

預防與調攝

1.積極參加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2.積極尋找引起本病的各種原因,防治各種感染性疾病。不吃易引起紫癜的食物和藥物。

3.急性期或出血量多時,卧床休息,限制患兒活動,消除緊張情緒。避免外傷跌撲碰撞,以免引起出血。B04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