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按摩就要酸、脹、痛
刺激身體,一定需要足夠的強度和頻度,使身體産生足夠的反應,
這樣才能改善身體的狀态,達到防治疾病的效果。
對刺激最好的反應,中醫按摩稱之為“得氣”。
那麼什麼是得氣呢?
“得氣”就是刺激身體時出現酸、脹、痛的混合感覺。
中醫按摩和中醫針灸都特别強調“得氣”,隻有使身體“得氣”了才能讓刺激産生治療效果。
酸、脹、痛的感覺可以引發我們機體全方位的反應,調動機體的積極因素,改變或改善生活的内環境,有利于機體的自愈力的發揮,有利于機體保持正常的原本的生活狀态。
中國古代醫生有句名言:“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這句話至少有兩層含義。
一是身體有痛說明血脈不通暢,血脈通暢就不會産生這樣的疼痛;
二是按摩時如果有疼痛的感覺也是身體有問題的表現,疼痛部位急需這類按摩刺激對身體進行調整。
正是有了這種得氣的混合痛感,治療效果才會更好。
當身體問題修正了,疼痛的感覺就會消失或淡化。
按摩刺激所産生的混合疼痛感,對激活、促進機體的自愈力是不可或缺的。
得氣後,病變部位的緊縮會明顯松解和減輕,痛的感覺也會随之減輕或消失。
注意:那種銳利的“生疼”的感覺不屬于得氣的範疇。
得氣的酸脹痛混合痛感是一種舒适的痛感(或者就叫“熟疼”吧,與生疼相對應),或者刺激後即刻可以感覺到的舒适感。
我在給一位13歲的法國小女孩做按摩時,她一開始就痛得哭起來了,我便停止了按摩。但是她對媽媽說是舒服的痛,要繼續做按摩。
這個女孩所感受的痛就是熟疼。
注意:要熟痛,不要生疼。
後來這個小女孩天天來找我做按摩。這個小女孩後來在電影《毛澤東與史沫特萊》裡飾演史沫特萊女士。
有一句俗語說得好:痛,并快樂着!
得氣原是針灸最常用的術語。
但是按摩“得氣”的痛感比針灸的“得氣”痛感更能讓人們接受。
按摩得氣後的身體一般會感到異常的舒服、爽快。
按摩比針灸的适用面廣泛得多,操作簡便得多,而且幾乎沒有什麼危險性,
所以按摩更容易被廣大民衆所喜愛、所接受、所使用。
按摩不會破損皮膚,
在很大程度上它可以不稱為醫學,
是卻能起到醫學的諸多的治療作用,
不是醫學勝似醫學。
反過來說,如果刺激不得氣的話,機體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反應和良性變化。
機體的反應和變化是我們養生和治病所必需的,
如果機體沒有反應,那自愈力就不可能充分調動起來,
就不可能給機體功能更多的改善的動力。
所以說,相當的酸脹痛得氣的感覺是按摩所必需的。
對任何疾病都是這樣,尋找最敏感的痛點進行刺激,就一定能夠調動身體積極的反應,就一定能得到療效。
在有效的前提下,我們需要使刺激更舒服,更持久。
我們并不是一味地提倡痛的感覺。
有時候,需要在人們身體能夠承受的情況下給予相當的刺激強度就可以了。
比如孕婦和小兒就需要控制得氣的程度,需要用更大面積的刺激面以減少痛感,這就需要更多的用力技巧。
刺激的強度以是否引起身體足夠的積極的反應為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足夠即可,除非搶救病人。'
搶救病人就需要更強烈的得氣感以使身體最快、最強的反應,迅速使病人恢複過來。
自然分娩過程中,母親子宮和産道對産兒的擠壓是非常強烈的、巨大的,而且持續較長的時間。
分娩強有力的對産兒的擠壓,可以積極調動産兒的生命力和免疫能力,使得嬰幼兒更健康、更聰明。
嬰兒吃奶的力看似很弱其實是很強的,強到可以調動媽媽身體内的神經系統、血管系統、内分泌系統都發生反應,最終促進了分娩母親身體最快的修複和分泌乳汁。
沒有什麼醫生能比嬰幼兒吃奶這種按摩方式還更有效的幫助分娩的母親恢複身體的。
孕産期母親血液裡流淌的至少兩種激素就來源于嬰幼兒對奶頭的吮吸力。
熱戀中男女的輕輕的一個吻可以引發身體積極的反應,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内分泌系統都會被調動起來,
所以熱戀中的男女身體是非常健康的。
我們是否可以根據嬰幼兒吃奶、分娩過程、男女親吻這些自然規律來調整按摩強度和頻度呢?
按摩刺激身體要逐漸加力,不斷反複,盡可能全身性的刺激身體。
對于住院病人,可以長時間不間斷的或者時斷時續的刺激患者的身體,使身體得到盡可能多的、盡可能大的改變。
生物體中的所有組織和細胞都具有對刺激作出反應的性質,稱之為“應激性”,
隻要刺激和觸動身體,就能引起身體的反射和反應。你刺激身體,身體就會回答你,身體回應你了就能引起身體的改變,就可能産生治療效果。
對身體的足夠強度的刺激可以引發身體神經系統、血管系統、内分泌系統、乃至全身的反應。’
這些身體的反應都是通過各種神經反射形成的。
中醫的“得氣”概念包含了西醫的刺激-反射-反應的全過程。
得氣的酸脹痛感可以更合适的誘發身體積極的功能反應。
有意思的是,得氣的酸脹痛感之外還有一種舒服感,我在給小孩子按摩時會小聲問他,有沒有舒服的感覺啊?
小孩子往往會點點頭,盡管他們感覺更多的是酸脹痛的得氣感,
甚至還在流着眼淚。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