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1682字,預計閱讀時間:11分鐘左右。)
前面的文章說過,筋膜系統的伸縮是有限的,所以它的張力是在身體的各個方向上互相連貫的。就像一張大漁網,其中任何一點的挪動,都會透過“漁網”的張力感知傳到魚網涵蓋的所有地方,這個張力一定會随着它不斷放大,最後推紮到具體的某個地方,來爆發出來影響結構的正常運作。
筋膜系統的這個現象就提示我們在松解筋膜的時候需要搞清楚這個推紮過來的張力為什麼會在具體的某個地方變緊(如足底筋膜),以及我們在準備松開它的時候需要“照顧”哪些容易被“誤傷”的結構。
很多肌肉收縮方式或者肌張力在改變之後,筋膜會憑着系統張力的方向重排結構。但這又是“好心辦了壞事”,因為如果筋膜憑着張力方向把受力的形态修正之後,我們再去理順錯亂結構,就不是單純的弄松幾塊肌肉就能成功的,因為筋膜已經“悄悄的”改變了整個受力系統,重組成了它“最親賴”的受力模式。
就像一個頑固性背痛的患者我們處理他的背部效果很有限,因為我們沒有改變與之相關的系統受力結構的狀态,整個肌群處在“散亂”的狀态,但如果順着他背部蔓延開的張力(常見方向是沖向手臂),解開手臂,他的背痛可能才會馬上減輕。因為沖着手臂的方向才是筋膜重構受力的根源。
以一種隐秘的挪動來重構張力,這是筋膜系統慣用的伎倆!而恰恰是筋膜的這個特點,就要求我們松筋膜的時候是在打開一個被重構的系統受力,而不是松開某個區域的筋膜,肌肉的變緊不是線型的,而是伴随着一定的翻轉和歪斜,而憑着這個狀态重構起來的筋膜也會産生扭轉,這就是筆者一直以來強調的:筋膜的松解一定是“轉順”它,而不是捏開它!
雖然捏開筋膜會卸掉很大一部分張力,以及改變筋膜重構的方向,但是,這種方式松筋膜是一個“強迫”的過程,這種方式下筋膜如果再次重構的話,影響的就不是肌肉軟組織了,而是骨關節位置的偏移,因為肌肉系統已經把這個愛“篡改”結構的筋膜系統拉進了“黑名單”。
最後我再具體說一下如何轉順筋膜,在轉順筋膜之前,要有3到5分鐘的時間來打開筋膜的挪動間隙,推薦首選Thomas W.Myers提倡的那種類似“捏皮”的方式,要夠慢、夠輕,然後再來依着張力的方向轉順筋膜,前提是必須确定張力蔓延的方向,而要确定這個方向必須要注意呼吸的配合,因為筋膜的挪動很細膩,需要用呼吸來放大這個動态(尤其是吸氣狀态)。
這個過程還需要重點注意的就是:骨關節位置的影響,因為有些由于關節的錯位而扭轉的筋膜是很難通過在不動關節的情況下把它解開的,尤其是有些因為胸椎錯位導緻的頑固性的背痛問題,不管你怎麼松他的軟組織都沒用,但是胸椎一複位馬上就減輕了。當然,不是說所有的結構調整都要遵循“骨正筋柔”的原則,隻是說在松筋膜的時候,這點我們必須要考慮。
很多時候我們同樣可以在關節歪斜的情況下去通過調整軟組織來帶正關節(筋柔骨正),需要注意的是:松筋膜一定在松肌肉之前,因為有些肌肉的緊張可能隻是被筋膜的扭曲帶歪的一種“假緊張”,如果我們去松它可能會讓它從“假緊張”變成“真緊張”,但是,肌肉變成“真緊張”之後,病人反而會覺得輕松很多,但是他會保留一個讓很多醫生很頭痛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病人一直存在一個“不舒服”的感覺。這個“不舒服”的感覺不是痛,不是麻,隻是“不舒服”。
(肌纖維的皺褶)
之所以會有這個症狀是因為我們通過松解被筋膜扭曲帶歪的“假緊張”的肌肉,讓肌肉變成了“真緊張”來迎合了筋膜的扭曲,但是,肌肉向筋膜的這種“迎合”筋膜系統隻接受了“一部分”(整體張力大小接近),這接受的“一部分”足以讓我們減輕本來有的疼痛。而剩下沒有接受的一部分(整體的勢轉不順),會導緻病人存在這個“不舒服”的症狀,這就是我們在調整系統受力必須要轉順筋膜的原因!
最後再強調一個重點,那就是身法,身法對于我們手法操作的影響非常大,身法除了決定了我們手操作時自身受慢性損傷的機率之外,還決定了我們手法能達到的細膩程度,前面寫了一點點關于身法的内容,參見文章(鍊接):,更多内容後面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
好了,這次文章就寫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最後再說個事,下周六(21日)在微信上會有一次線上分享,在這次分享中筆者會以頸椎為例,把前面文章出現的、以及後面文章中将要出現的很多“名詞”做一個詳細的解釋。歡迎大家報名,課程簡介(鍊接):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