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名醫周鳴岐治脫發秘驗方】《生發散》養血生發主治各型脫發症

國家級名醫周鳴岐《生發散》


【組成】 生地15g,熟地15g, 當歸20g,側柏葉15g,黑芝麻20g,何首烏25g。
【功效】 養血生發。 【主治】 各型脫發症。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服1次,須連服3~5個月。 【方解】 因為“發為血之餘”,頭發的營養來源于血,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好壞,除影響五髒六腑的正常功能之外,每每影響到頭發的光澤、榮枯、生長與脫落。頭發的生機,根源于腎,腎生髓,通腦,主骨,其華在發。倘若腎氣充沛,腎精盈滿,則頭發光澤;腎陰虧損,則頭發枯落;或因禀賦素弱,毛孔疏松,風邪乘虛而入,日久化熱化燥;或火盛血熱,發失滋養榮潤所緻;亦因情志所傷,氣機紊亂,氣滞血瘀,瘀血阻塞脈絡,新血不能養發,故發脫落。所以全方用藥熟地、黑芝麻、何首烏重在養血益精,滋補肝腎;輔以生地、側柏涼血潤燥;當歸養血活血。根據病情辨證加減用藥,共奏養血生發之功效。 【加減】 風盛血燥者,去熟地,生地改用30g,加丹皮10g,蛇床子15g,蟬蛻10g,苦參20g,川芎10g,白藓皮20g;氣滞血瘀者,加紅花10g,赤芍15g,桃仁10g,川I芎10g,雞血藤20g。無論辨證為哪一種類型,凡皮膚搔癢且落屑者,均加苦參、白藓皮、地膚子各10g。 【點評】運用本方治療30例患者,痊愈7例,好轉23例,全部有效。本組病例服藥最短時間30天,最長120天,平均服藥70 天;7例治愈者平均服藥天數為90天。 【驗案】 楊某某,男,47歲。脫發3月餘,逐漸全部脫光,經皮膚科診為“脂溢性皮炎”, 曾服谷氨酸、維生素類藥物數月,罔效,于1979年6月5日來院求治。初診:除頭發全部脫光外,還伴有搔癢無度,皮屑如雪片,煩躁不甯,徹夜不眠等症,隻有服用安眠鎮靜之劑方能入睡。另溲赤,便秘,舌紅無津。苔薄黃,脈弦。診為風熱血燥所緻脫發。治以清熱涼血,祛風止癢。方藥:苦參20g,白鮮皮75g,首烏30g,當歸20g,生地25g,丹皮10g,紫草15g,蛇床子15g,川芎15g,熟地15g,蛇蛻5g,。二診:服上方6劑,頭皮搔癢減輕,鱗屑減少,始能入眠,舌紅苔薄,脈弦,仍按上方繼服6劑。三診:上劑服後,頭皮搔癢、煩躁悉除,尚能安靜入眠,心情舒暢,頭部已有絨毛狀毛發長出,唯腰膝有酸軟之感,五心煩熱,舌紅,脈細數。此乃風燥之邪傷陰之故,再拟育陰清熱、生津滋液之劑。藥用:生地20g,熟地20g,當歸20g,側柏葉10g,何首烏25g,黑芝麻25g。四診:上方服至30劑,見體力增強,諸證皆除,精神轉佳,毛發全部長出,且色黑光澤有華,随訪年餘,發黑光澤如常人,未再脫落。 【名醫簡介】 周鳴岐,男,1919年10月15日出生于山東省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 1941年,受聘為大連裕隆大藥房坐堂醫師。 1945年任大連市國醫公會會長,自設鳳鳴藥房。 1954年,赴北京中醫進修學校學習,先後任大連市中醫醫院、市第三 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及市中醫學會秘書長、副會長、市政協委員等職。 從醫臨床50餘年,一生緻力于崩漏、風濕症、冠心病、腎炎、脾胃和魚鱗病等疾病的 治療研究。 所著《魚鱗湯治療魚鱗病》一文(該文于1981年被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收錄于《世界醫學文摘索引》,儲存于國際醫學文摘聯機檢索系統資料庫),198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其研究成果“生發飲”治療脫發,“銀屑湯”治療牛皮癬,先後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二、三等獎。 在國内外發表醫學論文60餘篇,2次獲全國衛生系統文明先進工作者稱号,5次被評為省、市勞動模範。

【地黃】别名:野地黃、酒壺花、山煙根、懷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幹燥塊根。秋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鮮用;或将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幹。前者習稱“鮮地黃”,後者習稱“生地黃”。【性味】鮮地黃:甘、苦,寒。生地黃:甘,寒。【歸經】歸心、肝、腎經。【功效主治】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于熱病傷陰,舌绛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于熱病舌绛煩渴,陰虛内熱,骨蒸勞熱,内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

【熟地黃】為生地黃的炮制加工品。炮制方法一:取洗淨的生地,加黃酒拌勻,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閉,隔水蒸至酒被吸盡,顯烏黑色光澤,味轉甜,取出,曬至外皮黏液稍幹,切厚片,幹燥。篩去碎屑。生地黃每100千克用黃酒30千克。炮制方法二:取洗淨的生地,置适宜的容器内,隔水蒸至黑潤,取出,曬至八成千,切厚片,幹燥。篩去碎屑。【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肝、腎經。【功效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内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須發早白。

【當歸】别名:幹歸、馬尾當歸、秦歸、馬尾歸、雲歸、西當歸、岷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幹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發後,捆成小把,上棚,用煙火慢慢熏幹。【性味歸經】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酒當歸活血通經。用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側柏葉】别名:扁柏、香柏、柏樹、柏子樹。為柏科植物側柏的幹燥枝梢及葉。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陰幹。【歸經】歸肺、肝、脾經。【性味】苦、澀,寒。【功能主治】涼血止血,生發烏發。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熱脫發,須發早白。【用法用量】6~12g;外用适量。

【黑芝麻】别名:胡麻、油麻、巨勝、脂麻。為脂麻科(胡麻科)脂麻屬植物脂麻的幹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幹,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曬幹。【歸經】歸肝、腎、大腸經。【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用于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須發早白,病後脫發,腸燥便秘。

【何首烏】别名:首烏、赤首烏、鐵秤砣、紅内消。為蓼(liǎo)科植物何首烏的幹燥塊根,其藤莖稱“夜交藤”。秋、冬二季葉枯萎時采挖,削去兩端,洗淨,個大的切成塊,幹燥。【性味歸經】苦、甘、澀,溫。歸肝、心、腎經。【功效主治】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用于瘰疠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