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調中治高熱
張同貴,副主任醫師,業務副院長(湖南省衡陽四一五醫院)。
主治:高熱。
處方:白參6克,玉竹10克,百合、花粉、青蒿梗各6克、茯苓10克,桔梗3克.枳殼6克,烏梅4枚,當歸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日1劑。
療效:謝××.男,1歲又10個月。患兒因持續高熱,伴黃疽、肝功能異常。血象:白細胞29,000/立方毫米,中性85%,血培養有大腸杆菌生長,尿培養有金葡萄菌生長。診為“急性黃疸型肝炎”“尿路感染”、“敗血症”而住院。曾用氨苄青黴素和清熱利濕中藥等中西醫藥治療,效果不佳,邀中醫會診。證見高熱(肛溫40.3℃),面色蒼黃少華,精神萎靡,兩目微黃不鮮,唇幹,納差、不吐,腹部膨脹而軟,二便尚利,舌胖,質紅、苔薄,指紋暗紅。小兒素體虛弱,人工喂養,後天不足。證屬氣虛脾弱,中運不調,邪熱留而不去。治以益氣調中,扶正培本。益氣宜輕清化濕清熱避苦寒。方法:白參6克,玉竹10克,百合、花粉、青蒿梗各6克、茯苓10克,桔梗3克、枳売6克,烏梅4枚,當歸6克,甘草3克。藥進2劑,體溫降至38℃以下,精神已振,食欲增加,腹部平軟。藥證合拍,效不更方,再進3劑,體溫恢複正常。
溫馨提示:以上僅供醫界同道參考,臨床還需謹慎使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