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我從祖輩那裡學到的耳鳴方,一用就是四十年。
學習中醫的都知道,都很羨慕八十年代,那時候百家齊放,大家也不都是為了利益,而黑了心。
之所以現在成了這樣,更多人是利字當頭,成了醫術不在精,而在于誰能賺錢,可歎,可悲!
言歸正傳!熟悉我的都知道,我的從醫路,是受了祖輩的影響,那時候初心就是學醫術,造福人。如今雖然清貧,沒有奔馳寶馬,倒也是心安。記得此前我跟着祖輩學習,經常在旁邊見習,也幫着錄病例,寫方子,至今想想,受益匪淺。
直到我正式從醫,有些成為我治耳鳴的良方。我就先來說一個醫案,幫助你理解一方。
患者是一位23歲女學生,耳鳴7年餘,加重2周。自述無明顯誘因自初中出現左側低調耳鳴至今,長期服用耳聾左慈丸,但時輕時加重。曾服用家鄉一位名中醫之方劑(滋陰平肝潛陽佐以活血化瘀,具體藥物不詳)初服稍有效果,但兩周來耳嗚突然加重,左耳高調,右耳低調,夜間不能入睡。
過來我這看診時,見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面白無華,但兩顴稍紅·舌質稍胖,苔薄微黃。三部脈均細數但柔軟無力,語聲低怯,體态偏瘦,飲食如故,大便偏稀。
于是,開一方:黃芪,黨參,白術,炙甘草,陳皮,當歸,柴胡,升麻
結果怎樣?5劑之後,複診時告知甚效,右耳鳴已停,左耳雖鳴但已不明顯,夜能安睡,效不更方,繼服5劑後痊愈,改用補中益氣丸合腎氣丸善後,随訪半年未複發。
别看這個方子小,效果很好,關鍵在于對症!患者兩顴稍紅,脈細數,雖似陰虛陽浮,但大便偏稀,語聲低怯,又似陽氣不足,再合脈象雖浮數,但細尋之柔軟無力,患者乃三七之年,腎虛少見,故審之仍乃中氣不足緻腦竅失養而耳鳴,陰火浮于上故兩顴稍紅。所以對于很多不是老年人的耳鳴,要考慮中氣不足。
方中黃芪補中益氣為君;人參、白術、甘草甘溫益氣,補益脾胃為臣;陳皮調理氣機,當歸補血和營為佐;升麻、柴胡協同參、芪升舉清陽為使。綜合全方,一則補氣健脾,使後天生化有源;一則升提中氣,恢複中焦升降之職,中氣升、腦竅得養而使耳鳴治愈。
所以其實耳鳴看診,不一定需要大動幹戈,對症開方,一個小方子也可以收效甚著。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