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一個疑問終于有了答案,原來真正的原因是核武器!
但對于這個問題的核心“核武器”,估計大家都有一個疑問,這個高中時都學過的核武器原理,為什麼全球那麼多先進國家,有那麼多頂尖的科學家都造不出來,為何會這樣?
核武器的原理是什麼,遍地都是核電站卻造不出核彈?核武器的基本原理有兩種,一種是原子彈,另一種則是氫彈,而各位經常聽說的髒彈或者中子彈以及三相彈的,這些又是這些核武器中延伸出來的概念,個中原理差别不大。
原子彈的原理:重核裂變
原子彈中常用的核裝藥為鈾-235或者钚-239,前者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可以在鈾礦中提取,後者則隻能在重水反應堆中制造,不過兩者的同一個特點是裂變時都能釋放巨大的能像,其裂變過程與條件如下:
裂變後兩者的質量虧損比差不多,所以同等質量的鈾和钚裂變的能量也差了不大,另外有個重大的區别是鈾-235的臨界質量要比钚-239大得多。
鍊式反應是裂變武器爆炸必須經曆的過程,如裂變過程中會産生多餘的3個中子,其會撞擊其他原子核繼續發生裂變,這就是鍊式反應,一直到中子再也無法撞擊到可以裂變的鈾-235原子核,裂變過程結束。
原子彈就被引爆了,其原理就是這麼簡單。
氫彈的原理:重核裂變的極端條件引爆氫彈
氫彈的原理就是用原子彈爆炸的高溫和高壓引爆氘氚核聚變材料,使其聚變成氦并且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其過程如下:
上圖是T-U構型的氫彈在引爆時的過程,位于頂部的原子彈首先爆炸,極端的環境讓核聚變裝藥達到了聚變條件,将會發生如下聚變過程:
相同質量的氫核聚變是重核裂變8倍以上,這也是氫彈的威力要比原子彈高得多的原因。
核電站利用的就是重核裂變原理,将核燃料放在反應堆内,然後用中子發生器對其照射産生裂變,然後用減速劑來降低中子能級,使它更容易撞擊到鈾-235原子核,再用水來吸收掉産生的熱量,燒開水輸出蒸汽推動蒸汽輪機帶動發電機,這就是一個核電站的原理。
如果功率太大,那麼用中子吸收材料制成的棒插入核反應堆,多餘的中子被吸收,那麼功率就降低了,如果全部吸收那麼就停堆了,這就是可以控制核反應堆啟動、停止以及改變輸出功率等等。
全世界已經有31個國家擁有核電站,總共有433座核反應堆,正在建設的還有65座,未來計劃的還有158座,這個數量是不是非常驚人?
能造核反應堆為什麼不能造原子彈?
雖然原子彈和核反應堆用的都是中子引發鍊式反應,但原子彈和核反應堆完全是兩條路子,原子彈為了提高爆炸威力使用了快中子裂變體系,其需要高濃度的裂變材料作為裝藥。
而核反應堆則是為了徹底使用核燃料,因此使用的是慢中子,所以在核反應堆中會有所謂的減速劑,其實這就是用來減速中子的,比如早期的石墨堆,減速中子的就是石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反應堆就是石墨堆),還有重水堆,用的是重水作為減速劑,還有則是輕水堆,直接使用處理過的水作為減速劑。
減速後的中子效率更高,因此可以用比較低濃度的核燃料,比如輕水堆可以低至20%濃度,而重水堆甚至可以直接燒鈾礦石。所以能造核反應堆并不表示就能造出原子彈,不過有幾種情況倒是可能制造原子彈的核材料,下文會做個簡單講解。
核武器的難點究竟在哪裡?造原子彈的國家那麼多,為何氫彈就那麼幾個?上文的快中子裂變體系要用高濃度鈾-235,也就是所謂的武器級,至少也需要90%以上,但自然界提取的鈾中隻含有0.72%左右的鈾-235,其他的都是同位素鈾-238,所以遭遇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濃縮。
在曼哈頓計劃中用了三種方法,電磁(“電磁型同位素分離器”)、氣體(“氣體擴散法”)與熱(“索瑞特效應”),不過現在用的都是離心法,它是利用235和238之間原子核質量微小差别通過離心法分離,将鈾處理稱六氟化鈾氣體,然後離心機逐級提純,最終得到武器級鈾。
但這個一來成本太高,二來離心機這種設備制造難度也比較大,而且被國際原子能機構嚴密監控,哪國要是敢弄出武器級鈾,必定會招緻全方位的制裁。
另一個問題則是快中子裂變體系,因為鈾裝藥是具有臨界質量的,因此存放時不能達到臨界質量,但起爆時需要,因此原子彈分成了槍機式和内爆式,從理論上來看,内爆式威力顯然更大,因為槍機式的兩塊鈾裝藥質量是有限制的。
因此原子彈引爆需要在起爆後核裝藥閉合瞬間發出快中子,然後引爆,此時還需要外部中子反射材料将逃出去的中子再擋回來,這些結構配合天衣無縫才可以引爆一枚原子彈,否則要麼就是裂變材料浪費,變成一顆髒彈,要麼啥都不會發生,所以需要大量的測試才可以。
但現在天上有衛星盯着、地上有地震檢測儀盯着,哪位還想核試驗一下?是不是不想混了啊?
不過更準确地說,原子彈的門檻還真不高,隻要豁得出去基本就能造出來,各位看XX、XX都是不要命了造原子彈,但各位卻不必擔心,由于原子彈由于其引爆結構與核材料成本實在太高,所以當量很少會超過50萬噸,大家也不是特别害怕,畢竟再有錢也無法毀滅世界。
但氫彈就不一樣了,由T-U構型的氫彈延伸出來的三相彈乃至N相彈其威力無限,那麼問題來了,原子彈可以引爆氫彈,怎麼氫彈能造出來的國家還更少了呢?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無論是于敏構型還是T-U構型,其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壓縮核聚變材料,并且各位熟悉的氫彈原理“原子彈高溫高壓引爆氫彈”隻對了一半,因為這個高溫高壓來之複雜,堪稱世間難題。
氫彈中的核裝藥并不是氘和氚,氘很便宜,但氚卻極貴,而且兩種都是氣體,要裝到氫彈裡還得低溫液化,得一些列外圍結構,所以美國第一個“氫彈裝置”重達60多噸。
現代小型化的氫彈用的都是氘化锂-6,因為氘化锂在高溫下就能分解出氘,而锂-6在中子照射下會變成氚,那麼引爆過程中就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了:
首先得産生氘和氚,而這兩個是由不同過程引發的,原子彈爆炸時會有大量的中子通量,會以極高的速度穿透大部分材料直接到達氘化锂-6,産生氚。
而原子彈的高溫傳遞則需要更多的時間,當那個玩意兒抵達時黃花菜都涼了,時間太慢,那麼必須要一種更快的加熱方式,科學家想到了光速抵達的X和伽馬射線,因此在原子彈和聚變裝藥外圍包裹了一層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反射材料,将其能量聚焦到氘化锂-6上。
其壓縮緻熱效應分解氘,中子産生氚,兩者時間差不多,然後原子彈爆炸過程中的持續照射會繼續壓縮氘和氚,然後......就開始聚變啦,
所以在這個結構中,各種時機的配合以及高效反射材料,以及聚變裝藥的位置形狀等等,都同樣需要無數次實驗,當然也可以用超級計算機模拟,不過問題是第一次模拟的數據也得從多次實際實驗中取得後建模,否則就是紙上談兵,這個數據向誰要?誰又會給?
而且這N相串聯的氫彈威力實在太大,而且氘化锂-6成本還低,造個氫彈比原子彈還便宜,這要是擴散了可就罪過了,所以氫彈的構型那是絕密中的絕密。
延伸閱讀:為什麼要管制重水反應堆?
各位應該聽說過伊朗的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國際原子能機構那是盯着不放,但布什爾核反應堆卻沒人管,這是什麼原因?
很簡單,因為布什爾核反應堆是輕水反應堆,而阿拉克則是重水反應堆,因為重水反應堆可以制造钚,其過程如下:
那麼問題來了,輕水反應堆中不是也有中子麼,為什麼不能生産钚?原因則是水減速中子效果不好,因此隻能濃度比較高的鈾-235才能使用,而重水減速效率很高,可以使用低濃縮濃度的鈾-235,甚至鈾礦石。
但同時鈾-238吸收中子變成鈾-239,繼而變成钚-239,各位應該是發現了一個問題,也就是說重水堆運行一段時間後,裡面的廢物鈾-238就變成了原子彈重要核材料的钚-239,它的臨界質量隻有10千克,而鈾-235則為52公斤,造原子彈的門檻瞬間被拉低5倍。
所以國際原子能機構就盯着重水堆看,畢竟這多運行一天就多找出很多钚-239,要是哪天有人發瘋了到處轟钚原子彈也是非常可怕的(長崎的胖子原子彈用的是钚-239)。(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