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潛陽封髓丹治療虛陽浮越型失眠淺析

李嬌, 王輝

失眠作為一種睡眠障礙性疾病, 是一種主觀體驗, 即使有合适的就寝條件, 仍然無法獲得滿意的睡眠時長或質量, 睡醒後存在未恢複感, 且常給白天社會功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目前困擾于失眠的群體日益擴大, 症狀表現也愈發明顯。 失眠在祖國醫學中又稱“不寐” , 也可稱“目不瞑” “不得寐” “卧不安” 等。 關于失眠的病機,長期以來總以陽盛陰虛、 陰陽失和立論, 一日陰虛不納陽, 一日陽盛不入陰, 治療以滋陰清熱為綱。 然而診療實踐及相關文獻表明, 失眠也可因陽虛引起。 陽氣虛衰更甚者, 則可能出現虛陽浮越型失眠。

1虛陽浮越型失眠

虛陽浮越, 在古籍中又有“元陽上奔” “龍火飛騰” “虛火上沖” “元氣不納” “火不歸元” “腎

氣不納” “孤陽上浮” 等别稱。 《四聖心源》 載: “陽神秘藏, 則甘寝而善記” , 即真陽以潛藏為要。 《景嶽全書· 火證》 雲: “陽氣無所依附而瀉散于外, 是即虛火假熱之謂也” , 若真陽不潛則成虛火, 正是鄭欽安所謂下元虧虛、 腎火妄浮。虛陽浮越的本質為陽虛、 陰寒内盛于内、 下, 并逼迫真陽浮越于外、 上, 進而表現出一種虛性亢奮。 常江等哺’ 認為腎陽虧損導緻的虛陽浮越型失眠在臨床上常常容易被忽視。 虛陽浮越型失眠是指: 腎陽虧損, 下焦陰寒内盛, 逼迫真陽浮越,使陽不入陰而引起的失眠。

1. 1 病因

虛陽浮越是以陽虛為基礎發展而來。 楊志敏等的研究表明, 在亞健康群體之中, 最多見的偏頗質即為陽虛質。 先天禀賦的欠缺可使機體處于陽虛狀态, 而後天耗損也是陽虛的重要原因。如《黃帝内經》 所說的“煩勞則張” , 即勞逸失調, 使陽氣馳張, 一直處于亢奮狀态, 無法沉降;又如房勞過度、 長期熬夜或睡懶覺, 使陽氣不能按時潛藏或升發; 或久坐久卧, 則生陽乏源; 或衣着單薄, 長期吹空調, 則傷及陽氣; 恣食寒涼之品, 濫用抗生素, 人體之陽氣亦被耗損, 凡此種種緻機體陽虛, 陽虛則陰盛, 進而逼迫虛陽外越或上浮, 加之年高命門火衰等生理情況, 使得臨床上虛陽浮越型失眠患者屢見不鮮。

1. 2病機

虛陽浮越型失眠, 從病機上看, 為陽衰陰盛,真龍無法歸位人陰。 《黃帝内經》 日: “陽人于陰則寐, 陽出于陰則寤” , 《臨證指南醫案》 也說: “不寐之故⋯⋯總是陽不交陰所緻” , 故人體正常的寤寐與陰陽的動态平衡有關, 陰陽相交則寤寐相調。 另外, 陽主動、 陰主靜, 正如《類證治裁· 不寐》 雲: “陽氣自動而之靜, 則寐⋯不寐者, 病在陽不交陰。 ” 也就是說, 真陽要潛藏入腎水, 則人由動至靜才能安睡。 若腎陽虛衰, 則溫煦無能, 下焦之元陰、元陽無法交感互藏, 真陽浮越, 不能潛入虛寒的腎水, 浮越于外, 夜晚陰氣更盛, 浮陽更難入陰, 導緻人不能人靜而失眠。 陽氣日夜都行于外, 導緻陽氣愈虛, 陰寒越盛, 虛陽愈浮, 陷入惡性循環。 另外, 腎陽虛衰則無法蒸騰腎陰上濟于心火, 也可造成心陽浮越而目不瞑, 即鄭欽安舊1所述: “不卧一證⋯⋯有因腎陽衰而不能啟水上升以交于心, 心氣即不得下降, 故不卧。 ”另外, 《靈樞· 營衛生會》 一1中記載: “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日人陽盡而陰受氣矣。 ” 天人合一, 人體自身的陰陽消長與天地自然陰陽變化相通應。 研究發現, 人體腦内神經遞質水平變化, 與人體陰陽消長變化也有類似互通作用。 腦内有抑制性神經遞質, 陽虛患者由于陽氣不足, 使其主動抑制能力被削弱, 故表現出一種在外的相對興奮, 可理解為虛陽外出不潛引起的虛性亢奮。

1. 3 治法

“虛陽浮越, 溫潛治之” , 對于虛陽浮越型失眠, 當用溫陽潛降之法, 引真火歸于本位。 治法上對陽虛陰盛導緻的虛火, 切不可将其誤認為實火或陰虛火旺之虛火, 而大行清熱瀉火或滋陰清熱之法, 犯虛虛實實之戒。 就如鄭氏的感慨一般:“世醫一見虛火上沖等症⋯⋯開口滋陰降火, 自謂得其把握, 獨不思本源陰盛陽虛, 今不扶其陽,而更滋其陰, 實不啻雪地加霜⋯⋯”祝味菊有“陽不嫌多, 以潛為貴” 的看法,并常用溫潛法治療虛陽浮越型失眠。 溫潛法是将溫陽與潛降相結合的一種治療方法。 溫陽與引火并施, 陽虛為本, 治當溫陽; 火浮是标, 法當潛降。 用藥方面, 桂枝、 附子、 幹姜一類溫陽藥物與龍骨、 龜闆、 磁石等重鎮潛降類藥物配伍組方 , 從而溫腎納氣、 折伏虛火、 攝納浮陽, 即程國彭《醫學心悟》 中所言: “腎氣虛寒, 逼其無根失守之火, 浮越于上, 當以辛熱壯水藥中, 導之下行” , 溫潛法與吳祖榮教授提出的秘陽法¨ 2’ 有異曲同工之妙, 秘陽法針對的“水寒相火不密”與溫潛法針對的“水寒不養龍” 相對應。 招萼華副研習了陳蘇生、 徐小圃、 祝味菊等名家臨證醫案, 證明了運用溫潛法治失眠的臨床療效。 而溫腎潛陽法和秘陽法的代表方劑均為潛陽封髓丹。

2潛陽封髓丹

潛陽丹出自清代鄭欽安之《醫理真傳》 , 方由附子、 龜闆、 砂仁、 炙甘草配伍而成。 封髓丹始見于元代許國祯《禦院藥方》 , 在《醫理真傳》《醫宗金鑒》 等書中均有記載, 由黃柏、 砂仁、 炙甘草組成。 鄭氏在臨床上診治水寒陰盛、 虛陽不潛時常将兩個方子合用。 合方後能調和水火陰陽,具有納氣歸腎、 導龍人海之功, 用以治療真寒假熱、 陽虛火浮證。 方中附子乃大辛大熱之品,補益腎中命門真火, 并壯君火, 腎水得溫, 而後水生木, 木氣左升, 乃可疏洩出土, 令萬物複蘇,木升而化火; 黃柏性味苦寒, 直折火勢, 導君相之火下行; 砂仁性味辛溫, 可化濕和中、 健運中土, 令中軸得以樞轉, 升清降濁, 從而納氣歸腎,使火置于土下, 補火生土而生中氣; 龜甲鹹、 甘、微寒且質重性沉, 可佐金平木、 肅肺降氣, 促金生水、 通陰助陽, 使陰陽相交、 水火既濟; 炙草甘溫補土, 補中伏火, 令命門真火得以潛藏, 則陽根永固。

潛陽封髓丹現代常被用以治療“上熱下寒證” , 即李可老先生【l刮所雲: “腎水寒極, 逼真火浮遊于上, 緻成火不歸元之證。 ” 此“上熱” 是由于陽虛導緻陰寒内盛于下、 逼虛陽外出所成的虛火, 本質上是被逼迫外出的相火。 潛陽封髓丹治療的上熱證以虛火上幹頭面、 五官清竅為主要症狀, 如失眠、 頭昏頭痛、 眼脹、 腦鳴耳鳴、 烘熱面赤、 口臭、 口瘡、 口咽幹燥等。 下寒證主要是中下焦虛寒的表現, 如腰膝酸軟、 胃脘部冷痛、便溏、 四肢逆冷、 下肢乏力、 下腹冷痛、 喜溫喜按、 尿頻等。 舌象多為一派虛寒之象, 舌體偏胖大, 舌質或淡或暗紅, 苔薄白, 舌邊或有齒痕;脈象多為虛浮。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