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我已經分析過
在共同富裕的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壟斷平台的獲利邏輯可能發生重構,對應的估值和預期也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那麼如何看待在共同富裕背景下銀行的發展思路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白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實現路徑。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是人民群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雙富裕,不是僅僅物質上富裕而精神上空虛;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同等富裕。
從上面的解釋可以看出我們需要區别共同富裕和平均主義。
共同富裕既要惠及全體,又不能抹殺現實差距搞平均主義。
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是依賴三次分配,即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應注重效率,即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反對平均主義;再次分配應注重公平,即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三次分配主要是以自願捐助為主要形式。
雖然銀行不直接參與三次分配,但是
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銀行可以參照前兩次分配的原則,改進經營思路
:
支持普惠金融需求
首先,本着尊重市場效率至上的原則。
銀行在未來應該逐漸将營運中心向普惠金融傾斜。
之前我曾經分析過銀行未來發展的趨勢,随着我國經濟降速換擋和直接融資的發展,
未來大型企業的金融需求必然向着綜合融資服務的方向發展——信貸,發債,股權募資并重。未來信貸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于零售客戶和中小微企業。
過去銀行從風控和營運成本的角度考慮将很多普惠金融的需求拒之門外。但是,實際上這些中小企業往往是中國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成分,而零售客戶的信貸需求到消費端的傳導鍊條是最短的。
将金融信貸需求向中小微企業和零售客戶傾斜,可以最大限度改善經濟的結構,同時也可以提升銀行的風險定價能力和盈利能力。
幫助廣泛的客群分享中國經濟的成長
其次,銀行應該利用自己的渠道和信息優勢幫助更多的民衆分享中國經濟的成長。
我們做投資的都知道,拉長時間看權益類資産包括優質股權,房産,是可以大幅跑赢通脹的。而債券型資産也能跑赢通脹。
存款,現金等價物等是很難跑赢通脹的。
也就是說,
人們持有的現金等價物越多,就越容易變窮;如果人們持有的資産越多,就越容易變富。
但是,
現實世界中多數窮人很少持有資産,更多的是現金等價物。而富人則剛好相反,他們的财産大部分是以資産的形态存在的
,包括但不限于:股票,基金,債券,房産等。其結果往往是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那麼你可能會問,為何窮人不持有資産而更多持有現金等價物。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窮人的工資性收入較低,扣除基本生活成本後結餘很少,為了應對潛在的風險,他們更願意持有現金等價物。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窮人可能缺少投資資産所需的眼光和财富管理知識。因為認知不足所以不敢持有資産。
對于第一個原因,銀行是幫不上忙的。但是,對于第二個原因,銀行是可以利用自身渠道和專業技能幫助客戶實現财産的保值/增值的。比如最近幾年各家銀行都加大了理财産品的推廣,其中主要是固收類理财和固收+理财。客戶可以通過固收類理财間接投資債券,可以通過固收+理财投資債券+少量權益類資産。
銀行通過理财産品一面引導社會的閑置資金滿足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同時也幫助客戶分享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果實,增加民衆的财産性收入。
多賺富人的錢,少賺窮人的錢
這裡所說的多賺富人的錢,少賺窮人的錢
不是說要銀行不做窮人的生意隻做富人的生意,也不是指對富人要多收費
。這個說法包含2層含義:
1,為公衆提供更多免費的标準服務。2,對于富人提供個性化服務并按照商業規則收取合理的費用,對弱勢群體給予一定補貼。
對于第一層,我們可以看到銀行業近年來已經大幅縮減了各項标準服務費,比如:招商銀行很早就取消了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的跨行異地轉賬手續費。再比如最近很多大行取消了小額賬戶管理費。這些都是惠及大衆的減費措施。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海外銀行的收費标準,各種手續費收費項目多如牛毛。
相比之下中國的銀行真是為人民服務了。
對于第二層,我們可以看作是銀行在自己可控範圍内進行的再分配。
高淨值客戶有自身特有的金融需求,比如:家族傳承,風險投資,資産配置等等。銀行可以為這些高淨值客戶提供定制化的服務,而高淨值客戶也願意按照合理收費标準為這些服務付費。對于弱勢群體,銀行可以适當展開優惠,例如:降低小微貸款的利率。最近幾年,銀保監會一直在要求銀行壓低對中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而且确實是有成效的,如下圖1(源自海通證券的研報)所示:
圖1 各國中小微企業與大型企業利差 |
|
資料來源:OECD,海通證券研究所 |
圖1
從圖1中可以看到
中國中小微企業和大型企業的貸款利差已經縮小到20bps以内,目前和英國,美國,法國相比屬于利差最低的。
而且這個數僅到2018年截至,最近兩年随着監管機構要求銀行向實體經濟讓利,特别是降低中小微的融資成本。
現在中小微貸款的利率已經等于甚至低于大型企業的利率。
如果将賺富人的錢和少賺窮人的錢連起來,那麼
相當于在銀行體系内部完成了賺富人的錢補貼窮人,類似于共同富裕的再分配。
增加分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最後一條就是銀行在确保發展需要和應對風險的大前提下,應該增加分紅的力度。
我國整個銀行體系的股東主要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央企/國企和國内公衆股東。銀行掙的錢主要來自于國内的經營,如果加大分紅,對于政府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用于實現更公平的再分配,對于央企/國企也可以通過稅金,轉移支付等方式實現再分配,對于國内公衆股東相當于增加了國内民衆的财産性收入,間接刺激了消費。銀行高分紅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再分配,促進共同富裕。
以上這些就是我理解的:銀行在共同富裕背景下的發展思路。
大家可以按圖索骥,在這些方面做得好的銀行,未來可能會獲得政策的扶持和市場的認可,從而享受更高的估值。
好書自薦:
---------------------------------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