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 > 正文

加拿大六次遷都,渥太華最終憑什麼當選?

加拿大遷都
作者|雄鷹 責編|Thomas 2022年初,往返于美國和加拿大的卡車司機打着“自由車隊”的旗号,組成長達70公裡(超過吉尼斯紀錄)的隊伍,“占領”加拿大首都渥太華。他們抗議加拿大政府出台的“從美國入加拿大,必須接種疫苗,否則面臨隔離”的防疫新規。

▲卡車司機抗議,渥太華進入“緊急狀态”

2月14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宣布使用《緊急狀态法》,動用警察對車隊進行清場。直到2月20日,為期三周的抗議活動才逐漸平息。這起事件使渥太華成為了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
在這起事件之前,渥太華作為加拿大的首都,在國際上的名氣卻遠不如多倫多、溫哥華和蒙特利爾等大城市。渥太華甚至也不是加拿大建國時的首都。
1841年,英國将北美殖民地合并為“加拿大省”的時候,首府設于金斯頓。
此後,在24年的時間裡,加拿大首府(首都)在蒙特利爾(1844年-1849年)、多倫多(1849年-1852年)、魁北克城(1852年-1856年),多倫多(1856年-1858年)、魁北克(1859年-1865年)遷了6次,才最終定都渥太華。

▲當過加拿大首都/首府的5座城市

那麼,從1841年建立到1865年這24年間,加拿大為什麼六次遷都,最終将首都定在渥太華呢?


一、定都金斯頓
在現代,加拿大以英語和法語為官方語言。英語為母語人口占60%,法語約占20%。尤其是加拿大第一大省魁北克省,多達80%人口說法語。 魁北克省的第一大城市蒙特利爾擁有近300萬的法語人口,是僅次于法國巴黎的世界第二大法語城市。

▲加拿大的語言區
加拿大的英語和法語“雙足鼎立”的局面,背後反應的是曆史上英裔和法裔的“鬥争”,也最終造成了加拿大首都選址的變化。

▲魁北克省(紅色),法語人口占多數的省
16世紀時期,歐洲列強掀起了瓜分美洲的狂潮。1533年-1535年,法國航海家卡蒂埃爾沿聖勞倫斯河南下,航行至五大湖地區。1603年,法國在此建立了“新法蘭西”。

▲法國殖民路線
法國通過鼓勵移民的方式,使得法裔成為了當地的主要民族。在新法蘭西,法國建立了商業中心蒙特利爾和經濟中心魁北克市。此外,在安大略湖邊法國建立了皮毛交換中心,即多倫多的雛形。

▲加拿大各大城市的位置

但法國在北美的殖民活動面臨着英國的競争。17世紀初,英國占領了北美東海岸。此後,英國向西擴張,逐漸靠近五大湖南岸,與法國的殖民領地接壤。

▲1750年,英法在北美勢力範圍
1756年,為了争奪北美,英法爆發“七年戰争”,英國獲勝,從法國手中獲得大部分“新法蘭西”的土地,法國在北美大陸的殖民地幾乎被“一夜清零”。

▲七年戰争前後的變化
接手了法國殖民地後,英國成為了北美當之無愧的“巨無霸”。英國雖戰勝了法國,卻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彌補财政危機,英國決定向相對富裕的十三殖民地征稅,引發了北美獨立戰争。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美國獨立後,那些不願意接受美國統治的英國人北上湧入加拿大。原本法裔居民較少的地區成為了英國保皇派的首選聚居地。
其中,位于安大略湖和聖勞倫斯河的接口處成為最早安置保皇派的地方。 1787年,英國将其命名為金斯頓(Kingston),即國王的領地。

▲法裔主要集中在魁北克,英裔主要去往法裔較少的五大湖周邊(橙色)
後來,大批保皇派遷往安大略湖上遊的多倫多。英國保皇派的湧入,加拿大出現了英裔和法裔混居的情況。英裔和法裔的文化沖突日益加劇。
防止法裔人口占多數的地方仿效美國獨立,1791年英國将加拿大分為英裔為主的上加拿大(首府多倫多),和法裔為主的下加拿大(首府蒙特利爾)。上下加拿大面積加起來約80萬平方公裡。

▲上、下加拿大的位置
美國獨立後曾經策劃入侵加拿大。19世紀初,歐洲爆發拿破侖戰争。為了對付法國,英國在歐洲大陸調動精銳部隊組成反法同盟。
美國趁英國對北美事務的關注度下降,意圖 吞并加拿大。但美國的入侵引起英裔保皇派和法裔的不滿,他們決定聯合起來反抗美國。
1814年,在加拿大聯軍和英國的支援下,美國不僅未能拿下加拿大,首都華盛頓也被占領。首都的淪陷挫敗了美國的吞并野心。

戰後,美英邊境恢複戰前狀态。為了減少對美加邊境的聖勞倫斯河的依賴,英國開始修建西起金斯頓,東至渥太華的運河,連接聖勞倫斯河和渥太華河。
運河起點金斯頓的地位日益提升,成為了上加拿大的中心城市。運河的另一端渥太華則地處上下加拿大的交界處,也是英語區和法語區的交界處。

▲麗都運河
吞并加拿大的計劃失敗後,美國開始了西擴和南擴運動。為了有效整合對美國的防務事務,以及減弱法裔在下加拿大的獨立意願。1840年,英國将上下加拿大合并成加拿大省,成立加拿大責任政府,加拿大邁出了自治的重要一步。

▲1849年的加拿大省
在首府的選擇上,由于依舊為英國的殖民地,加拿大偏向于英語區城市,因此麗都運河起點、并處于英語區的金斯頓成為了首府的首選。


二、多次遷移首府
不過,金斯頓相比于多倫多、蒙特利爾和魁北克不僅城市規模小,而且位于美加邊境線上。要求将首府遷出金斯頓的呼聲越來越高。 1844年,加拿大省總督決定遷出金斯頓。

▲金斯頓距離美加邊境太近
英裔和法裔開始了新的博弈。他們都希望将首府設置在自己所在的地區。原上加拿大的多倫多、原下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魁北克都成為了候選地。
1844年,法裔在加拿大議會選舉中獲勝。法裔提出:蒙特利爾距離邊境較遠,是首府的理想之地。1844年加拿大首府從金斯頓遷至蒙特利爾。

▲從金斯頓到蒙特利爾
加拿大将首府從英語區遷往法語區,這自然引起了英裔的不滿。5年後的1849年,英裔發動叛亂,焚毀了蒙特利爾的議會大廈。 雖然當局鎮壓了叛亂,但蒙特利爾也随即失去了首府的地位。

▲1849年,保皇派燒毀蒙特利爾議會大廈
1849年,加拿大将首府從法語區的蒙特利爾遷至英語區的多倫多(原上加拿大)。不甘心的法裔随後提出将魁北克作為候選地。
1849年後,加拿大省首府出現了多倫多、魁北克城交替當首府的局面。


三、平衡英法矛盾
首府多次遷移的亂象,使加拿大的治理成本越來越高。 1857年10月,加拿大省議會将首府定奪權從總督交給英國女王和殖民事務大臣。 殖民大臣沒有按常理出來,而是提出将渥太華定為首府。

▲渥太華的水運條件

與多倫多、蒙特利爾和魁北克相比,渥太華隻是個不起眼的小鎮,當時人口大約1萬。雖然渥太華的開發程度不如大城市,但渥太華地處麗都運河(金斯頓到渥太華)的終點處,與渥太華河相交于此,水運發達。此外,渥太華還擁有一條通往聖勞倫斯河的港口城市的鐵路。 最關鍵的,還是渥太華恰好位于英語區和法語區的交界,但又屬于英語區(上加拿大)的範圍裡。

▲渥太華,地處兩大語區的交界
1857年底,英國女王做出決定,将渥太華定為加拿大省永久首府。不過, 當時渥太華還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無法滿足機構的大規模辦公,渥太華開始于1859年修建國會大廈。
在1857年宣布定都渥太華後的幾年裡 ,加拿大的首府依舊在多倫多(1856年-1858年)和魁北克(1859年-1865年)。
1865年,渥太華的國會大廈一期工程修建完成。加拿大省首次在渥太華舉行了議會會議。意味着首府正式遷至渥太華。
在加拿大多次遷都的同時,南方鄰居美國經曆了自由州(北方)和蓄奴州(南方)的問題而引發的内戰。英國積極支持南方蓄奴州。 随着北方的勝利,美國實現了國家統一,實現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美國的崛起,威脅了英國在北美的殖民統治。
英國的北美殖民地居民擔心美國會報複英國對南方的支持,所以希望各個殖民地聯合起來。
首次 在渥 太 華 召開的加拿大省議會,沒想到 也 變 成 為了 “ 最後一 次 ”。因為在 1867年英國通過《英屬北美法案》, 把加拿大省、新不倫瑞克省和諾瓦斯科舍省合并成統一的“加拿大聯邦”,賦予自治領的地位,這是英國殖民地成立的第一個自治領。
從此以後,嶄新的“加拿大聯邦”出現在世界版圖上。
第一次合并後,加拿大的面積從80萬平方公裡增加到100多萬平方公裡。加拿大自治領除了内政享有高度自治外,還擁有自己的貿易政策、有限的外交政策自主,而且更可設立自己的軍隊。

▲加拿大1867年的地圖(黃色)
原加拿大省的首府渥太華成為了新加拿大聯邦的首都,帶動了渥太華城市規模的擴大和人口的增加。渥太華成為了當時人口僅次于多倫多、蒙特利爾和魁北克的第四大城市。
加拿大聯邦成立後,原加拿大省一分為二,變成英語為主的安大略省(原上加拿大)和法語為主的魁北克省(原下加拿大)。
此後,英國陸續将北美西北部的殖民地,如不列颠哥倫比亞省、魯伯特領地、西北地區劃給加拿大,加拿大成為了地跨三大洋的國家。

二戰後,英國在北美的紐芬蘭殖民地公投入加,加拿大完成了最後一塊“拼圖”,以998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成為僅次于俄羅斯的領土面積第二大國家。盡管加拿大的領土不斷擴大,但渥太華的首都地位一直沒有被動搖。

▲如今的加拿大地圖
與衆多國家将首都及周邊設為單獨的首都直轄區不同,渥太華依舊隸屬于安大略省,是僅次于首府多倫多的第二大城市。 憑借着首都優勢,從小鎮逐漸發展成為 擁有130萬人口的加拿大第四大都會(前三是多倫多、蒙特利爾和溫哥華)。

▲渥太華,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球宜居城市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曆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環球情報員」原創内容 未經授權,禁止随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你可能錯過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