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經方方證淺解(十三)麻仁丸方證淺解

經方方證淺解(十三)


麻仁丸方證淺解

原文:
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則陽絕于裡,亡津液,大便因硬也。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芤相抟,胃氣生熱,其陽則絕。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澀數相抟,大便因硬,其脾為約,麻仁丸主之。芍藥120克,麻仁100克,杏仁90克,大黃240克,枳實120克,厚樸60克。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
方證淺解:
麻仁丸之病理。趺陽脈在足背,為胃脈之根,脈浮而數則胃熱甚(胃氣強)可知也,胃熱則汗而小便皆多,汗與小便多則體内津液因之而少,故脈又可見澀象,故曰澀則小便數也。其言澀數相抟者,即言此二種脈象相合之意(抟者,合也,原文作“搏”,搏者,擊也,文義不符也,上段之“浮芤相抟“,原文亦作“搏”,皆誤)。又其言脾約者,蓋胃氣過強,脾難以發揮其運化津液之功,即脾功能受約制,故曰脾約也。蓋胃功能過亢,胃腸中之津液皆被其蒸入三焦之中而為之汗與小溲,故見小便數而汗多,排便時更是大汗淋漓。脾功能受制則無法運化津液至身體各處,腸中因津少而燥結,故見大便難也,然其人大便不甚幹唯難以排出而已。臨床見大便幹結,甚則幹如羊屎,但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不見潮熱、谵語、腹滿痛等全身毒熱内盛症狀,但見小便量多,即可用之。
麻仁丸之藥理。該方用麻仁質潤多脂以潤腸;杏仁肅降肺氣、通調水道使津液入腸,其仁多脂又能潤腸也;芍藥滋脾和裡、活腸靜脈之血運以通便,更用大黃、枳實抑胃功能之亢進兼攻下通便,厚樸放寬腸壁使便得下(此即小承氣湯之義),蜂蜜潤燥滑腸,諸藥合用,自然藥到胃氣平而便解。臨床用加白術、萊菔子之屬用之。
古人之所脾氣者,乃指津液運化之功能也,脾氣受約,可緻便秘;同樣,脾氣虛而不能運化津液入腸,同樣可緻便秘,此所以重用白術、萊菔子之屬能治便秘之理也,蓋白術、萊菔子皆善活水運之藥,腸部水運得活,自然液足而蠕動正常,燥便得潤且腸正常蠕動自然便秘得解也。又萊菔子一藥,以其善人體之水運,故外用能治濕疹、口瘡,内用能消脹消食通便下氣、能去痰涎、止崩漏也。白術之功與萊菔子大緻相近,其原理為二者皆善活人體水運故也。

大黃甘草湯方證淺解
原文:
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大黃30克,甘草8克。
方證淺解:
大黃甘草湯之病理與藥理。本方之病理為腸熱而燥屎積于其中,飲食不得下而反上逆而嘔吐,故食已即吐也,因其為腸熱燥結,故又可見大便不通、煩燥、面赤、腹中脹滿、舌苔黃厚等證。其藥用大黃清腸熱、逐積滞,用甘草安腸補液也。
王修善老中醫運用此方時,常合四物湯用之,即所謂寓攻于補之意。并謂食已即吐與反胃,雖均系吃甚吐甚,但證有寒熱之别,吐有遲早之分為世,不可一概論治。

厚樸三物湯方證淺解

原文:
痛而閉者,厚樸三物湯主之。厚樸40克,大黃20克,枳實20克。
方證淺解:
厚樸三物湯之病理與藥理。本方所主者,為腸閉不行。腸中燥屎與矢氣皆結,且矢氣多而閉于腸中不得出,故其人自覺腹部脹痛不已,有便意而大便與矢氣皆不得出,若矢氣稍得出則覺較為舒服也,是以方中重用厚樸以寬腸壁、助腸之蠕動,更助之以枳實、大黃,攻下逐便,則矢氣與大便皆出而病可愈也(此三藥皆能助腸之蠕動)。其與小承氣湯相比,彼為燥屎多而矢氣少,此則為矢氣多而燥屎少也,因腸不能蠕動而矢氣與大便閉于其中,故謂之腸閉也。

蜜導煎方證淺解
原文: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内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通之,以蜜七合内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饴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撚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内谷道内,以手急抱,欲大便時去之。
又若土瓜根及大豬膽,皆可為導,以大豬膽一枚,瀉汁,和醋少許,以灌谷道中,如一食傾,當大便出。
方證淺解:
豬膽汁導方之病理與藥理。其病理,陽明熱盛,熱逼津越,其人或見多汗,或見小便數,若其人見自汗,又小便自利,故知其為津液内竭,雖有大便燥結之證,卻不可用硝黃攻之,若用硝黃攻之,以硝黃能吸收大量水分至腸以瀉大便,瀉之更傷其津而見亡陰失水,故曰雖硬不可攻之。其藥理,本節所言之法,相當于今之用開塞露也,若用開塞露之力不逮,則可遵上法用豬膽汁和醋,以開塞露之容器吸之,注入于直腸之中,不久則便出也,又人不大便既久,又不下利清水,其燥尿結于直腸之中,與腸壁黏合甚切,愈結愈不能下,其用豬膽汁者,以其善潤腸也,用醋者,以其善刺激腸壁,促進其蠕動也。此承氣湯證之外治法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