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看看自己有沒有脾胃虛弱

五髒以脾胃為本,生命以脾胃為根。我們要重視調理脾胃,以助養生長壽。所以不妨學會觀察脾胃。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就養生和治病而言,總要以脾胃為本。可以說,脾胃的重要性說一萬遍也不過分。

脾胃是健康的“根本”,若脾胃功能不強,就會引發很多疾病。所以,不管是養生還是治病,都必須先養脾胃。脾胃強則氣血化生充足,身體才會強壯;反之,若脾胃虛弱,氣血化生不足,身體就會虛弱。

如果把健康和長壽比喻成蓋房子,那麼脾胃就相當于地基。若地基不牢,即使吃再多的營養品、保健品、補品,都不會有用,甚至還會過度耗損脾胃,造成體質下降。

一、脾胃盛衰的身體表現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脾胃是否旺盛呢?我的觀點是,可以通過觀察人體外在的表相來判斷脾胃的盛衰。一般來說,凡是脾胃虛弱的人,會有以下這些表現。

或過于消瘦,看上去弱不禁風的樣子。比如,林黛玉即是脾虛體質。因為脾胃太弱,氣血不足,四肢百骸失于濡養,就會偏于太瘦。

或過于肥胖,看似體格龐大,但其肉松松的,下墜,不結實。這是因為脾主運化水濕。若脾虛則水濕積滞于髒腑之間或皮下,導緻肥胖。俗話說:十個胖人九個虛。凡是肚腹肥大的,往往是脾虛。

或說話有氣無力。脾主土,為中氣之源。脾虛則中氣不足,土不生金,則肺氣虛,表現出來的就是說話無力。

或乏力,不能幹高強度的工作。有的人稍累就受不了,隻能幹輕活兒,就是因為脾虛而氣血化生不足。

或精神不振。精神源于氣血,氣血不足之人,自然精神不足,或者稍勞即衰。從臨床來看,這樣的人往往上午還有點精神,到了下午和晚上,就精神疲憊了。

或年紀輕輕卻未老先衰。因為脾虛,氣血化生不足,不能濡養五髒六腑和四肢百骸,人看上去就會顯老,不但皺紋多,且精氣神差。

……

以上這些表現都源于脾胃功能受損。我們完全可以在生活中自己觀察并體會一下,看自己是否存在着脾胃虛弱的情況。

二、脾胃盛衰的面部表現

《易經》認為:“有諸内,必形諸外。”比如,皮膚的氣血榮衰程度顯示的就是脾胃的功能盛衰。除以上的方法之外,我們還可以觀察一下身體的幾個部位,從而來判斷是否脾胃虛。

其一,看面色

氣血旺盛的人,其面色是紅潤的。試看健康活潑的孩子,往往面色紅潤有光澤。而氣血不足的人,其面色往往是蒼白無華的,或者是萎黃的,甚至是暗淡且無光澤的。因為脾胃虛則氣血化生不足,氣血不能上濡于面部皮膚,就會影響面色。

另外,脾虛之人亦可見到面部皮膚松弛,沒有彈性,這也是氣血不能濡養之象。脾虛生痰,痰濁積滞于面部皮膚,還會生成黃褐斑。

其二,看嘴唇

脾胃功能正常的人其嘴唇是紅潤的,幹濕适度,潤滑有光。反之,而脾胃功能差的人往往嘴唇發白、沒有血色,顯得非常幹燥,容易爆皮、裂口,或者唇色暗。因為脾開竅于唇,脾虛則唇色必淡而無光澤。

另外,亦可觀察嘴唇四周的“唇四白”,就是嘴周圍一圈黃白無毛的部位,大約1毫米寬處。《内經》認為:脾開竅于口,脾之華在唇和唇四白。如果唇四白不明顯了,意味着脾胃功能衰退;如果唇四白的顔色幹黃,說明脾胃功能衰退明顯。若不會看唇四白,不妨先找位健康的孩子對照觀察一下。

其三,看鼻子

面部以鼻子為中間,五髒以脾胃為中間。取類比象,鼻子即對應脾胃,屬土。況且,脾經胃經的經脈都與鼻子相連通。

生活中所見,若鼻腔幹燥、嗅覺失靈、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與脾胃虛弱相關。再者,鼻翼發紅的人,多有胃熱;鼻頭發青者多有腹痛,這是脾陽虛不能運化所緻。

其四,看眼睛

脾胃虛弱的人眼睛容易疲勞,甚至視物不清。可以說,凡是近視眼,都存在着脾胃虛弱的病機。

脾胃虛弱則氣血化生不足,氣血不能上濡于眼竅,就容易造成眼睛易累,甚至影響眼睛的視物功能。

其五,看眼睑

中醫五輪學說認為,上下眼睑屬脾。也有學者認為,上眼睑屬脾,下眼睑屬胃。不管如何,眼睑總與脾胃相關。

脾主肌肉,若脾虛則眼睑處的肌肉就缺乏氣血濡養,容易變得松弛,久而久之,眼睑就因為無彈性而下垂。

再者,脾主運化水濕,若脾虛運化無力,水濕就會在體内停留,而足陽明胃經正好經過下眼睑處。若身體裡有水濕,就容易堆積在下眼睑處,局部因充水而浮腫,就形成了眼袋。

其六,看舌頭

健康的舌頭表面應為紅色,看上去很潤澤。舌苔輕薄且非常幹淨。如果舌頭胖大,在舌的邊緣出現明顯的齒痕,這往往是脾陽不振之象。若舌質幹紅少苔,往往是胃陰不足了。

三、脾胃盛衰的其他征象

除了觀察身體和面部之外,也可通過一些生理或病理的表現來觀察脾胃的功能。

一則,看食欲

脾胃主運化水谷。脾胃功能正常的人,往往飯量正常。反之,若吃不下飯,稍吃即飽,甚至見到飯都不想吃,這肯定與脾胃運化功能下降有關。

二則,看早晨起床時的狀态

清晨起床後如果神清氣爽,往往是脾胃正常的表現。此時脾能左升,胃能右降,氣機調暢,精氣神自然充足。

反之,若起床後胸悶氣短、頭暈腦漲,甚至沒有精神,這說明脾胃功能較弱,氣機升降失調。

三則,看是否有水腫

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到,那些濕氣重的人容易出現下肢水腫。脾主運化水濕,顯然,這是脾虛濕盛的表現。

四則,看大便

大便與脾相關。脾胃功能正常,則大便正常排洩,排出順利,不粘滞,也不便溏。反之,若大便稀溏,或粘滞,往往是脾虛之象。

我的經驗是,對于各種慢性病症而言,一定要重視觀察患者的脾胃盛衰。我的目的有二,一是判斷治療的方向;二則判斷預後。脾胃虛弱者,在辨證用方的同時,需兼顧調理脾胃。脾胃越虛,越要重視先調理脾胃。對于慢性病患者而言,若脾胃衰敗,雖然暫時症狀較輕,亦需引起高度重視。

四、如何調理脾胃?

生活中所見,脾胃虛弱者非常多。對于此類病人,不管所患何病,是輕病還是大病,或者是慢性疾病,都要重視健運脾胃。

在臨床用方用藥以及飲食調理時,都要把握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即以脾胃為本,“勿傷胃氣”。比如,吃飯建議少吃些,清淡些,少肉多素,并且盡量少吃煎炸、燒烤、油膩、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餅等)、生冷(多數寒涼水果、冰淇淋、剛從冰箱取出的食物飲料等)、火鍋、辣椒等物,目的即在于保護脾胃。

對于調養脾胃,我的建議是,藥療不如食療。建議中藥處方當輕而勿重,當和而勿攻,以免脾胃不能耐受藥力。另外,建議配合針灸,亦有良效。

比如,我常重視應用足三裡穴,此穴為胃經合穴和下合穴,最能調養脾胃。可針可灸,都有不錯效果。

總之,要調理脾胃,當注意三個原則:其一,飲食有節;其二,起居有常;其三,适度運動。簡單來說,就是飲食要有規律,不要暴飲暴食;不要熬夜,要有規律的生活;通過适度的運動來激發脾胃主四肢肌肉的功能,兼可宣暢氣血。

點擊圖片預約膏方

“一人一方個體化治療”

點擊圖片預約“附子餅“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