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國人的理想社會《桃花源記》随文詳細注釋

本篇文字本來是陶淵明為他的詩集《桃花源詩》所作序文,但是因為其藝術成就超過了正文詩歌,本身也是古代散文中的精品,現如今倒是比正文名氣更大,正文倒是沒有多少人熟知了。就故事本身來說,其緣起應該是文中的南陽劉子骥曾經的一段經曆,據史書記載劉子骥進衡山采藥,曾經見到兩個巨大石頭制作糧倉,因為當時路不好走,沒有近前觀看,據說裡面裝着許多奇珍異寶,仙藥靈丹。後來再去尋找居然找不到了。劉子骥與陶淵明可能是遠房表親,而且關系不錯,時常結伴遊玩,因此這個故事陶淵明應該是從劉子骥這裡聽說,然後改變的。

陶淵明生活晉,宋年間,此時政治動蕩,社會混亂,陶淵明悲憫世人的生活困苦,希望再現老子所描述的那樣“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那樣的生活空間,因此寫下此文,以寄托情意。此文布局簡單,叙事完整,寓意深遠,是古代不可多得散文作品。而陶淵明的作品儒釋道三家思想常常夾雜其中,讀此文從此處思考,當有更多收獲。

晉太元中,(太元:東晉孝武帝年号,公元376-396年。)武陵人捕魚為業。(武陵:晉郡名,在今湖南省常德市西。為業:把……作為職業,以……為生。)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緣,循也。順着、沿着。與“沿”“順”同義。遠近,遠也,偏義複詞,近字無義,僅指遠。行:行走這裡指劃船。)忽逢桃花林,(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見。)夾岸數百步,(夾岸:兩岸。)中無雜樹,(雜:别的,其他的。)芳草鮮美,(鮮美:鮮豔美麗。)落英缤紛,(落英,初開的花。落,始也。英,花也。一說即“飄落的花”。前解充滿生機,義較勝。缤紛,繁多雜亂的樣子。)漁人甚異之。(異之:以之為異,即對此感到詫異。之,代詞,指見到的景象。)複前行,(複:又,再。前:名詞活用為狀語,向前走。)欲窮其林。(窮:盡,形容詞用做動詞,這裡是“走到……的盡頭”的意思。欲:想要。)

林盡水源,(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盡,完,沒有了。)便得一山,(便:于是,就。得:看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隐隐約約,看不清楚的樣子。或作“髣髴”。若:好像。)便舍船,(舍:舍棄,丢棄,)從口入。初極狹,(初:起初,剛開始。)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オ,僅,隻。)複行數十步,(行:行走。)豁然開朗。(形容由窄而寬、由暗而明的情形。豁然:開通貌,然,……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土地平曠,(平曠:平坦空曠。)屋舍俨然,(屋舍:房屋。俨然:整齊的樣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之:這。屬;類)阡陌交通,(阡陌,田間的道路。南北曰阡,東西曰陌;或以東西為阡,南北為陌。交通,交錯相通。)雞犬相聞。((村落間)能相互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相聞,可以互相聽到。老子《道德經》: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其中往來種作,(種作:耕種勞作。)男女衣着,(衣着:穿着打扮,穿戴。)悉如外人。(悉:全,都。外人:洞外之人。與下文“遂與外人間隔”之“外人”同義。)黃發垂髫,(黃發、垂髫:老人與小孩。黃發,指老人。老人發色轉黃,蓋高壽征象,故雲。垂髫,指兒童。髫,小兒垂發也。古時兒童不束發,頭上短發下垂,故雲。

黃發、垂髫,都屬“借代”。《詩經·魯頌·閟宮》:'黃發台背。'晉·潘嶽《藉田賦》'垂髫總發。')并怡然自樂。(并:都。怡然:臉色和悅貌。)見漁人,乃大驚,(乃:竟然。與下文“乃不知有漢”之“乃”同義。乃大驚:竟然很驚訝。)問所從來。(從來:從……地方來。)具答之。(具:通“俱”,全、詳細之意。與下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之“具”同義。之:代詞,指代桃源人所問問題。)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與下文“延至其家”之“延”同義。)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鹹,皆,都,全。與“悉如外人”之“悉”“并怡然自樂”之“并”同義。問訊,即詢問之意。)自雲先世避秦時亂,(雲:說。先世:祖先。)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率:率領。邑人,謂同鄉裡之人。邑,古時地方區域單位。《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為井,四井為邑。”絕境,謂與外界隔絕之地。妻子:指妻室子女,“妻”“子”是兩個詞。妻:指男子配偶。子:指子女。)不複出焉,(謂不再從這絕境裡出去。焉,相當“于是”之意(是,指絕境)。複:再,又。)遂與外人間隔。(遂:就。間隔:隔斷,隔絕。)問今是何世,(世:朝代。)乃不知有漢,(乃:竟,竟然。

)無論魏晉。(無論:猶言“不用說”。(更)不必說。“無”“論”是兩個詞,不同于現代漢語裡的“無論”。)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為:對,向。具言:詳細地說出。所聞:指漁人所知道的世事。聞,知道,聽說。)皆歎惋。(歎惋:感歎、惋惜。惋:驚歎,驚訝,驚奇。)餘人各複延至其家,(餘:其餘,剩餘。延至:邀請到。)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去:離開。)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語,告訴。不足,不值得。為,猶言“對”“向”。)

既出,(既:已經。)得其船,便扶向路,(謂沿以前來時之路。扶,沿着、順着。與上文“緣溪行”之“緣”同義。向,昔、先前之意。)處處志之。(處處都做了标記。處處,到處。志:記,指做标記。)及郡下,(及,到也。郡下,猶言郡中,指武陵郡官署所在地。)詣太守,(詣:(yì)往也,晉見之義。)說如此。(如此:像這樣,指描述在桃花源的見聞。)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尋向所志,(尋找以前所做的标記。尋,尋找。向,先前。志,标記。)遂迷,(遂:終于。)不複得路。(得:找到。)

南陽劉子骥,(南陽,郡名,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劉子骥,名騎之,好遊山澤,志存遁逸,《晉書·隐逸傳》載“(劉子骥) 好遊山澤 ,志存遁逸 .嘗采藥至衡山,深入忘反.見有一澗水,水南有二石囷,一囷閉,一囷開,水深廣不得過。欲還,失道,遇伐薪人,問徑,僅得還家。或說囷中皆仙靈方藥諸雜物,之(劉子骥的名,子骥為字)欲更尋索,終不複知處也。”)高尚士也,(高尚:品德高尚。士:人士。也:表判斷。)聞之,欣然規往。(欣然:高興的樣子。規往:計劃前往。)未果,(未果:未成,沒有實現。果,成也。)尋病終,(尋:不久。終:死亡。)後遂無問津者。(問津:猶言訪尋,訪求,探求;本指打聽渡口所在。)

鐘嵘《詩品》:“文體省淨,殆無長語。笃意真古,辭興婉惬,每觀其文,想其人德。”

方東樹《昭昧詹言》:“情融乎内而深且長,景耀于外而真且實。”

尤侗《西堂雜俎》:“文生于情,情生于境。”

劉熙載《藝概·書概》:“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

龔望《陶淵明集評議》:林西仲曰:不曰“勿為”,而曰“不足為”,以此中之樂非門外漢所知,言之無益,不是戒令勿洩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