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離不開老人幫忙,帶娃時卻又矛盾重重?這樣去溝通可能勝過轉發100篇科普鍊接

一個朋友幾個月前剛生了寶寶,按照生娃之前的約定,她産假結束後把娃交給了奶奶。雖然她重回了職場,但經常會感到焦慮:奶奶會不會給娃穿太多?斷了母乳娃會不會生病?娃能吃飽嗎......

自己帶娃還是老人帶,是當今很多家庭都面臨的兩難選擇。雖然我是自己帶娃,但我認識的很多家庭,或多或少都依賴老人參與撫養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

為了兼顧工作和家庭,年輕人離不開老人幫忙,但又因為帶娃的事引發很多沖突。你是否知道,在帶娃“團隊”中,出力多發聲少、因為思想“陳舊”常常被吐槽的老人們,對于隔代養育有什麼想法呢?


聽聽他們的聲音

雖然老人是國内帶娃的主力軍,但隔代育兒絕對不是中國才有的現象:“0到3歲”組織做了一個針對美國1000名帶娃老人的調查,顯示美國有約1/4的5歲以下兒童日常是由老人參與照顧的。

(圖片來自網絡)

下面是一些調查結果

幫兒女帶娃的動力:幾乎所有老人一緻認同,帶娃的動力來自對子女和孫輩的愛,以及責任感,94%的老人喜歡照顧他們的孫輩,89%的老人對目前的照顧安排感到滿意。

育兒矛盾來源:48%的老人覺得在帶孩子問題上和子女有代溝,主要問題來源是孩子鬧脾氣時候的處理(31%),吃飯問題(27%)和看電子産品的時間(27%)。

與帶自己孩子時相比:對待孫輩更有耐心(70%),更知道什麼是是重要的(67%);但74%的老人也承認現在的社會比過去更加危險。

最相信的育兒信息來源:老人們最願意相信的前三位來源分别是自己過去帶孩子的經驗(54%),子女的建議(37%),醫生等專業人士的建議(32%)。


這些問題需要更多溝通

根據上面的調查結果,隔代育兒的沖突點非常明顯了:多數老人覺得最為可靠的是自己過去帶孩子時的經驗,但這些經驗在帶孩子的各個方面都與當前年輕人的觀念不同,并且差異不小。

兩代人的觀念本來就很難統一,畢竟每個人的育兒觀都不是完全一樣的。老人對孫輩的愛毋庸置疑,但随着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現在的養育理念和我們小時候相比确實有了很大的變化。

下面是“0-3歲”組織給養育孫輩的老人們提出的建議:

吃飯問題

過去我們總是糾結于要怎麼讓孩子吃完碗裡的飯,好像吃得越多越好。但現在的觀念是,即使是嬰幼兒也能判斷自己是不是吃飽了,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還要不要繼續吃,大人隻要給他們足夠多健康的食物做選擇就行了。

睡覺問題

新的研究表明,讓寶寶背靠床仰睡能降低新生兒猝死綜合征的概率。而在寶寶醒着的時候,多讓他們趴着玩可以有效促進大運動發育。

是否體罰

打孩子到底是好還是壞是個争論已久的問題。目前專家的意見是,打孩子是沒有用的。可能你感覺在動手的當下能起作用,但那是因為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散。長期看來,體罰會讓孩子更有侵略性,并不會讓孩子學會積極的行為管理。

早期大腦發育

通過研究,如今我們對嬰兒大腦發育有了更多的了解。每一秒鐘,嬰幼兒的大腦都在建立數以百萬計新的神經聯結。在愛的呵護下,他們在1歲前就能學會什麼是安全,什麼是愛。


一份有效溝通的工具
當然除了上面這些問題,每個家裡都有自己的沖突點。
而大部分人和老人的溝通方式都是微信家人群裡互推文章,你轉你的科普,他發他的 “雞湯” ,結果想必你也知道: 多半的情況下沒人看,而少數看了的情況下,可能會因為觀點不同而引發争吵 。

而大人減少争執,為孩子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比任何早教都更重要。
“0-3歲”組織為大家提供了一份 “我想讓你知道“ 的表格作為工具,讓照顧孩子“團隊”裡的兩代人可以坐下來敞開心扉,更有效溝通。
表格一共有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由孩子的父母填寫

第二部分由老人填寫


家長和老人分别完成自己單獨的部分後,互相分享讨論,再一起完成第三個部分

這種“寫信”的方式的好處是, 能讓大家在對話之前先冷靜下來,在問題框架的指引下思考 ,盡可能避免說着說着就開始争吵的情況。
如果你最近感到和家裡帶娃的老人關系有點緊張,或者有些長久忍耐又沒法解決的問題,不妨試試看哦。
快樂與沖突
幾乎所有的老人都從帶孫輩這件事中得到很多快樂,因為在幫助自己子女解決困難的同時,他們還在參與對孫輩未來的塑造,無疑是一件能賦予老人很大成就感的事。
所以一些研究表明,照顧孫輩的老人情緒更好,甚至能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但隔代育兒給老人帶來的也不都是正面的影響,研究表明尤其是當祖母們承擔了過多的養育任務後,她們會感受到來自婚姻關系的壓力: 44%全日照顧孫輩的祖母認為,帶孩子給婚姻關系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