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大哥級”的方子!拯救關節,改善着涼腫痛,中醫眼裡的“手術刀”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實用中醫風濕病學》、《中醫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跟你說說,麻黃加術湯。

這張方子,挺有嚼勁兒的。它的組成是,麻黃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杏仁9克,白術12克。所有這些,水煎服。

它出自《金匮要略》。在所有治療風寒濕痹的方子裡,它是老大哥級的人物了。

它到底能幹啥呢?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話說有一個男子,年47歲,姓闫。

大概在5天前,此人在戶外勞動,十分疲憊。

于是,仗着自己力壯,他就在戶外露宿一夜。

結果,第二天起來,他就感覺周身酸困疼痛,而且遇冷加重。

主要疼痛的位置,是腰部和雙側下肢,可以說劇痛難忍,連站起來都困難了。髋關節和膝關節,曲伸不利。右側的膝關節,有輕微的腫脹。腰部的三角區,還有壓痛。

怎麼辦?當時就有人主張,這個情況去看中醫合适。于是,患者求中醫治療。

刻診,見患者脈象弦緊,舌苔薄白,右側膝關節腫脹,肌膚不熱,髋關節和膝關節屈伸疼痛。

了解到患者的發病經過以後,醫家書方一首。但見:

麻黃9克,桂枝15克,附子9克,生薏苡仁15克,白術12克,杏仁9克,生姜9克,大棗5枚。

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果你猜怎麼樣?患者才服用1劑,渾身就開始出汗。汗出來了,全身舒爽,疼痛減輕。雖然右側膝關節還是腫,但是已經能夠行走。

接着,原方不變,再用3劑,關節屈伸自如,腫脹消失。但是,微微感覺腰部隐痛,下肢困乏。

此時,原方去掉薏苡仁,加川牛膝9克、漢防己12克,繼續服用6劑。

最終,患者諸症消失,完全康複。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這裡的醫家,為曾經開封地界的中醫前輩,姓時。

這裡的道理,我想跟你說說。

其實,這個醫案裡患者的經曆,挺常見的。這就是,外感寒濕、經脈痹阻

你看,此人發病之前,在戶外露宿一宿。

這個做法,是最容易感受寒濕的。因為啥?睡覺的時候,體表衛氣不足。戶外的寒濕之邪,容易在這個時候侵襲體内。雖然說,患者年紀不大,從前也可能總這麼做。但是,偏偏這一晚,他夜裡受到了寒濕的侵襲,于是就發病了。

患者周身酸困,此乃寒濕阻滞經脈。右側膝關節腫,此為痰濕聚結。髋關節和膝關節屈伸不利,這也是寒濕内侵,令筋脈不舒。

患者肌膚不熱,這說明,寒濕之邪進去以後,沒有化熱。脈象弦緊,主痛症。舌苔薄白,主寒症。

可以說,此患者的問題,在于寒濕襲擾,而且寒邪重于濕邪。

這個時候怎麼辦?就要集中精力,化解患者體内的寒濕。

我們看當時醫家用的配伍——

麻黃9克,桂枝15克,附子9克,生薏苡仁15克,白術12克,杏仁9克,生姜9克,大棗5枚。

這裡頭,其實是麻黃加術湯的加減應用。

其中,麻黃、桂枝、杏仁、白術,就是麻黃加術湯的基本構成。

它能幹啥?我之前說過,發汗解表,驅寒除濕。其中,麻黃和桂枝,用于解表散寒。白術,健脾除濕。杏仁一味,用于利肺氣,開水之上源,一方面有助于除濕,一方面有助于解表。

這個方子的初衷,就是解決人們外感寒濕、筋骨疼痛的問題。寒濕從外來,郁滞肌表,傷及筋骨經脈,所以必須靠麻黃和桂枝把它們散出去。

濕邪這東西,要想化散,還必須健脾燥濕,故而用白術。

麻黃有了白術,在發汗解表,驅散寒濕的同時,不會傷及正氣。白術有了麻黃,不但可以健脾除内濕,還能除肌表筋骨之濕。

所以說,這張麻黃加術湯,古往今來,不知道幫助了多少不慎外感寒濕,而筋骨疼痛的人。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身體疼痛、惡寒發熱、無汗不渴,苔白膩,脈浮緊。

用了這方子,患者一般都會出汗。出了汗,就表明,寒濕之邪可以由表而出了。醫案裡的患者,就是如此。

不過,由于這個患者的問題,寒邪重于濕邪,所以加入附子溫陽散寒,并加入薏苡仁輔助白術除濕。生姜和大棗,固護脾胃,生化氣血,濡養筋骨。

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它還是容易理解的。

可以說,中醫裡面用于解決這類問題的方子,有很多。尤其是現當代,臨床效方數不勝數。但是坦率講,麻黃加術湯,是其中的老大哥、代表作。由于它見效較快,所以被很多中醫人視作治療寒濕在表,經脈痹阻的“手術刀”。

當然,這手術刀,不應該隻為醫家所了解。我們普通中國人,也該對它了解。

因為,中醫是屬于中國人的醫學,是屬于咱老百姓的醫學。那我們為啥不去好好學習、掌握呢?

好了。關于這個事兒,文老師就給你說這麼多吧。希望你能從中,得到一些啟迪。非專業讀者,要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借鑒、應用。這裡的辨證,一定要不要弄錯。

全文完。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