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治療慢性咽炎、咳嗽嘔吐、梅核氣的千古名方

因為工作原因,渾身出汗時為圖涼快,就在戶外将外衣脫了,誰知竟然因此感冒了,還引發咳嗽,随即用了止嗽散加減,一劑藥咳嗽止。但因為用藥期間及之後仍然沒有注意生冷,未過多久又開始咳嗽,且咽喉中總是有痰咳不出來、也咽不下去。遇到咳嗽十分劇烈時,偶爾還會嘔吐,由于怕麻煩,就一直拖着,期間用了不少調理咽炎的含片以及一些西藥,但是沒有效果,前期得空,帶孩子出去玩時發現公園旁就有一家中藥店于是順便進去了抓了三副半夏厚樸湯,回來後隻熬了一副藥,一杯藥下去,喉中不爽之物就不見了蹤影,竟然覆杯而愈。三副藥喝完,咽中不爽已一去不複返,咳嗽時也不再嘔吐,且咳嗽的頻率大減。

關于上述本人的病症,剛開始隻是偶感風寒導緻咳嗽,方用止嗽散加減,也是非常對證的,效果也是一劑知、二劑已。

但是病好了後未禁生冷,瓜果甜物、咖啡濃茶不絕如縷,由此變生咽炎,導緻咳嗽症狀再次出現、還出現了嘔吐,後用半夏厚樸湯加減,此湯可以說是專對梅核氣(喉中有痰,吐不出,咽不下)效果也是立竿見影、覆杯而愈。前面用的是時方,後面用的是經方,但效果都一樣好,為什麼呢?前面是以風寒咳嗽為主證,而止嗽散中的百部、紫菀二藥堪稱止咳神器,它們倆組合在一起,無論是冷咳熱咳,還是新咳久咳,都能通通拿下;而後面主要以咽炎為主,而半夏厚樸湯中的半夏、厚樸二藥也是化痰降氣的良藥,運用得當必能産生奇效。由此可見,不管是經方還是時方,能夠治好病的才是好方!

止嗽散出自清代程鐘齡先生所著《醫學心悟》一書中治療咳嗽證的一個方劑,其藥物的組成是:紫菀三錢,百部三錢,桔梗三錢,白前三錢,橘紅二錢,甘草二錢,荊芥錢半,水煎服,也可以研為散劑,每服三錢,開水送下,飯後服。止嗽散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止咳的,所以用來止咳散寒也是随手應用,并不為奇。半夏厚樸湯是出自張仲景《金匮要略》裡的一個方劑,原本是用來治療女性咽喉疾病的,原文記載,“婦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樸湯主之”。而後來漸漸用于梅核氣等疾病。

半夏厚樸湯全方原著裡描述為“半夏一升,厚樸三兩,茯苓四兩,生姜五兩、幹蘇葉二兩”等五味藥組成,具體煎服方法是将上五味藥,用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按照書中所述,這個配方的劑量,現代估計沒人敢用,所以隻能按比例折算。漢制的半夏一升,相當于現代的100克,而漢制的一兩,約等于現代的15克,按此折算成現代的藥方,其常用劑量為:半夏、茯苓各12g,厚樸9g,生姜 15g,蘇葉6g。

不過我在配方時,在方中加了12克陳皮,此外還将方中的蘇葉改成了紫蘇子6克。這樣改所考慮的是半夏與陳皮化痰是中藥裡的經典搭檔,二是紫蘇子降氣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要比蘇葉好。另外,在煎煮藥物的時候也要注意,一是半夏要先煎半小時,然後加其他藥物一起煎煮。如果用蘇葉的話,蘇葉應該後下,如果用蘇子的話,蘇子應該包煎。

半夏厚樸湯雖然僅有五味藥,為什麼會有如此強大的治療效果呢?關鍵還是在于配伍。該方以半夏作為君藥,起化痰散結、和胃降逆的作用;以厚樸為臣藥,起宣郁散結、燥濕除滿的作用;以茯苓、生姜、蘇葉為佐使,其中茯苓主要起到健脾滲濕的作用,生姜主要起和胃止嘔的作用,蘇葉起到行氣解郁的作用。

當然,不管是什麼病實際運用時,病人的情況個體與個體之間總是有一些差别的,因而實際應用時還要按照病人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加減化裁。比如有脅肋疼痛的,可以酌情加入金鈴子、延胡索等中藥以疏肝理氣;如果兼氣郁較重的話,可以酌情加入香附、郁金等中藥來行氣解郁;如果兼有咽痛的,可以酌情加入玄參、桔梗等中藥以解毒散結、宣肺利咽。由于方中辛溫苦燥的藥物較多,主要适用于痰氣互結而無熱的病症;如果有顴紅口苦、舌紅少苔且屬于氣郁化火、陰傷津少者,則不适宜使用這個配方。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