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女 10歲,2010年0616初診,家屬訴10天前發熱,38-39度左右,伴下肢密布針頭大紅疹,某二級醫院以過敏性紫癜入院治療3天,無效,反增煩躁,心悸後轉入某三級醫院住院一周以頭孢米諾,青黴素,琥珀氫可等靜滴無效,囑腰穿查腦脊液,畏之,溜出來看中醫,體溫39度,脈弦滑細數,舌咽紅苔黃多津,下肢仍可見針頭大紅疹,大便數日不解,1周來也進食甚少,小便正常
診斷,溫邪郁衛
治療,辛涼清解,開郁
方藥:升降散合銀翹散加減
川銀花15克連翹10克 淡竹葉10克 荊芥8克 僵蠶15克蟬蛻15克 生甘草8克 葦根30克 大力15克 栀子10克 杏仁10克 薄荷5克
一劑,囑冷水泡半小時後煎開5分鐘後服用,3小時一次。
今日複診,昨服藥2小時後熱退疹消,精神好轉,知饑求食,前方略加減一劑
一家人高高興興的準備辦出院去了
後記,昨天開方時其婆婆要求開水牛角等,我說病不到血分用之使邪熱冰伏難解恐生變症,堅持不開。其走時那态度,呵呵,難以言表,和今天感激我的言語,那感覺啊,怪怪的
能否再解釋下 病不到血分用之使邪熱冰伏難解恐生變症,堅持不開 》樓主為何判斷病邪還未到血分?下肢仍可見針頭大紅疹,是否能判斷是邪已入血分了?才學疏淺,還請賜教!
回複正骨世家
此例如果在一年前我絕對的下診斷,熱入營血分,治以清營湯加減
因為其發熱伴下肢紅疹
但一年前我書店偶得趙紹琴講《溫病講座》,讀後獲益菲淺,每見其治療昏迷,高熱者皆因過用或過早用大苦寒及鹹寒甘寒所誤,以至氣機雍遏,生機亡失之誤,而醫家病家也以為其為該死之候,不知道造成了多少冤死之魂,但在此生死關頭,趙老往往以1-2錢或者數分之藿香,紫蘇,荊芥等加蟬蛻,僵蠶,白茅根,蘆根等看似平淡無奇之品收起死回生之功,不由佩服得五體投地。
此例為什麼沒有診斷熱入血分而診斷為溫邪郁衛因為舌雖紅而苔黃,但其多津!非為熱入血分之绛紅,瘦紅,無津,且脈不沉,不過身見紅疹,當為熱郁較重,有入營之嫌,但也未有身熱夜甚,谵語等邪陷入裡營之侯
此案甚好
1.此案到底還是以郁為主,宣郁疏衛為主,少佐清熱即可,個人認為方中宜加少許宣郁疏衛之品:如淡豆豉芥穗等,如此會更快的熱退疹消。
2.不能一見血證就想當然認為是血分證,樓主此案就是很好的教材型案例。
3.其婆婆要求開水牛角-----呵呵,看來也是懂醫之人啊。
4.***喜歡學習溫病的道友不多了,希望有機會向樓主多多請教。
此和傷寒之衄乃解,麻黃湯主之有一寒一熱之異,機理則同,症象卻異;彼則辛溫發散,此則辛涼解散。
用方之妙,可見一斑。
大力15克,樓主,大力啥玩意?
大力子乃牛蒡子也!
很好的醫案,尤其是後面的解釋,經典
昨天,即20100619,其同病房,王**,女、9歲3月,也是高熱39.5-40度住院5天,訴昨天查腦脊液後正常,具體其他檢查不祥。舌咽紅,苔黃,脈滑數,
書方川銀花15克 連翹10克淡竹葉8克 荊芥5克 薄荷5克 大力10克 生甘草6克 桔梗10克 葦根30克 白茅根20克 僵蠶10克 蟬蛻10克 姜黃10克 栀子10克 淡豆豉4克 杏仁8克 建曲10克 浙貝母10克
煎服法如前
也是兩小時後即開始退燒,38.50度,
不過讓人郁悶的是家屬為求速效,加服,鋅布顆粒,甜倩兩種西藥(甜倩是醫院開的,鋅布顆粒是自己加的)今天早晨大汗淋漓,頭疼,嘔惡,查體溫35.8度,舌紅,苔黃脈細數,囑其自購口服補液鹽2袋兌水1000毫升後頻服,服用250毫升後汗出減少,頭疼,嘔惡緩解
為其書方
桑葉5克 菊花5克 蟬蛻6克 僵蠶6克 姜黃3克 白茅根30克 南沙參12克 栀子10克 麥冬10克 玄參6克 川銀花6克 連翹5克 淡豆豉2克 薄荷1克 竹茹10克
囑其38.5以下停用西醫開出的任何退熱藥物(不敢出院,西醫說退熱觀察3天才能出院,否則一切後果自負,家屬怕得緊)
我發帖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如果對發熱病等有疑慮的話
可以參考下趙紹琴講《溫病講座》
并讀讀其醫案,相信能有所獲益
反正是糾正了以前我對發燒病的一些不正确的認識(現在覺得啊)而且現在的藥量輕了,藥味少了,但效果可是明顯多了相對以前,還有一劑藥的價格是明顯降多了,老百姓受益了,不過藥房的收入是要下降了
感謝趙紹琴(确切的是應該磕謝,我的小娃娃,近1年多曆次高熱,39-40度,均為其法,服後2小時就退熱,有時間我可以把我自己小孩的方藥貼出來,我老婆也是一很敬業的西醫,娃娃生病都淨讓娃娃服用我的中藥,為什麼呢,幾次都是西藥無效,不是西醫理論病毒一周--兩周好嗎?但一服用中藥,一會就退熱,她不得不服),還有趙老的法子,藥量輕,藥味少,而且都不大苦,娃娃容易下咽。
記得嗎,疹為太陰風熱,斑為陽明熱毒。況且關鍵是無熱入營血之舌質紅绛,神志症狀等。
熱邪入營血:舌質紅绛,神志症狀<谵語> 身熱夜甚,脈沉
呵呵,中醫的思路很好啊!值得學習!!!
病人就是這樣的了,好了就是神,不好就罵人!
可謂經典之作,現在的人大多都相信西醫來的快,其實中醫治療那才叫個快,可惜現在的好中醫是越來越少了,病人都是用西藥,而發燒卻很少問其中醫,郁悶------不要郁悶。“載什麼樹苗結什麼果”,現在的醫療制度是以賣藥、而非療效論英雄的。
我學的中醫。平時用西醫多。都是市場經濟惹的禍!郁悶了!
能問下樓主嗎,既然有大便不通,為何棄掉大黃不用。------ 大黃苦寒,雖瀉便通下,卻有引邪内陷之嫌,畢竟郁在表,以宣透為主。本人愚見,望指教。案例很好,受益,謝謝
樓主,我想對煎服法了解細些,是頭煎、二煎相隔3小時,一天隻用一帖,對嗎?
大便不通未必就是大黃适應症啊,此患為表證重型,應該可以從肺與大腸相表裡上去考慮吧。
好的中醫少了
你要病人找誰?中醫強調辨證施治,如果辨證不清你敢用藥嗎?現在病人向上帝一樣!(顧客嘛)所以還是西醫對症你沒得說!
當然有好中醫我也贊成!
中醫隻要求辯證準确,治療效果也是很好的。甚至優于西醫。
樓主經驗再次證明,中醫藥的靈驗與準确的辨證用藥分不開!國内西醫治療感冒高熱、咳喘、鼻炎等等方法是完全錯誤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昨天,即20100619,其同病房,王**,女、9歲3月,也是高熱39.5-40度住院5天,訴昨天查腦脊液後正常,具體其他檢查不祥。舌咽紅,苔黃,脈滑數,
書方川銀花15克 連翹10克淡竹葉8克 荊芥5克 薄荷5克 大力10克 生甘草6克 桔梗10克 葦根30克 白茅根20克 僵蠶10克 蟬蛻10克 姜黃10克 栀子10克 淡豆豉4克 杏仁8克 建曲10克 浙貝母10克 加姜黃10克用意可否告訴···謝謝!
中醫湯劑在兒科實在難有市場,味道太重,小孩很難服下去,好歹騙着1,2口,難以見效,不說病号家屬,我自家小孩喂藥都頭疼要死。
思路好,案子好,用藥精。中醫有中醫的好,西醫有西醫的好,各取所長,沒必要太偏執@
樓主斷案準确,下藥不重,且正中病根,好!值得學習!
不錯的例子,确實現在真能用好中醫的人比西醫的人少得多,鼓勵你
愛愛***曾經高手如雲但不知道何故現在大都隐聲不發了,咋的?
不才水平低下 尚在鹦鹉學舌階段,在臨證中時讀前賢書,偶得一點體會,反複申明了東西不是自己的,是讀趙紹琴書後糾正了自己在處理外感熱病認識之惑,故反複提出 趙紹琴書糾時下濫用方之偏,更加糾正了時下治療溫病濫用寒涼之偏,
看溫病**誰不熟傷寒,誰不用傷寒方?仲景其自序中也言“....雖未能盡愈諸疾,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已...”但世之醫,為顯醫源之正統,不思考仲景教我們需“見病識源”(至少也要分寒熱虛實,是不?)見病皆言我用的經典傷寒方,不問老幼,多用大量麻桂姜辛附,可違仲景意了,(不才現在臨證也一半左右是傷寒方,不是說我水平高而是仲景方确實好,但我們要用得好才是好)
升降散為清楊栗山推崇治療溫病第一方,可百度全方及方義,
此方我有時候不用大黃,根據具體情況用了栀子 淡豆豉 或者蘆葦根 白茅根 但高熱隻要不是大便稀溏一般用了酒軍的,但老幼用上1-2克酒軍一般不引起的,用蘆葦根的時候是看其舌苔潤而多津偏濕熱換上的,----趙紹琴法
最後說明 不才西醫知識真的一塌糊塗,有個中西醫結合的***,但西醫課考試真的是蒙混過來的,汗
胖哥哥有空請把小兒發高熱的方子公布下 供後學者拜讀 趙前輩對外感病開方很重視平正輕靈 蘆茅根 谷麥芽。。。
尹** 男 4歲3月 2012呢喃 3月6日初診,近數月反複,今發熱 1天 體溫37.9度,扁桃2度腫大 咽紅,咽喉可見多個白色疹子,舌紅苔薄白,以火郁論治,書方
僵蠶5克蟬蛻5克姜黃3克 酒軍2克 杏仁4克 蘆葦根15克生甘草6克 紫蘇4克 浙貝母8克 大力子8克 馬勃6克 桔梗6克 川銀花4克荊芥4克陳皮2克
尹** 男 4歲3月 2012呢喃 3月6日初診,近數月反複,今發熱 1天 體溫37.9度,扁桃2度腫大 咽紅,咽喉可見多個白色疹子,舌紅苔薄白,以火郁論治,書方
僵蠶5克蟬蛻5克姜黃3克 酒軍2克 杏仁4克 蘆葦根15克生甘草6克 紫蘇4克 浙貝母8克 大力子8克 馬勃6克 桔梗6克 川銀花4克荊芥4克陳皮2克
3月8日複診述 服藥後1小時則見小汗出,2小時候體溫正常,現扁桃腫大1度 微紅 咽喉白色疹子消失,舌紅苔薄黃脈浮弦滑, 書方 杏仁3克紫蘇4克 僵蠶5克蟬蛻5克 馬勃6克栀子6克生甘草6克 桔梗6克 玄參6克 大力10克 穿銀花 6克 浙貝母6克蘆葦根10克
有話要說...